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概念1.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4.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一.劳动力的含义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1.劳动2.人口3.劳动适龄人口4.劳动力资源二.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派生性需求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劳动力需求是愿意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不等同劳动力需要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三.劳动力需求的分类企业需求是主体行业需求是本行业企业需求之和市场需求是所有行业需求之和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长期则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四.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生产技术假设不变的假设可变的假设组织目标假设生产性组织目标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总产量最大化非生产性组织目标服务最大化财政最大化市场环境假设完全竞争性市场不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经济学假定劳动力是同质的五.劳动力需求表工资率(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人)组合2.02400a2.51850b3.01450c3.51150d4.0900e4.5550fLW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一.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利润公式:Ⅱ=R-C=QP-(Lw+Kr)二.生产函数数学表达式:X=f(L,K)(资本固定条件下的企业短期需求)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三个阶段:1.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OabMP劳动投入量L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TPAP产量Q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AP=Q/LMP=⊿Q/⊿L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四.收入与成本(一)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RC总收入R总成本C生产量X固定C???……X*利润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边际成本⊿R/⊿X边际成本C/X⊿R/⊿XC/X总成本C生产量XABED图aB图b五、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企业利润公式Ⅱ=R-C=QP-(Lw+Kr)六.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OL*劳动量L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RC总收如R总成本C固定成本A利润七.边际收入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的边际收入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的原价格-供给量×价格降低的部分八.边际成本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买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劳动者数量×工资上升部分九.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劳动力需求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R/⊿X⊿C/⊿XL边际收入⊿R/⊿X边际成本⊿C/⊿XAO产品价格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量L名义工资W产品边际生产力=(名义)工资/产品价格BADC十.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函数A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B第二产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LWL1L2L3W0W1O市场整体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第三节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产量决定后,节约资本、多雇佣劳动力的生产方法,或者节约劳动力、多使用资本的生产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一.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伴随资本量变化的总成本曲线的移位K=1K=2K=3XCABEDGxKLQ2Q1等产量曲线与等产量面(生产要素组合系统)AB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即等产量线的斜率,因为是一个负值,为分析方便起见,一般用其绝对值表示。MRTS=l-dK/dLl=MPL/MPKMRTS(MarginRateTechnologySubstitution)二.成本极小化与劳动力需求总成本:C=Lw+KrK=C/r+w/rxLL=C/w+r/wxK等成本线: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表明用一定的货币可能购买到的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线,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等成本曲线C/WLKC/rw/rADOEBIILKFGFGFHGFG各种等产量曲线图A图C图B图DK*L*w/rKLOK*L*固定投入生产要素比例的等产量线Q3Q2Q1LK如等产量曲线图D所示。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劳动量每增减一个单位时,为保持一定的产量所必须增减的资本量。生产过程中与一个劳动量相对应的资本量(K/L)被称为资本装备率,或称为技术装备率。点I的技术装备率由点I与原点相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技术系数可变型生产最佳生产方法(1)Q1ebLeLaLKKeKaC1C2C3a最佳生产方法(2)Q3Q2Q1eb●●KeKaKa决定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与工资率之比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与资本价格之比。公式:MPL/W=MPK/R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替代效应:与资本的相对价格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效应。规模效应:成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上升与替代效应KLX0BL1L2K2K1●●efCAD价格p产量XX1X0工资上升与产量减少ODSX0X1LKDL2L1K1K2工资上升与规模效应OABCGEFH第四节劳动力需求弹性一.概念与类型在经济学中,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还可以分为需求点弹性、需求弧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之间关系变化的定量分析可以从绝对角度和相对角度两个方向进行。把握工资率和劳动力需求量函数关系敏感度的尺度就是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形态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呈显为5种形态:1.弹性为02.弹性13.弹性=14.弹性15.弹性无穷大WOLE=0E=∞E=1wOLE1E1高弹性端低弹性端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相对变化LWO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与工资率变化相对数相对应的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相对数。数学表达式:E=⊿L%/⊿W%劳动力需求收入弹性:与收入变化相对数相对应的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相对数。数学表达式:E=⊿L%/⊿R%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A类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对B类劳动力工资率的反应程度。数学表达式:EA,B=⊿LA/LA⊿WB/WB⊿LA/LA=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WB/WB=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总替代: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总互补: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派生需求四法则影响劳动量需求弹性大小的四个主要因素:1、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2、产品的需求弹性;3、其它生产因素的供给弹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第五节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技术进步的结果可以使等产量曲线向原点靠近。技术进步的三个类型:1.希克斯技术进步2.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3.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LK希克斯技术进步等产量曲线的移位OA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1、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等程度的节约;2、通过产品价格的下降,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的需求。第六节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平缓,这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力需求弹性大。W3W2W1DLDS2DS1bace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形成DS3WOLl1lbl2第七节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一、对社会特殊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策的经济效果二、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AHLmLwILmjLmiLmkLwiLwhLwj两类劳动者比率的指定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OGjhiDFECB(X=x1)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LbLAFElalahlbhlbi●●ih●lbiB(X=x0)jLbClajGAHO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力供给的含义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二、劳动力供给的假设一、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从质的角度定义: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出让;从量的角度定义: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间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要点1.个体决策2.主体愿意3.时间要素二、劳动力供给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2.市场环境假设3.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供给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三、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15岁以上人口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就业者完全失业者业主受雇者长期受雇者零工受雇者临时受雇者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的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总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总人口X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人口/与分子同范围人口X100%人口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人口的变化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人口的变化由一定范围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的变化所决定。在较短的时期内劳动参与率的变化较活跃。它更易受到政府政策、社会意识、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变化。劳动参与率的时间序列变化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左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结构受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和经济学性质的因素的影响婚育、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状况、就业观念工资与资产状况、税制与社会保障制度、雇佣习惯三、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2.工资关系与工资水平3.个人非劳动所得状况4.家庭生产率的状况5.社会保障制度6.宏观经济状况7.其它因素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假说的前提条件:•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与失业者角色的变化,而不是劳动力和非劳动力之间的变化。•上述劳动群体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级劳动力。•与之相对的是二级劳动力。起劳动力参与率对经济周期反应较美观,主要由中年妇女组成。两种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第三节劳动力供给函数与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劳动力供给函数S=f(X1,X2,X3……Xn)工资率影响下的劳动力供给函数S=f(W)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WLW2W0W1SbacWLW0L2L0L1L1L0L2s0s2s1bacAECDB劳动力供给弹性工资率W劳动量L第四节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一、效用理论二、效用最大化三、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四、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效用理论效用基数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序数效用论o效用函数o总效用o边际效用总效用曲线边际效用曲线TUMUQQ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量随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的变化而变化。效用函数表示效用量是商品消费量的函数。如果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消费量为q,以U表示效用量,则效用函数:U=f(q)上式表示,效用量U是消费量q的函数,它随消费量的变化而变化。若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效用函数为:U=f(ql,q2,q3,…,qn)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偏好的次序.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性质的三点假设:(1)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任意两个组合,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偏好(2)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单向性(3)消费者对品种相同而数量不同的消费品组合,永远偏好数量多的组合二、时间效用余暇时间可以带来效用收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