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论本章主要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内容,重点掌握生产关系的三个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生产力方面促进国民经济有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战略。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掌握一个逻辑过程: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必须作出的选择?选择时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分析需要实践探索生产水平低下,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建国之初,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暴露毛泽东等人的实践探索:《论述大关系》、“新经济政策”、新价值法则判断标标准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问题决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方针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年中全会《决议》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结论: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知识巩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历年考题思考】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过选择题和分析题。一般来说,就这部分知识出分析题可能性较小,但会出选择题,分析题出题重点将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出分析题。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1)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2)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具有只读属性,因此,市场经济与社会注意相结合形成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和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历年考题思考】2011年第22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结合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ABC)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D.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注意:市场经济本身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市场经济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结合所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则必然具有该制度的制度性特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1.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地位: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十五大对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给出的数量标准,这个标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静态数量优势。这个数量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在国民经济中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个产业甚至每个企业都是公有制占优势。二是动态数量优势。十五大没有给出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具体数量界线,而只是要求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个优势实际上涵盖了大于50%、小于100%的这样一个区间范围。三是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2、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四点内容)(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可以从四个层次的权能来分析:第一层是所有权,即财产的所有者是谁;第二层是占有权,即财产具体由谁占有并对企业行使出资人的职能;第三层是使用权,即出资人采取什么样的财产组织方式,如独资还是合资;第四层是经营权,即采取什么样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直接经营还是委托代理、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公司制,等等。这四个层次中,只有第一层反映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关系,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后三个层次都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2)努力拓展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目前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就资本组织形式而言,有国家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经济和国家控股的有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两类,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有股份制、中外合资和合作;就经营方式而言,具体形式有国有国营、国家委托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3)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4)股份制作为一种股权式合资的资本组织形式,不专属于某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成为多种所有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的资本,是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股份合作制作为集体经济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已经显示出它的发展优势。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征于一身的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以股份制方式建立企业产权制度,并按照股份和合作的原则建立企业分配制度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这种既有劳动联合又有资本联合的企业制度,符合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目前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状况,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并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三点原因)(1)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虽然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而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把国家、集体、个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展生产力。(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包括外资在内的资金和技术,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范围。(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单独立题)。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历年考题思考】本节是考试重点1、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先后出过六道选择题),复习中要重视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关于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等做一般了解。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先后出过四道选择题),复习中要重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异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与作用;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异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经济组成;非公有制经济组成;为什么要好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全面认识公有制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先后出过四道选择题)。复习中要重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如何认识股份制。4、关于私营经济。重点理解私营经济产生的原因、性质和地位,注意要与“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于”的结合。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