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发展: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受孕(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结合形成新的生命)到死亡这个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用“系统”来描述“变化”,意指它们是有序的、模式化的并相对持久的。因此,暂时的情绪波动以及我们的外貌、思想以及行为的短暂变化是不包括在内的。我们同样对发展的连续性感兴趣。连续性是指个体自身保持稳定不变,或者我们的限制持续反映着我们的过去。发展心理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优点缺点自我报告法访谈法和问卷法收集大量信息的速度相对较快,标准化模式是研究者能直接比较来自不同被试的数据所收集的数据可能不够精确或不够真实或数据反映的只是背是回答问题的口头表达技巧或理解问题的能力临床法可以灵活的把被试当做独特的个体来考察;自由的追问可以保证被试真正理解所问问题的意义因为没有同等对待被试,所得结论可能不可靠;灵活的追问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对被试反映的主观解释,只适用于有一定口头表达能力的被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能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实际发生的行为观察者的存在可能影响观察对象的行为,在观察期间那些不经常发生的行为或不被社会赞许的行为不一定出现结构化观察法提供一个标准化的环境,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现出目标行为;是观察不经常发生的行为和不被社会赞许行为的良好方法设计出来的观察往往不能捕捉到孩子在自然情境中的行为个案研究法在对被试个体进行推论和得出结论时,会考虑到数据的多种来源,是一种很宽泛的研究方法来自不同个案的数据类型不同,数据本身也可能不准确,或者不真实;从个案得出的结论带有主观性,且不适用于其他人人种志研究法比起观察法和访谈法人种志法能对某种文化中的信仰价、值观和传统进行更为丰富的描述所得结论会受,研究者的价值观和理论偏好的影响;结论不能推广到所研究文化之外的群体中去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可以用来评价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可以考察无法用口头报告法研究的婴幼儿的知觉、思维和情感不能确定被是所感觉的到底是什么;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引发相似的生理反应研究设计程序优点缺点相关设计研究者在不干预的情况下,收集有关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信息能评估自然环境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不能确定变量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实验室设计可以对被试的环境进行操纵(自变量),并考察自变量对被试行为(因变量)的影响能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数据是从人为的实验环境中获得的,不能推广到真实环境中去现场实验可以操纵自变量测试在环境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能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能把实验结果推广到真实世界中去在自然环境中的实验处理,可能不够有力,也难以控制自然实验收集经历了自然事件操纵的人的行为方面的信息可以研究那些在实验室中难以引发或不可能引发的自燃事件的影响,能给因果关系提供强有力的线索不可能对自然事件进行严格控制没法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横断设计:横断设计是在同一时间点上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在横断研究中,各年龄段的被试来自不同的同辈群体。这里的同辈是指那些生长在相似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下的同一年龄段的人组成的群体。例如,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婴儿潮时期)的美国人,与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的美国人就属于不同的同辈群体。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被试的差异,研究者常常可以鉴别与年龄相关的发展变化。(同辈:年龄相同,并且生长于相似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中的一群人)纵向设计: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纵向设计: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设计)这个观察期可以相对较短,如6到12个月,也可以非常长,如贯穿一生。研究者可以研究发展的一个特定的方面,比如智商,也可以研究发展的多个方面,通过反复测试同一群被试,研究者可以评估样本中每个人的各种特性的稳定性(或者连续性)。也可以通过寻找共同特点,比如大多数儿童在某些时间点上会经历的某些特定的变化。(儿童达到某些“里程碑”前的这些变化会很类似),从而确定常态的发展趋势和过程。最后,对一些被试的长期追踪有助于研究者弄清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如果能够鉴别出导致不同发展结果的不同类型经验,就更有价值了。序列设计:是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每一个同辈群体进行追踪的研究方法,将横断设计和纵向设计的优点结合起来。(在几个月或几年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进行反复研究的一种设计)假设我们想研究6到12岁儿童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可以从2012年开始测量一个六岁的样本(2006年出生)和一个八岁的样本(2004年出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接着在2014年和2016年再次测量两个样本的推理能力。注意,序列设计允许我们对2006年出生的被试从6岁追踪到10岁,对2004年的出生的被试从8岁追踪到12岁。同辈效应:群体中一些年龄差异是由这个群体成长时的文化或历史差异造成的,而不是真的由发展带来的变化。在横断研究中,每个年龄段的被试来自不同的群体。也就是说,他们来自不同的同辈群体。横断比较总是会涉及不同的群体,使得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很棘手。因为在研究中发现的年龄差异并不是总是由年龄和发展造成的,而可能受到了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横断比较混淆了年龄和同辈效应。设计程序优点缺点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点上,观察不同年龄的人(或同辈群体)。能展示年龄差异;为发展的趋势提供线索;花费较少,耗时较少。年龄趋势反映的可能是同辈群体间的差异而非真实的发展上的变化,只在某一时间上观察被试,所以不能提供个体发展的数据。纵向设计对某群体被试进行反复观察。能提供个体发展方面的数据,能揭示早期的经历与后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能揭示个体之间在发展变化上的相似性及差异。较耗时和昂贵,选择性损耗会导致样本无代表性,从而限制的结论的推广。跨代变化使得研究结果仅适用于所研究的被试群体。序列设计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同辈群体)的人进行重复测量,从而把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从同辈效应中区分出真正的发展趋势,可揭示出一个群体经历的发展变化是否与另一个群体相似,比纵向研究的花费要小,耗时要短。比横断研究花费多,耗时长。尽管是最佳设计,在把所得发展变化推广到研究之外的群体时,仍然有一定的问题。微观发生设计发展变化发生时,对儿童进行短时间的密集观察。对发展变化发生的时段进行密集观察,可以揭示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为了刺激变化的发生,被试的密集经验可能是不具有代表性,带来的变化可能是短时的。发展的四大主题:(1)天性与教养天性与教养问题,发展理论加关于先天素质和遗传环境影响在决定人的发展中,哪个更重要的争论。有三种观点,第一种人的主要缔造者是遗传而非环境;第二种发展是后天教养的,结果无论是能力、天赋、气质、能力结构和行为特征的都不是遗传的结果;第三种观点折中的观点他们认为遗传和教养相对贡献会因所探讨的具体发展领域而变化,还强调人所有的复杂特质,如智力、气质和人格等,都是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提醒我们不要过多对立的观点去看待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而更多的去考虑二者是如何共同或相互作用来影响人的发展变化的。(2)主动与被动主动与被动问题发展理论家关于儿童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还是环境影响的被动接受者的争论。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有意识的选择与行为。只要儿童任何方面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的影响,就认为他们在发展中是主动的。(3)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问题发展理论家关于个体发展变化是连续的量变过程还是不连续的质变过程的争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问题的两方:一方是连续论者,他们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渐的、连续的没有突然变化的;另一方阶段论者,他们将人的成熟之路描述为一系列突然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把个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机能水平。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发展变化从本质上说是量变还是质变,量变:在程度上逐渐变化没有突然的转变;质变:是指是个体在根本上与先前不同的变化;连续论者一般认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一种量变的过程;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变化是质变的过程。(4)发展的整体性折中主义者,借助多种理论观点去预测和解是人类发展的学者。现在大多数发展更为整体性的观点,相信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认为如果不了解儿童生活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变化,就不能充分认识在特定发展区域的变化。第二章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①导向原则尽管遗传和环境对人类的大多数特质来说都起作用,但基因对某些特质的影响要大于其他特质。有效的环境影响也能够限制和引导发展。导向原则是一个简单的观念,却非常有用,它阐明了:(1)个体发展有多种途径。(2)天性和教养共同决定的这些发展道路。(3)基因和环境可能限制另一个因素影响发展的程度。②反应范围原则基因一般不严格引导行为,而是个体的基因型对不同的生活经验建立起一定范围的可能反应。由于人们基因的不同,没有两个个体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对特定环境做出反应。反应范围原则很清楚的阐述了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可能一个人的基因型对任一特定的属性设定了可能结果的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环境极大地影响着他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③基因型——环境相关(1)被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父母为儿童提供的家庭环境的类型部分受父母自己的艰辛决定,由于父母也给孩子提供了基因,所以儿童所致的养育环境与他们自己的基因型也有关。(2)唤起的基因型——环境相关:一个儿童受基因影响的属性将影响他人对待他的行为。他人对儿童的反应是一种环境影响,他对形成儿童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遗传影响了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征。(3)主动的基因型——环境相关:儿童所喜欢和追求的环境将会是那些与他们基因倾向相对一致的环境。不同基因型的人将为他们选择自己不同的小环境,然后这个小环境可能对他们未来的社会性、情绪和智力发展有非常的强的影响。(4)基因型——环境相关怎样影响发展:主动的、被动的和唤起的基因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儿童期的发展而变化。一个人受遗传影响的属性和行为模式也许一生都影响着他人对他的反应方式。(5)分开的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会有一些不同主动的基因影响的观点,有助于解释这种离奇的相似性。假如同卵双生子在基因上倾向于选择环境中的相似方面,假如不同环境给他们提供了适度相似的经验背景,并由此建立他们的小环境,那么这些个体应该在习惯、惯用语、能力和兴趣方面有许多相似性。习性学:研究行为和个体生存发展的生物进化基础。每个反应都促进了一种特定的经验,这将有助于个体生存并正常发展。尽管习性学家因学习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人类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对其持批评态度,但是他们深知发展需要学习。我们受到经验的极大影响,人类本质上是生物体,他们与生俱来的特征会影响他们可能拥有的学习经验。习性学与进化的观点:①习性学与进化的观点。②认为人类天生具有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适应性特征。③认为适应性特征引导发展以促进生存④认为人类受到经验的影响。⑤假如提供了促进发展的环境,那么某种适应性特征最可能在敏感期获得发展,⑥强调人类受生物学影响的特征影响人们可能拥有的学习经验的类型。行为遗传学(相关系数计算):行为遗传学是关于基因型,怎样与环境交互作用来决定向智力人格和心理健康这样的行为属性的科学研究。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①选择性繁殖选择性繁殖是有意操纵动物的基因组成来研究遗传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性繁殖的经典例子是泰伦的一个实验,他试图证明学习迷宫能力是小白鼠的一种可遗传性的属性。②家庭研究家庭研究是通过比较那些生活在一起的人,看他们在一个或多个属性上的相似性,假如研究的属性是可以遗传的,那么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任何两个个体的相似性,应该是他们的血缘关系的函数。两种常见的研究设计:①双生子设计:是通过比较血缘关系不同的双生子,以确定某种属性的遗传率的一种研究;②领养设计:将被领养者分别与它们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及有营养关系的亲属做比较来,估计某一属性或多个属性的遗传力的一种研究评估基因和环境的贡献:①确定一种特质,是否受遗传的影响②评估遗传和环境,对该种特质的个体差异的解释力在研究个体显示或没有显示出来的特质是研究者会计算和比较一致率,即在成对的被试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