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樂山師範學院王远明《古代汉语》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顾名思义,它是古代汉(华夏)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顾名思义,它是古代汉(华夏)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例如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等。(二)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如《世说新语》、唐代变文、禅宗语录,直到元明清的白话小说等。古代汉语课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文言,因为它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并且它不仅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而且与秦汉以后的历代口语相脱节。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既属语言课,又属工具课。(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系,正确的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要求学生对于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语法以及文字、修辞等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我们必须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以便独立的、直接的阅读古代文献,占有原始的、第一手的资料。这是古代汉语的工具课性质的主要体现。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应当做到既扎实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各类基础知识,又注重把这些知识转换为应用能力。三、《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教材: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词义分析举例——学习分析古汉语词义的方法针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古代汉语的通论首先要考虑理论体系。本课程设立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几个部分,传统的“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分,词汇、语法两部分内容是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产生的。通过这五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基本上能掌握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也是培养阅读古书能力所必需的。文选部分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也能促使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文选里的语言现象。我们主要选取先秦时期的作品,兼及少量的唐宋时期的典范作品。词义分析举例部分,主要使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词义的方法。一般认为,阅读古代文献最大的障碍是词汇问题,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有些词,古代常用,现在变得罕用或根本不用了,有些词古今意义或者完全不同,或者大同小异,读古书时,稍不留神,就会指鹿为马。所以,词汇尤其是常用词,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这门课时需要特别重视的。四、《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前人学习古代汉语,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死记硬背式,另一种是所谓的学习系统的古代汉语知识。现在,普遍认为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多读多记多比多查多练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工具书就是搜集数据,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解难释疑时查考之用的一种图书,利用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语问题、了解图书内容、提供文献线索、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等。工具书包括辞书、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等。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按照音序编排按照部首和笔划编排按照号码编排上述三种编排方法各有利弊中文工具书的注音方式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法中文工具书的释义方式直训描写义界譬况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查检字音和字义《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作者许慎。字形以小篆为主所释多为本义五百四十个部首据形系联先义后形查检不很方便《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清朝政府召集学者集体编纂的,因为是成于清康熙年间,因而得名。按部首编排,共214个,部首以笔画为序。释义体例一般为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本书有不少缺点和错误,使用时要核对原文。《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8卷(3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按新定的200部首排列吸收古今研究的成果,注意汉字的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本书各册卷首有《部首表》、《新旧字形对照举例》以及《检字表》等。从检索方法看,似乎缺少一种音序索引。这部字典在释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词义的概括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本书编写组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一版。这部字典是为学习掌握常用词而准备的。按汉语拼音字元音序排列,书前附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部首检字表》。对于古汉语的初学者,不失为一部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查检词语和典故古汉语有不少复音词和成语典故,很多现在仍在使用,有时需要查检这些古代词语和典故。《辞源》(修订本)修订后的新《辞源》分四册,于1983年陆续出齐。修订后的《辞源》成为我国一部大型的古代汉语辞书。收录的词目包括古汉语词、词组、成语等,内容涉及文物、职官、典章、制度、人物,事件等等,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常识性的百科词书。编排体例以单字统词条,先取汉字做字头,按旧式214部首排列。《辞海》(1979年版)新版《辞海》是一部中型的兼收语词和百科词语的综合性词典。按新定的250部首排列。用汉语拼音字母注普通话读音。义项分条排列,复词有异读的注明数码。《辞海》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注音,现代的白话释义,较便于初学古汉语的学生。《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起出版,共12卷。全书收词目37万余条,计5000万余字。收词“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所收条目分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排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单字条目采用部首检字法编,200部。《中文大辞典》台湾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出版部1962—1968年出版,精装40册,1976年出版修订普及本10册。北京1982年翻印本(有删除处)40册。《经籍纂诂》这是一部汇集唐代及以前古书中字词解释的专著,可以说是一部以汇释古代字义为目的的字书。阮元主编,一百零六卷。《佩文韵府》类书,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佩文韵府》所收之词,上自先秦典籍,下至明代文人著作,至今仍然是人们查阅古代词语、成语和典故出处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书,对于语言学习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古汉语的虚词用法十分复杂,古今有不少关于虚词的专著,可以作为备查检的工具书来使用,这里介绍影响较大的几种。《助字辨略》五卷,清刘淇著。专门解释古籍虚词,是我国第一本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古籍虚词的书。此书所收单词,除同音相通的外,有四百七十六字,按照诗韵(即平水韵)排列,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该书在排列上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词诠》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该词典共收古汉语常见虚词500多个,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一版。这部词典除了收古代汉语虚词外,还酌收了部分近代汉语虚词。不仅收录了单音节虚词762条,还收了复合虚词491条、惯用词组289条、固定格式313条。共计1855条。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诗词曲语词汇释》近人张相编著,1953年出版。这是一部解释唐、宋、元、明时代的诗、词、曲中比较特殊的语词的专着,“语词”即口语词。该辞典共收语词六百多条,主要特点是分析精细,资料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我们在阅读诗、词、曲的时候遇到难以索解的问题,就可以去查这本辞典。查检人名、地名、日历《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卷首四卷,也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对每一种书籍都作了大致的内容提要,这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的各类著作提供了不少的方便。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今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般的规律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SVO)。古代汉语中也有一些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了解这些特殊语序,对阅读文言文有重要意义。古今汉语在语序上的不一致是一种正常现象。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语序不同,这是语序的一种历史演变。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实际上是先秦汉语书面语的特点,汉代以后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历代的文言文仍继续沿用先秦的语序,那只是仿古,并不反映口语中的情况。一、宾语前置先秦古籍中,宾语在一定语法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我们所说的宾语前置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倒装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的话,宾语一般要放在助动词之前,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例如: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经·秦风·渭阳》)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疑问代词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这条规律,在先秦汉语中很少有例外。“何如”也可说成“如何”,但两种形式都已成为固定格式了,表示“怎么样”或“怎样”的意思。与不榖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乡人皆好之,何如?(《论语·子路》)古书上还有与“如何”、“何如”含义相同的“若何”、“奈何”等说法,例如: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战国策·齐策四》)“如何”、“若何”、“奈何”的当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它词语,形成“如……何”等格式,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如受吾币而不假吾道,则如之何?(《谷梁传·僖公二年》)晋侯问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如之何”、“若之何”又是一个固定格式,用在动词前表示反问,意思是“怎么”;用在句尾可表示询问,表示“怎么样”的意思。例如: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成公二年》)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诗经·齐风·南山》)上古汉语这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语序,到汉代以后逐渐发生变化,疑问代词作宾语时逐渐放在动词之后,南北朝以后口语中不再放在动词之前了,例如:武帝问:“言何?”(《史记·酷吏传》)但是,这一种语序一直为后代古文家所遵守,例如: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两个条件:(1)全句是否定句,有否定词“不”、“未”、“无(毋)”、“莫”等(2)宾语必须是代词。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左传·定公十三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宣公四年》)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流血及屦,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如果否定句中使用的“弗”、“勿”,一般地不存在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因为“弗”“勿”所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