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本课将围绕着对立统一规律,中心介绍矛盾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因此,本框将围绕着矛盾及其相关内容展开说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环节互动探究环节1.什么是矛盾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同一性:斗争性:世界观认识:方法论要求:(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提示:矛盾是相对于事物而言的,既矛盾是指事物的矛盾。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注意在理解矛盾时不能把对立和统一看成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事物包含的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以此构成事物的矛盾。另外,也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指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问题:从哲学上说狼与鹿是一种什么关系?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他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而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人们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从而使再现鹿群生机。矛盾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材料一: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材料二:塞翁失马: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问题: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矛盾同一性的什么?材料一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材料二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提示: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的关系。教材P68专家点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①“依赖”离不开对立。“依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的性质来规定,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相比较而存在”。例如:“上”的性质和“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的性质和“小”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②“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当我们说“上”转化了,那一定是指“上”转化为“下”。只有上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的转化,因为上与下是对立面,上与大或与小不是对立面。补充: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斗争呢呢?必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即只有相互依赖的东西才能同时呈现出相互斗争的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赖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那就谈不上什么相互斗争。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对立的,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就没有对立和斗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提示:横向);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提示:纵向)。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世界观认识(提示: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方法论要求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A.矛盾萌芽B.矛盾发展壮大C.矛盾将要消亡D.新的矛盾运动开始ABCDABCDABCD问题: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上述事例说明矛盾是普遍性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即时时有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世界观认识(提示:矛盾特殊型的含义及表现)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各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方法论要求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示:含义、地位、意义),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矛盾各不相同。自然界的矛盾是自然物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的矛盾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说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提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问题:上述情况表明了矛盾特殊性的哪种情形?客观世界自然界无机自然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吸引与排斥、化合与分解……生物界: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人来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问题:不同社会制度的依次更替,表明了矛盾特殊性的那种情形?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千篇一律;一刀切;对症下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抽薪止沸;入乡随俗;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下面成语或者俗语哪些是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的,哪些是符合这一原理的?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世界观认识(1)矛盾的普遍性(提示: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其二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简单理解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提示:教材P71—2。没有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3)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提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世界观认识方法论要求及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义:要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示:坚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中国人黄种人人动物生物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上述事例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上述事例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水果是对苹果、菠萝、葡萄等具体水果的概括,它存在于具体的水果之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能找到一个既不是苹果,也不是菠萝、葡萄等具体水果的水果。上述情况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问题:上述情况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什么内容?水果:苹果、菠萝、葡萄等具体水果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它们又都具有水果的共性水果的特征(提示:水果的共性是含有果酸,糖类,多汁,味甜)。问题:上述情况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什么内容?上述情况说明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即事物不管怎么特殊,它也具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问题:上述情况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什么内容?同化与异化的现象,对于生物界来说具有普遍性,但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说,则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学生是一个共性的称呼,而在社会上,学生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