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网上作业题大学语文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C)中。A.《淮南子》B.《楚辞》C.《山海经》D.《庄子》2.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B)。A.始祖神话B.创世神话C.英雄神话D.战争神话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C)。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4.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屈原的(A)。A.《离骚》B.《九歌》C.《天问》D.《招魂》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李白的(D)A.《蜀道难》B.《将进酒》C.《梁甫吟》D.《峨眉山月歌》6.下面诗歌属于李白绝句的是(B)A.《蜀道难》B.《静夜思》C.《梦游天姥吟留别》D.《丁都护歌》7.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C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A)的心态。A.失意落寞B.旷达超脱C.无所适从D.渴求汲引9.贾府“四春”中,哪位小姐被下人戏称为“二木头”?(B)A.探春B.迎春C.惜春D.元春10.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C)。A.贾诩B.鲁肃C.诸葛亮D.徐庶二、判断题:(15分,每题3分)1.《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3.诗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自高适《少年行》。(×)4.《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伏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填空题:(15分,每题3分)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最具神话学价值的一部文献.3.《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居秋瞑》。5.宝玉19年的人生经历与归宿:石—人—石,体现了道家的循环思想。四、赏析题:分析《卫风•氓》中氓的形象。(20分)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答:一,诗经开始描绘了陷入热恋中不可自拔的女生,日日期盼情郎上门提亲,甚至主动思嫁。二,接着讲述了深深迷恋新婚的女子。三,接下来讲述了繁重的生活负担下的婚姻不顺的女子在夫妻争执中饱受情伤。四,最后这位普通而不幸的女子希望脱离苦海平凡生活,即离婚。五、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的用人之道(20分)答:一、曹操的用人之道首先,曹操用人,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其次,曹操在用人方面还颁布了一条重要命令:“惟才是举令”。凡是有才能的人,都予以重用。由于这一命令的颁布并付诸实施,天下贤士争相归附。曹操知人善任,惟才是举,不以地位高低论取舍,必定表现出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特点。曹操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采用任何手段。他礼贤下士,广招贤才,天下贤士归附他,有如水之归海。第三,给后来的降将以来投之路。不仅如此,曹操还采用挖墙脚的办法,从敌方挖人才.曹操虽然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用人惟才,但同样摆脱不了嫉贤妒能的狭獈思想的束缚。曹操既要笼络天下贤士之心,广开贤路,而对一些“狂傲”之徒又不能容忍。曹操虽然知人善任,但有时也有不明之举。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多疑,爱猜忌。总之,曹操之所以为曹操,就在于他有得有失,不失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真人。他“用人惟才”,为许多中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仕进的机会,也为许多出身低贱的壮士提供了一显雄风的舞台。曹操在用人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在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不管《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的尊刘抑曹,但在用人的具体描写中,却始终掩盖不住曹操的熠熠光彩,字里行间不时闪烁着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赞美之辞。作者把曹操用人的得失与他事业的兴衰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铸成一座赫赫丰碑,矗立在读者眼前,让曹操用人之道的熠熠光辉,照彻古今,长存读者心中。二、孙吴的用人之道纵观孙权的用人之道,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敢于大胆起用新人。孙权任用周瑜破曹操于赤壁之时,周瑜不过二十几岁,人们呼为周郎;周瑜死后,孙权又任用鲁肃接管军国大事,使曹操不敢正眼觑江南;鲁肃之后,吕蒙接任,也是少年英俊,才华横溢,败蜀汉“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于荆州,为东吴夺回了这一战略重地;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报杀弟之仇,孙权更是大胆起用白面书生的无名小辈陆逊,陆逊风流儒雅而韬略满腹,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于猇亭。由于孙权采取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用人策略,使东吴在这场斗争中人才辈出,后继有人,没有出现蜀汉类似的人才危机。在这一点上,东吴显得比蜀汉棋高一着,筹高一等,确实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三、刘备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首先,刘备善于笼络人心,礼贤下士。其次,刘备也采用挖墙脚的方法寻觅人才。“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就是他从老同学公孙瓒那里挖过来的。刘备善于笼络人才,也善于运用人才。但是在用人方面刘备势必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起用新人(而这又恰恰是魏吴都颇为重视的)。因此,在这场智慧与力量的抗争中,一旦老将旧臣死去,蜀国就陷入了人才危机的窘境,面对魏吴新人辈出,人才济济的繁盛局面,就显得力不能支了。应该说,人才困乏是蜀国为什么最早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刘备岂能摆脱干系?刘备在很多时候还表现出任人惟亲,赏罚不明,全“小义”而忘“大义”的积弊。大学语文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B)。A.始祖神话B.创世神话C.英雄神话D.战争神话2.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由来与诗人(C)有关。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3.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C)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下面哪一项不是..苏轼词的特色?(D)A.以诗为词B.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C.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筵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D.强化词体对音乐的依附性5.《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A)A.乐府B.歌行C.五绝D.七绝6.王维是盛唐(C)的代表作家。A.山水诗B.田园诗C.山水田园诗D.边塞诗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C)最有神话学价值。A.《淮南子》B.《吕氏春秋》C.《山海经》D.《楚辞》8.一些《红楼梦》的抄本富有脂砚斋的评语,被称为(B).A.程高本B.脂评本C.原初本D.早期本9.刘备三顾茅庐,求取贤相(C)。A.贾诩B.鲁肃C.诸葛亮D.徐庶10.《红楼梦》开篇借用了我国古代神话(C)A.盘古开天B.夸父逐日C.女娲补天D.始祖伏羲二、判断题:(15分,每题3分)1.《诗经》中的祭祖颂歌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2.《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3.在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中,《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后人对王维的评价。(√)5.《三国演义》中曹操“慧眼识关羽”,体现了曹操用人不论资考的特点。(×)三、填空题:(15分,每题3分)1.《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2.《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3.柳永是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流传甚广,宋人笔记所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是柳永词作受欢迎程度的证明。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四、赏析题:赏析《秦风•蒹葭》(20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答:《蒹葭》属于诗经中的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所说“风”,可以理解为“调”,“秦风”即秦腔秦调。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蒹葭》一文通过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意境描摹,抒发了一种爱慕、怀念与惆怅交织的情感。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认为是怀友访旧而不得见,诗人主旨是抒发惆怅之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五、简述题:你怎样理解《红楼梦》在结构方面的深化框架中的现实世界?(20分)答:《红楼梦》利用了神话的背景和浪漫的情调,却没有因此丝毫减弱对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的猛烈批判。在作者的笔下,男性世界心智低下、道德败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