中国新闻史授课教师:艾红红aihonghong@cuc.edu.cn邮箱:aihonghong@cuc.edu.cn《中国新闻史》绪论绪论主要内容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新闻史》课程?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三、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LOGO绪论4一、本课程的设置初衷LOGO•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新闻学与历史学交叉的一门课程。•A、中国新闻媒介变迁史•B、中国新闻理论发展史•C、中国新闻观念发展史•D、中国新闻教育史•E、中国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史等等LOGO•三、本门课程的参考教材•哈艳秋等:《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方汉奇等:《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本章要点:一、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二、邸报三、小报四、京报五、定本制度LOGO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中国新闻史上的“古代”界定:是指公元1815年之前的全部历史时期,也即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公元1815年)之前的历史。LOGO严格意义上说,古代的新闻传播,还只是新闻事业的雏形。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闻传播的历史同人的历史一样古老,但作为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而展开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Journalism)则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开始形成的。其最初形态往往是报业(press),具体说就是报纸(newspaper)。LOGO现代所体认的“报纸”及其运作流程:形式:纸张:大小固定,散页双面印刷;版面编排:有固定报头,版式、风格较一致;有分栏、标题。内容:新闻、评论、副刊、广告运作:专业人员,经采访——写作——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的环节。发行:定期LOGO一、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1、口语传播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如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火、旗鼓、木铎等。LOGO2、文字记载:殷商之后,以史官记史为主。文字传播的载体:甲骨、竹、帛、布告。LOGO“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制,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始皇40字诏书,前221年)LOGO早期新闻信息传播的完备形式-----露布盛行于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篇“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盖自汉以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不检封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之“露板”。——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指的是不加检封而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LOGO二、朝廷官报的兴衰:由唐至清邸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而非某种具体报纸的名称。)我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它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它始于唐代,结束于晚清。不同朝代还有不同名称,称为报、报状、杂报、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明清两代又称邸抄、阁抄、辕门抄、宫门抄、官报。唐代是手抄,宋代开始雕版印刷,明崇贞十一年(公元1638年)才广泛使用活版印刷。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及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政府官员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发布:LOGO1.唐代:(1)唐代的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这份报纸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长97公分,宽28.5公分,无报头,共2000余字,用毛笔抄写,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当时朝廷所在地陕西凤翔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张淮深派出的官员在朝廷为自己申请旌节的进展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张淮深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1000年之久,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1983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LOGO•唐代LOGO唐代进奏院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消息。特点:(1)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2)行文上还保持官文书的痕迹,没有报头。(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4)它所提供的信息多由进奏官自行采集或从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性质:半官方情报上行官文书LOGO唐进奏院状是报纸的雏形,是因为其已经具备了报纸的重要元素。首先,进奏院状以传播信息为第一要旨;其次,在信息传播行为发生之前,已经有必要的信息采集、编辑和筛选工作;最后,所谓“进奏官”的角色特征和现代的新闻从业者十分相似。LOGO(2)朝廷官报唐中央政府每日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古代报纸形式。LOGO•证据:《读开元杂报》(孙樵,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有自长安来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自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籍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入太学,见丛甓负土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乃射堂旧地,则射堂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耶?自关以东,水不败田,则旱败苗,百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尝背华走洛,遇西戌还兵千人,县给一食,力屈不支。国家则能东封?从官禁兵安能仰给耶?北虏惊啮边甿,势不可控,宰相驰出责战,尚未报功。况西关复惊于西戎,安有扈从事耶?武皇帝以御史窃议宰相事,望岭南走者四人,至今卿士齚舌相戒。况宰相陈奏于仗罢乎?安有廷诤事焉?’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然尚以为前朝所行,不当尽为坠典。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畋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子,及睹开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年也。”LOGO《读“开元杂报”》的历史价值:(1)证实了唐代出现报纸的事实;(2)证实我国在唐代就出现了官方发布、抄录和传播新闻的做法。LOGO•推荐阅读:•李彬:《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LOGO2.宋代•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朝廷对各州自置的进奏院进行整顿,设“都进奏院”于大内侧近,进奏官由朝廷统一任命,各授铜朱印一纽,每人兼三、四州,并以京官为进奏院监官,隶属于给事中,后改隶门下后省,从而将进奏院完全置于中央的控制之下。•进奏院改组后,邸报在朝廷的直接管理下统一发布,“凡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奏、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合播告四方,令通知者,皆有令格条目具合报事件誊报”。从此,宋代的邸报具有中央政府公报的性质,因此又有“朝报”之称。LOGO定本制度: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钳制舆论,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订了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这一制度曾在神宗、高宗时期被两度取消,后重新恢复后沿用至宋末。LOGO《宋会要辑稿》(166册)载:“国朝置进奏院于京师,而诸路州郡亦各有进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谓之邸报。”--对于宋代官报发行体制的一个经典性的概括。LOGO与之前相比,宋代的新闻传播:(1)制作方式改变:各自收集→统一编定,使原来分散、偶然的新闻传播,变成一种有组织、有规模的系统的新闻传播活动。(2)传播范围扩大:各藩镇长官→在京官员、士大夫、知识分子LOGO(3)传播内容规范化:朝政简报、皇帝诏书、大臣奏章(4)出现商品化的趋势:允许公开发售(5)发行周期改变:不定期发行→定期发行按照规定“都进奏院,或每日,或5日、10日,或一月发报一次。”LOGO结论: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LOGO•宋代邸报诗的内容是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它同其它文体一样,也记载了有关政府官员的任免、褒贬、升默,国家的重大决策、法令、政令,还有皇帝的言行、起居,文武大臣的章表、奏笺等,但它更多的还是通过形象化描写的方式,揭示个人的生活轨迹、心灵历程,诗人的邸报情结随着邸报作用的增强而日益加深。LOGO•读镇南邸报癸未四月作•(宋)王安石赐诏宽言路,登贤壮陛廉。•相期正在治,素定不烦占。众喜夔龙盛,予虞绛灌憸。•太平讵可致,天意慎猜嫌。•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夏辣罢枢密使,杜衍、范仲淹、韩琦等同执政,欧阳修、蔡襄等为谏官,王安石作《读镇南邸报癸未四月作》。LOGO《小饮公瑾舟中》(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苏轼•青泥赤日午相烘,走访船窗柳影中。•輟我东坡无限睡,赏君南浦不赀风。•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诗末苏轼自注云:“邓,滁人也。是日坐中观邸报,云迂叟已押入门下省。”LOGO推荐阅读书目:朱传誉《宋代新闻史》台湾1967年。书目:LOGO3.元代:元代存世较短,体制不完备,没有建立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官报的制度。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是“小本”。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LOGO4.明代(一)明代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上传)、六科(下达)、提塘(驻京办传播)。(二)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1、常见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2、主要内容:皇帝谕旨、皇帝起居、皇家消息、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军事信息、社会新闻等3、主要特点:基本每日发行、印刷与抄传并存、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LOGOLOGO陈力丹先生专门对《金瓶梅》里面的关于邸报的叙述进行过研究,“西门庆叫了主管来,与他两银子,教他连夜往县中承行房里,抄录一份东京行下来的文书邸报来看”。虽只是小说的叙述,但若作者所处的时代没有这样普遍的社会现象和传播手段,他也就不可能把邸报熔铸到作品中去。LOGO•推荐阅读:•尹韵公著:《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LOGO5.清代清代邸报的发布制度日趋完备。LOGO•清朝末年,出现了一批近代化政府官报,这种政府官报最早是1902年12月25日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是直隶地方当局主办的政府官报。LOGO邸报的社会作用:传播人们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是政治信息:官员容身官场的消息来源。历代封建朝廷用作宣扬皇权、颁恩施德、奖惩官吏、推行政策的工具。成为跻身仕途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必读教本。历史文献价值:今日的新闻即是明日的历史。历代封建王朝都将邸报作为修史的重要参考资料。LOGO三、民间报业、民间报房的出现与发展1、时隐时现的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书店)主人非法经营的一种报纸。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内容为未经公布的官吏任免与臣僚抗金奏章。南宋时风行一时,时人隐称为“新闻”,消息虽不尽可靠,其内容却深受群众欢迎。宋、明、清各朝虽屡有禁令,但始终未能禁绝。LOGO•小报早在北宋年间就已存在。•证据一:•《宋会要辑稿》载: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发布了一条谕旨:“诏如闻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三司开封府在京诸司亦有探报,妄传除改,至感中外。自今听人告捉勘罪告停,告者量与酬赏。”•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小报情况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这里所说到进奏官除正常出版“报状”之外,还编撰非法出版物“单状”,并且连权位极重掌管国家财经大权的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