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的新阶段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1、无产阶级及其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客观社会基础英国宪章运动2、扬弃历史上的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马克思3、批判同时代反科学的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重要契机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条件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1、道德的社会经济基础道德受社会关系制约。本质不同的社会关系会引起不同的道德类型。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道德有其自身的发展趋势,能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实践关系中给人们指引方向的价值总和。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3、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阶级性: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的内容,而在阶级社会中这些关系首先表现为阶级关系,反映社会关系的道德也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全人类性:某一阶级在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特殊道德对人类道德经验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全人类性表现于阶级性中,并通过阶级性而表现出来。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4、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其个人发展和自由的条件。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社会的最高价值和最高目的。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内容5.未来的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宣扬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1、科学性。(1)从社会的客观存在和社会的道德生活事实出发去研究道德问题;(2)坚持从现实的社会道德关系中引申出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1、科学性。(3)承认道德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道德归根结底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人们总是从自己所处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4)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并作用于社会生活,随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2、批判性。马克思伦理研究道德问题的根本的、首要的目的,是要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创造新世界。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特征3、实践性。社会的道德革新和人的道德改造,每一步都离不开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的新阶段1、使伦理学从唯心史观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完全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现实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从社会的经济关系来理解道德,因此能够深刻揭示道德的根源、本质和各方面的规律,从而使伦理学有史以来第一次彻底冲破唯心史观的罗网,变成真正的科学。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的新阶段2、彻底转变了伦理学服务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公开申明自己的党性原则,并破天荒第一次彻底表达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自觉地使自己成为无产阶级的道德理论,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来概括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因而它彻底改变了伦理学的方向,并由此使伦理学从根本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四、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的新阶段3、在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上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黑格尔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不是从某种先验的原则来虚构的,而是来自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并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的。因此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现实的,因而能够成为广大群众改造社会和自身的精神武器,在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上,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本节主要内容决定论和道德评价相一致共产主义道德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列宁一、决定论和道德论相一致二、共产主义道德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利益原则论述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问题、纪律问题重视社会主义的爱情婚姻道德二、共产主义道德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第一次概括出共产主义道德这一科学概念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共产主义道德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反对旧社会的利己主义的习惯和心理,教育、训练和培养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一代新人应当把树立具有共产主义因素的榜样、模范,以典型带动教育训练作为重要的方法。本节主要内容为人民服务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兼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首先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其次,就是要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再次,就是要做到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最后,就是要发扬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本节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邓小平抓住道德理论中根本问题就是义利问题。邓小平最大的贡献在于,解决了怎么样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利益的指导思想和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首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时期共产主义道德是先进性的道德,是对先进分子的要求其次,提出社会主义时期普遍地广泛实行的道德基本要求即“五爱”第三,先进行道德要求和广泛性道德要求结合起来,为未来普遍实行共产主义道德逐步创造条件。第四,邓小平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营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良好大环境,必须反对腐败,优化社会风气,改善党风,在全党和全社会宣传、坚持共产主义道德。2、强调发扬共产主义道德优化社会风气,关键是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头实行共产主义道德。3、优化社会风气,反对腐败不只靠道德教育,还要同法制、党的纪律制裁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的。他们想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想一想*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吗?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这一制度安排的结论是: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这一制度安排虽然平等,但并不公正,并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这一制度安排表明没有监督机制,仅仅依靠个人的德性是有漏洞的,不可靠的。选择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正和民主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常提出种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这一制度安排表明,制度还必须是有效率的,最好的制度是低成本而又有效的制度。分粥的那个人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这一制度安排既有效率又保证了公正。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同志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