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周围,大气层总质量的百分之90都集中在离地球表面15km高度以内,总质量百分之99集中在地球表面50km高度以内。在2000km高度以上,大气极其稀薄,并逐渐向行星空间过度。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同温层,又称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高压环境下受重,氧原子聚合放热),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同温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顶部气温降到-83摄氏度以下。原因是:本层几乎没有臭氧,而氮气和氧气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所吸收了。热层(英文:Thermosphere),亦称热成层、热气层或增温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层。它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热层的空气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处于高度电离的状态,电离层便存在于在本层之中,而极光也是在热层顶部发生的。散逸层,又称外层、逃逸层,是热层(暖层)以上的大气层,也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和氦核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原子的含量。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气压:大气的压力,它是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的压力。气压: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气温: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它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大气湿度(简称湿度):它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潮湿的程度,可以由气象要素比湿(g)、绝对湿度(pv)、水气压(e)、露点、相对湿度等物理量表示。大气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风: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气象上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并用风向、风速来表示。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云: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在常规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云: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降水:指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蒸发: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气象上指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辐射:能量或物质微粒从辐射体向空间各方向发送过程。气象上通常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日照:表示太阳照射时间的量。气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观测到的实照时数。能见度:人的正常视力所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大气密度又称空气密度。大气质量密度取决于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通常不是直接侧得,而是经计算求出的。其数值随高度按指数律递减。海平面高度的大气密度标准值为1.2250千克每立方米。大气密度是决定物体在大气层中运动时所受空气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在空气中飞行的各种飞行器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