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与策略:搞好知识专题复习,继续狠抓基础知识(1)夯实基础,整合知识,构建体系。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达到熟练掌握。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体系性和综合性,达到会整合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一轮复习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性、综合性是不够的,第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知识体系分为大体系和小体系,大体系是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的知识体系,主要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小体系是按考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构建形成。我们应该先构建小体系,再由许多小体系整合为大体系。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在知识的系统中来把握,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握、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根据题目的设问,正确运用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整合知识,灵活地迁移知识,在题目规定的情境问题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着重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不可能像第一轮复习时那样按课、节、框题逐一复习。第二轮复习要突出主干知识,高考试题主要是针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一是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包括记忆和理解),二是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主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教材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即教材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和重要原理。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热点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凡是能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基础知识都是应着重掌握的主干知识。(3)要重视教材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问题探究和题目解析时,所运用到的知识都要回归教材,都要往教材上靠,在教材中“寻根”。联系社会热点时,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也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总之,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适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总体结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资源配置的两个机制:市场调节(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市场三大主体:国家(政府)•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消费侧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供给侧四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创新•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发展五项要求:实施科学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四个关键词: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宏观生产——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等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3.整体把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两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形式;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六种财政支出形式;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经济活动(即交换)的背景与舞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2.知识体系:•(1)市场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2)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2、①重视发挥消费的作用:扩大内需,内生动力②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走出去战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释放市场活力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生活》近年的高考试题都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来设置的。考查的水平提高,形式更加灵活,思维深度进一步加深。《经济生活》命题的特点、规律1、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以及核心概念的考查,主观试题越来越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整体结构(一)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二)四个关键词:商品、货币、价格、消费(三)知识体系:1.消费什么--商品;2.用什么消费--货币;3.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4.消费一般知识注:备考策略请看《创新方案》二.重点难点分析一、商品1、商品的概念: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价值(社会属性)3、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的实质:商品交换的发展形态: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商品流通)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正比⑴劳动产品⑵用来交换(物物交换)交换劳动商品二、货币货币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概念: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货币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需要现实货币)其他职能:货币形态的变化:正确对待货币3、金钱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人生还应有更多的追求。货币数量的计算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一般等价物贮藏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金银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货币是财富的代表,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货币。2、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如何判断货币在执行哪种职能:抓“关键词”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注意: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时间差(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纸币纸币纸币的优点:纸币的定义:国家和纸币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通货膨胀现象:危害: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避免磨损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贬值!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冲击社会经济秩序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区别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实质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区别表现纸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经济过热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后果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经济过热,降低居民购买力物价下降在短时间内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经济萎缩解决方法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综合运用消费、投资、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要扩大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银行利率财政支出税收调高调低增加减少减少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积极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其它经济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手段三、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外币)汇率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跌落: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稳定人民币币值的意义对内: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外: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外汇和汇率本币汇率、币值外币汇率、币值反向变化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动1.同一货币汇率变动与币值变动方向是相同的,本币汇率变动与外币币值变动方向是相反的货币汇率币值表现人民币升高升值换取外币增多外币降低贬值换取人民币数量减少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三、价格价格天气、地域、习俗、等影响供求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决定影响生活生产价值规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影响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形式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反比1、一般来说,物价上涨,减少需求。2、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3、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就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正比影响生活:②对不相关商品的影响: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互为替代品:A、B互补商品:甲、乙影响生产: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变动的影响①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对某商品的影响:价格越高,对该商品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对该商品需求量越多。ABPQPAQBP甲Q乙PQ需求曲线GP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供给定理)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曲线(1)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3)需求变动曲线: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动。例如,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进行财政补贴,从而导致家电需求量增多(4)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较大。所以线段CD2属于生活必需品曲线,线段AD1属于高档耐用品曲线1.价格变化的原因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答题要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答题模板2.稳定物价的措施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答题要素: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四、消费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生活水平高低的关系消费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钱货两清消费交易方式贷款消费租赁消费1、消费结构的含义2、恩格尔系数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心理因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收入状况: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未来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的因素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收入①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还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