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曾),金陵机器局(1865李),江南制造总局(1865李),福州船政局(1866左),天津机器局(1866崇厚),湖北枪炮局(1889张之洞)等。2.设立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1878,左),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汉阳铁厂(1890,张)等。3.建立海军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1879年天津电报学堂等。同文馆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1881年撤回。1875—1894派出3批留欧学生,学习造船、驾驶。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书籍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自然科学为主。京师同文馆,《万国公法》。翻译馆(三)历史评价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不可能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有阻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中体西用”)(四)失败原因◇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正富强。◇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买办性和腐败作风。◇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早期探索之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租借地、势力范围、瓜分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的改革要求,从救亡图存到维新变法。要求改革政治制度。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活动方式:•著书立说•向皇帝上书•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参与新政(二)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时间: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官制等。2.军事:训练新军等。3.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等。4.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等。(三)历史意义:1.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要救国就要维新变法,民族觉醒开始。2.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政治改革运动。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主张,改革制度。3.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著书立说,创办报刊,设立学堂。翻译传播西方政治社会学说(严复译《天演论》等)。4.变法改良的失败,促使不少人走上革命道路。(四)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庞大守旧势力集合在慈禧太后周围,拼命维护既得利益。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1)新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刚诞生,很软弱。(2)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的妥协性。(3)只依靠光绪皇帝,不敢发动广大民众。(4)脱离中国国情,全盘照搬日本模式,急于求成。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1.半个世纪,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摸索国家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人以后的“三个选择”提供了历史启示。2.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克服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也无法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3.结论是: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人民英雄纪念碑本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