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理论。更明确地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企业合政府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2.在任何一个时代或任何一个地区,相对于人们消费尽可能多的商品和服务的愿望,资源总是稀缺的。所谓“稀缺”并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3.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经济学通过构建经济模型来展开实证分析,一般说来首先要设立假设前提,然后建立有关经济变量的函数关系,进而通过演绎推导出结论。4.规范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5.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所谓“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生产者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6.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驱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最优方案。7.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二、选择题:1.B;2.C;3.A;4.C;5.B;6.D;7.C;8.A;9.D;10.C;11.D;12.B;13.D;14.A;15.D;16.C;17.D;18.B;19.C;20.B21.A;22.C;23.D;24.B;25.D;26.B;27.B;28.A;29.B;30.C;31.A;32.B;33.D。三、判断题: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6.错误;7.正确;8.错误;9.错误;10.错误;11.正确;12.错误;13.正确;14.错误;15.正确;16.错误;17.正确;18.正确;19.错误;20.错误;四、分析讨论题:1.答:资源稀缺这一事实意味着个人不能拥有所想要的一切物品。所以,必须在资源的各种不同用途之间作出选择。22.答:稀缺性本质上是一个无限欲望与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问题。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永远存在。合作是在面临稀缺性问题时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方式,它可以使稀缺资源得到有效运用,但并不能消除稀缺性,也不能消除现实中的各种经济问题。3.答:劳动,如一个木匠的技术与努力,一个演员的能力;资本,如拖拉机,厂房;土地(是自然资源的总称),如水,矿藏;最后还有企业家才能,是把其他三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的一种特殊生产要素。4.答:经济理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效用,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最大。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不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的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主义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所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当是自私自利及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已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不好的”、“不应当的”、“非理性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5.答:理性行为无需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众所周知,有理性的人的行为可有多种动机,获取个人利益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人还有理想、感情、信仰、荣誉感、正义感等。有时候,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仰、感情、正义感等,可以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因此,人除了在自主的经济领域作为经济人而存在,还可以同时又是革命者、教徒、义士等。经济学只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并假定人们经济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例如消费者行为目标是获得最大限度满足即效用最大化,厂商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要素出售者行为目标是收入极大化等。如果不这样假定,认为人从事经济活动可以有随便的动机,比方说,消费者对购买时是否吃亏,厂商经营时对是否赚钱,人们出让自己的生产要素时对能得到多少报酬等等抱无所谓态度,无异说稀缺资源如何配置也无关紧要,那么,人类也就不需要什么经济学了。把一方面的行为动机从人的整体中分离出来并由此建立了庞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种方法,这种圈定一个合理的范围进行单独研究的方法、正是我们在其他科学研究中所采取的,如物理学、数学、生物学等等。另外,就经济学而言,物质利益的追求始终是人类历史前进的重大推动力。6.答:指令机制用一种等级制的组织机构由中央计划机构的指令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的。市场机制是由价格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这两种机制的关键差别在于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方法不同。3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市场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2.一种商品的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4.一种商品的供给是卖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5.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6.均衡是物理学中的名词。当一物体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的作用,这两种力量恰好相等时,该物体由于受力相等而处于静止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经济学中的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一种状态。市场均衡指价格达到使供给量等于与需求量水平的状态。7.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变动的条件。8.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9.一般均衡是假定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10.如果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形成和稳定的条件则是静态均衡分析。11.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则为动态均衡分析。12.过剩有时也称为超额供给的状态,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况。13.短缺有时也称为超额需求的状态,指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况。14.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5.正常商品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商品。16.奢侈品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的商品。如豪华汽车、旅游等。417.必需品指在其他条件相同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增加的幅度不超过收入增加幅度的商品。如粮食、盐等。18.低档商品又成为劣质品,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商品。如杂粮、粗布等。19.替代品指在消费中某种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如:肉与鱼、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等。20.互补品指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如汽车与汽油、羽毛球拍与羽毛球等。21.市场均衡是一种趋势,如果市场价格脱离均衡价格,必然会形成供过于求或供过于求的失衡状态。由于市场中供求双方以及各方内部的竞争,产生了自我调节作用,失衡将趋于均衡。这种自我调节机制称为“看不见的手”,即为价格机制。22.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弹性的大小由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系数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即:自变量的相对变动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弹性系数23.QPPQP/PQ/QEd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或QPdPdQEd24.QIIQI/IQ/QEI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或QIdIdQEI25.用Exy表示Y商品价格(PY)变化引起商品X需求量(QX)变化的弹性,则有:XYYXYYXXXYQPPQP/PQ/QYXE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比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或XYYXXYQPPQE26.SSSSSQPPQP/PQ/QE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或SSSQPdPdQE27.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商品的法定最高价格。价格上限如果高于均衡价格,则对市场价格不起任何作用。如果低于均衡价格,则会造成限价商品的短缺。政府解决短缺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而且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28.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商品的法定最低价格。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于价格下限。价格下限如果低于均衡价格,则对市场价格不起任何作用。如果高于均衡价格,则会造成过剩。二、选择题:1.B;2.B;3.A;4.C;5.A;6.A;7.D;8.C;9.D;10.B;511.A;12.C;13.D;14.A;15.D;16.C;17.B;18.D;19.B;20.C;21.A;22.A;23.C;24.C;25.C;26.D;27.B;28.C;29.D;30.A。三、判断题: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5.错误;6.错误;7.正确;8.错误;9.正确;10.正确;11.错误;12.正确;13.正确;14.正确;15.错误;16.错误;17.错误;18.正确;19.正确;20.正确;21.正确;22.错误;23.正确;24.正确;25.错误;26.正确;27.错误;28.正确;29.正确;30.正确;31.正确;32.错误;33.正确;34.错误;35.错误;36.正确;37.错误;38.正确;39.正确;40.错误;41.正确;42.正确;43.正确;44.错误;45.错误;46.正确;47.错误;48.正确;49.错误;50.正确;51.错误;52.正确;53.错误;54.错误;55.正确;56.正确;57.错误;58.错误;59.正确;60.正确;61.正确;62.错误;63.错误;64.错误;65.错误;66.错误。四、计算题:1.解:(1)△Qd/Qd=Edp×△P÷P=-1.2×3%=-3.6%;(2)△Qd/Qd=EI×△I/I=3×2%=6%;(3)△Qd/Qd=Edp×△P/P+EI×△I/I=-1.2×8%+3×10%=20.4%;1999年的销售量为:Qd2=Qd1(1+0.204)=800×1.204=963.2(万辆)2.解:MR=60-2Q;P=60-Q;MR=P(1-1/Ed);Ed=-2;解得:Q=20;MR=20;当需求的点价格弹性为-2时的边际收益的值为20。3.解:(1)求市场均衡的产量与价格当Qd=Qs时,市场达到均衡解得:P=3,Q=42;(2)求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Edp=(dQd/dP)(P/Qd)=-4P×(P/Qd)=-4×3×(3/42)=-0.857(3)求均衡时的供给价格弹性Esp=(dQs/dP)(P/Qs)=13(P/Qs)=13×3÷42=0.9294.解:本题使用弧弹性的计算公式:6.0)4555()1P()1P(10)QQ()PP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