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1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特点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1)类型多样:森林面积缩小、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湿地干涸等。(2)区域差异显著:不同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2.区域差异显著的成因(1)地域广大。水土流失季风(2)受④__________气候影响大。(3)由于气候的多样性和地势的差别而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4)人为因素。2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掠夺式、⑤__________开发利用方式。(2)监管薄弱,⑥__________,管理不力。(3)长期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⑦__________不足。2.保护措施(1)重点生态工程:⑧__________、水土保持、⑨__________和国土整治等。粗放型执法不严投入植树造林草原建设3(2)重点防治工程:长江、黄河⑩__________游水土保持。(3)重点保护区:⑪__________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⑫______________和森林公园。(4)环保法制建设:建设⑬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上中天然林风景名胜区生态农业试点示范4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发。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知识点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5地区名称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自然背景人为原因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过垦、过伐、过牧严重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严重降水较少、气候较干过度放牧严重黄淮海平原区土壤侵蚀严重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集,过垦严重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导致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态十分脆弱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2.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显著6【典例1】(2011年海南质检)图4-5-1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甲图和乙图的关联性体现如丙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图4-5-18(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产生的自然背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甲中A、F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图中F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的地区,简述F地生物多样性的成因。9【名师点拨】第(1)题,图甲中的B处位于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其主要形成原因是人口稠密,过垦严重,破坏植被。治理措施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第(2)题,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云南、贵州和四川,分布地区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第(3)题,图甲中C、D两处分别是黄淮海平原、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第(4)题,图甲中A处为大兴安岭西侧,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F处为横断山区、云贵高原,森林主要生态功能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5)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体现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其成因可从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对环境的形成影响分析。10【答案】(1)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答2点即可)(2)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3)土壤侵蚀C处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D处为亚热带丘陵地区(4)A处防风固沙、保护农田,F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5)位于横断山区,纬度低;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丰富。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11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是距海远,降水较少,气候干旱B.一些地区的人们环境意识不强是形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C.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D.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生态赤字逐渐减少12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B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点拨:石灰岩广布是云贵高原的特征;土层疏松、直立性强是黄土高原的特征。13知识点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4-5-214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形成原因主要防治措施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地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地区乱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15续表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形成原因主要防治措施人为原因自然原因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过牧严重降水少、气候干旱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16【典例2】(2011年揭阳期末)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图4-5-3)。完成(1)~(2)题。图4-5-317)(1)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C.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2)乙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18【名师点拨】第(1)题,图示甲、乙、丙三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甲地处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破坏;乙地处内蒙古草原区,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丙地处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甲、乙、丙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甲地植树造林、合理采伐、及时抚育;乙地退牧还草、合理放牧、保护草场;丙地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答案】(1)A(2)C19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5602100246001.(2011年南京期中)去冬今春,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沙尘暴,滚滚黄沙越过秦岭大巴山,对四川盆地部分城市天气情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B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北方部分大城市大气污染加重B.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D.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202.(2011年揭阳期末)我国为防治荒漠化而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防护林工程是()BA.沿海防护林B.三北防护林C.太行山绿化工程D.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林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