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第九章 中药与方剂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篇中药及方剂第一章中药与方剂总论2两个概念:1.中药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中药的来源有植物、动物及矿物,尤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因此有“本草”、“中草药”之称。2.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科学。•中药学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畜禽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用法精良、组方严谨、科学内涵极其丰富。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它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许多方面有着其它疗法所不及的优点,所以必须深入研究,使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更趋于现代化、科学化。3第一节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我国地域辽阔,中药资源丰富,遍地皆是天然药库,对开展中药疗法非常有利。但是,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是否合理,不仅涉及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医疗效果。因此,必须掌握科学的采集、加工及贮藏方法,以保证药材质量和药物资源。4一、采集(一)采集的概念•是指对药源植物、动物及矿物的药用部分进行采取和收集。(二)采集的意义•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的含量与药材生长的地理环境,采收时节及方法密切相关。因此,适时合理地采集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著名医学家李杲(李东垣)指出:“凡诸药草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5(三)植物药的采集1.了解生态知识药用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纬度、海拔高度、地势、土壤、水分、气候等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谚语所说:“麻黄长在疙梁上,要刨冬花串河旁、二荒地里有天麻,贝母生在高山岗。”熟悉药用植物的知识,对采药十分有利,采药时就可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寻找。62.掌握采集的季节和方法•采集季节应根据不同的入药部位而决定。植物在生长的各个阶段中,不同的药用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种籽等所含有效成分的量各不相同,药性的强弱也随之有很大的差异。此外,我国气候条件南北悬殊,各地中草药生长发育情况不一,则采集的时间亦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要尽量选择药用部位含有效成分最高时进行采收,才能获得较高质量的药物。7(1)根和根茎类•一般是在秋季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或次年早春植物根茎萌发前采集,因为这时有效成分蕴蓄根部,收得的药材质量较好。如苍术、桔梗、地榆、沙参等。但也有些药材特殊,如半夏、延胡索等要在夏天采收;甘草、白芨要在开花前采收。(2)皮类•一般在春季或初夏时采集,因为这时植物浆液较多,皮层各贮存细胞营养充足,收得的药材质量较好。同时树皮易于剥脱。如杜仲、合欢、黄柏等。但根皮宜在初秋采集的为多,如牡丹皮、地骨皮等。8(3)叶类•一般是在植物生长茂盛时采集。如花将开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此时叶子健壮,有效成分贮存较多。如紫苏叶、大青叶、番泻叶等。但茶叶应在幼嫩时期,桑叶须经霜冻后采集较佳。(4)花类一般在花蕾尚未完全开放或刚开放时采集。如金银花、红花、旋复花等。过早采摘不但产量低且气味不足,过迟则香气逸散,花瓣容易散落或变色,均影响药物质量。9(5)果实和种子类•一般在完全成熟时采集。如枳壳、连翘、栀子等。但是,有的因果实成熟后很快脱落(如茴香)或成熟后果实即裂开而散失种子(如豆蔻),因此最好在初成熟时就采收。如果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时期较为集中,可以采取整个果序;如不在同一时期成熟,可以分别摘取。(6)全草类大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或开花时采收,如荆芥、益母草、紫花地丁等。但茵陈须在初春采其嫩苗。10(四)动物类药材的采集•多数药材没有一定的采收时间,如兽类的皮、骨、脏器等。•有些药材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如驴皮以冬季采的为好,其皮厚脂多,称为“冬板”;麝香常在秋冬两季、桑螵蛸在冬春两季(不超过3月)采集;鹿茸应在清明后一到二个月公鹿幼角未完全骨化时、鹿角则在幼角完全骨化成熟时采收;僵蚕应在四眠后、尸体僵硬时采收等。(五)矿物类药材•一般不受季节限制,可在开矿时采集。11二、加工(一)加工的目的•为除去新鲜药材中的水分,避免发霉、变质、虫蛀,以及降低或消除药材中各种酶的活性,减少其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的质量,利于贮藏、运输和商品化。(二)加工的方法•主要是干燥处理。12常用的干燥方法1.晒干将经过挑选、洗刷等初步处理的药材(如皮类、根和根茎类以及种子类),直接放在阳光下曝晒,是最简便经济的干燥方法。但叶、花和全草类(尤其是幼嫩的)药物长时间曝晒后容易变色、损失部分有效成分,尤其是芳香性药物不宜采用此法。2.阴干将药物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阴棚下,利用室温和流通空气使所含水分自然蒸发而干燥。此法主要用于芳香性的花、叶和草类药物的干燥。133.烘干•是在室内利用人工加温促使药物干燥的方法。是在特制的干燥室或带通风装置的烘箱内进行,其优点是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温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控。例如:多汁的浆果枸杞、多汁的根茎黄精等,应需迅速干燥,温度可调至70~90℃;对具有挥发性的芳香药川芎等以及动物药乌梢蛇类,可调至25~30℃,在通风条件下,缓缓干燥。14三、贮藏(一)储藏的要求:主要是防止发生虫蛀、霉烂、变色、变味等现象,以免药材变质、影响药效。(二)贮藏条件1.保持干燥因为没有水分,许多化学变化就不易发生,微生物也不易生长。2.保持凉爽:低温不但可以防止药物成分变化散失,还可以防止孢子和虫卵生长繁殖。3.注意避光:受光线作用易引起变化的药物,应放在暗处,或贮藏在陶、瓷容器或有色玻璃瓶中。4.防止虫蛀应勤检查,常翻晒,防生虫。每年4~9月是昆虫活动最盛时期,更应注意。–此外,对剧毒药物,应按国家规定,严密保管。15第二节炮制•又称炮炙,是指生药按照其不同的药性和临床用药要求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的过程。•多数中药要经过加工炮制才能应用。经炮制后的药物成品习惯上称为饮片。16一、炮制目的1.清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保证药材的纯净清洁。•如洗去根茎药材的泥沙,杏仁、桃仁泡后去皮去尖,有些动物药材要去除头、足、翅、眼及血腥味等。2.消除或减少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如半夏有毒,生用刺激咽喉,须用姜制;巴豆峻泻猛烈,须去油霜用,以缓和泻下作用;乌头生用有剧毒,须用甘草、黑豆煮或蒸制,使毒性成分转化为有效成分。173.改变药材性能,增强疗效。•如地黄生用性寒而凉血,炮制成为熟地黄则性微温而补血;黄连生用泻心火,醋炒泻虚火,猪胆汁炒泻肝胆火,酒炒泻上焦火,姜汁炒泻中焦火,盐水炒或童便炒泻下焦火等。4.便于制剂和贮藏•药材在制成各种剂型前,应先进行干燥或煅炒,以便于粉碎和贮藏。如植物类药材用水浸润后,便于切片;矿物类药材质地坚硬,经煅、淬后,易于粉碎。药材经过切片、粉碎后,既便于制剂和贮藏,又便于有效成分煎出和服用。18二、炮制方法•主要有水制、火制、水火合制和其它制法四种。(一)水制法•一般分为洗、漂、泡、润和水飞等方法。其目的使药材达到清洁柔软,便于切片和降低药材的毒性、烈性及不良气味等。1.洗将药材用水洗去泥沙杂质,使之清洁。但花类药材不宜用水洗。2.漂将药材放在多量的水里,并不断换水,以除去某些药材的毒性(如半夏、南星)、盐分(如盐附子、海藻)或腥味(如紫河车),以便服用和增加疗效。193.泡•将某些药材放在水中浸泡变软,以便去皮。如桃仁、杏仁用沸水泡后捻去皮;麦冬泡后抽去木心。4.润对一般不需浸泡的药材,喷洒适量的水盖严,使水分的慢慢渗透而使之柔软,以便切片。如槟榔要软化7天左右方可切片。•5.水飞将不溶于水且不易研细的药材与水共研,取混悬液的静置沉淀细粉用之。如此可使粉末细净且不致飞扬散失,矿物药用于外科、眼科等时,常用此法精制。如水飞滑石、水飞炉甘石、飞朱砂等。20(二)火制法•是把药材直接或间接放置火上加热的一种方法。一般分烘、焙、炒、炮、煨、煅炙等方法。目的使药材达到干燥、松脆、焦黄、炭化等,以便于应用和保存。1.炒把药材放在锅中炒。根据药性和用药要求,又分为直接炒和加料炒两种。21(1)直接炒•包括三种:①炒黄(炒香)用微火将药材表面炒至淡黄色为度,如杏仁、白术等;有的药材则炒至有爆裂表皮为度,称为炒响,如王不留行、葶苈子等。②炒焦:将药材炒至外焦内黄,如山楂、栀子等。③炒炭:将药材炒至大部分变黑或完全变黑。炒时火要大,注意存性(仍能尝出药物的固有气味),不能炒成灰烬。如杜仲、地榆等。22(2)加料炒•根据不同的用药要求,加入适当的辅料合炒,又称拌炒法。如砂炒骨碎补,哈粉或滑石粉炒阿胶,酒炒何首乌,醋炒香附子,盐水炒益智仁,米泔水炒苍术,土炒白术等。2.焙把药材放在锅里、瓦片或铁丝网上,用微火加热,使其干燥焦枯,这样不仅便于粉碎和保存,而且能除去腥臭。如焙地龙、水蛭等。3.煨将药材用湿纸或面糊包裹,埋入热灰、热砂或于微火中烘烤,使纸或面糊表面焦黑为度。其目的是吸去油质,以减少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如煨甘遂、煨肉豆蔻等。234.炮•将药材放在高温的锅内急炒片刻,迅速取出。目的使药材膨胀松脆,如炮山甲、炮鳖甲等;有的可破坏一部分成分,改变或缓和药性,如附子、干姜等。•5.煅将药材直接置于炉火上煅红,或将药物放在耐火器皿中密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多用于矿物类及贝壳类药材,如石膏、石决明等。•6.炙炙和炒在操作方法上几乎相似,一般是专指蜜炙的方法。即将药材切成片或小块后,拌上蜂蜜,然后在锅内炒至微焦黄为止,如炙黄芪、炙甘草。24(三)水火合制法•是将药材通过水、火共同加热炮制,从而改变原药材性质和形态的方法。一般分为蒸、煮、淬等方法。使药材便于研碎、保存和服用。1.蒸利用水蒸汽或隔水将药材蒸熟,如蒸熟地、何首乌等。2.煮将药材置于清水或液体辅料内煎煮。如半夏、天南星须放在清水内煮透,芫花须用醋煮后才能使用。3.淬将药材烧红后,立即投入醋或其它液体内,使其松脆。一般用于坚硬的骨骼、贝壳及矿物类药材,如龟板、自然铜、代赭石等。25(四)其它制法1.霜将药材加工制成白粉状物。如巴豆霜、续随子霜等。2.酵将药材用发酵方法处理,以提高疗效。如神曲、淡豆豉等。26第三节中药性能•中药性能,指中药的性味和效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每一种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性和味是中药性能的主要标志,是中药作用于机体的表现形式,这些性能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中药的作用,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27一、四气五味(一)四气•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自古称为四气。寒与凉,热与温,性质基本相同,只是程度差异。•寒、凉性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攻下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热证,如石膏、薄荷等;•温、热性中药,具有温里、祛寒、助阳、补气、补血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寒证,如肉桂、干姜等。•此外,尚有一些药物,性属微凉或微温,作用缓和,称为平性。平性并未超越四气范围,不单立,所以习惯上仍称四气。•四气是中药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及其治疗效果的高度概括。用药必须分清药性,误用会造成不良后果。28(二)五味•指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可通过味觉来辨别。•药味的不同,表明其含的成分不同,功效亦不同。前人在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中,发现了药味与功效和治疗作用之间的联系,从而总结出五味的用药理论。29(1)酸•与所含有机酸或鞣质有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外泄、久泻久痢、滑精早泄等病证。如五味子敛汗涩精,五倍子涩肠固脱。(2)苦:与所含生物碱或甙类有关,具有清热燥湿、泄降等作用,多用于热性病、大便燥结、湿盛中满、气逆咳嗽等病证。如黄连清热泻火,大黄通便泄热。(3)甘:与所含糖类有关,具有补益气血、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证或调和药性。如党参能补气,熟地黄能补血,甘草、大枣能缓急止痛、调和药性。30(4)辛:•与所含挥发油有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止痛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外感表邪、气血瘀滞等病证。如麻黄、紫苏散寒解表,川芎、红花活血,木香、陈皮行气止痛。(5)咸:与所含矿物质有关,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等作用,多用于大便秘结、痰核、瘰疠、痞块等病证。如芒硝泻下通便,昆布软坚散结。•此外,有些中药具有淡味或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如茯苓、通草;涩味,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