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的本质特征【名词解释部分】1.艺术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能动反映性的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2.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艺术家根据社会生活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经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蕴含情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的内涵是: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生动的图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3.情感符号说这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4.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是指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体系。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它既概括出事物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备生动鲜明的个性和特殊性。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5.艺术意象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观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6.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利夫·贝尔提出的对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理论细加推敲不难发现其循环论证的毛病,但是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简答论述题部分】1.艺术的基本特征(1)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因为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文字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形象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应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甚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而,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主体性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2.艺术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1)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或“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将其推向极端,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3)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模仿说的重要代表。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因此模仿现实世界的艺术也是真实的,而且是更高的真实。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模仿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艺术表现的事物比生活中原来的事物更理想、更美。这对后来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特别是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莱奥纳尔多、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3.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根据对社会生活反映方式的不同,艺术作品可以分为两类:①再现性艺术作品,如写实的绘画雕塑等,直接呈现了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②表现性艺术作品,如音乐、抒情诗等。所谓再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情感,又把情感还原为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表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情,不是直接还原为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为表现为人们的思想感情。以上两类艺术作品的前提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思想感情。没有生活就没有思想感情,也就没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所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①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②拙劣的艺术作品则阻碍社会生活的发展4.比较艺术作品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1)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2)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是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共性和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是高度完满的统一。而所谓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意识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和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意”侧重于艺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境”侧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3)二者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①同属于美学范畴。②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③在被欣赏接收时,都能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调动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4)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①各自的含义不同。②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真实的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间接反映社会生活。③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诸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差别。5.怎样理解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1)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环境是人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根本条件。(2)典型人物的行动和性格发展又对典型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典型人物往往成为典型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3)典型人物同典型环境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6.谈谈对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的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与黑格尔关于艺术美与现实美的主要观点?他们是怎样论证的?试评论其长处与短处并谈谈你的理解)(1)黑格尔认为艺术美高于现实美,艺术美是为了弥补生活的缺陷,这是唯心主义的美学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①自然中的美是无意图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有意图的②现实中的美是少见的,而艺术中的美是常见的③现实中的美是短暂的,而艺术中的美是永恒的④现实中的美是相对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绝对的(2)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他认为现实中的美是真正的美、彻底的美,艺术美是生活美的粗糙拙劣的模仿,这显然是旧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美是发展的、变动的,意图并不能够创造美。持这种观点的人混淆了“最美”、“完美”和“美”的界限。(3)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美和现实美的关系是:①从量上看,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因为现实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②从质上看,艺术美高于现实美,现实中的美往往是不纯粹的、分散的、平淡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而艺术中的美是纯粹的、集中的、强烈的、理想的、令人满意的;艺术美源于现实美,是现实美的升华。7.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1)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2)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3)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4)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1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在反映生活中的区别(1)科学真实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艺术真实则与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有差别的。(2)科学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纯客观、纯理性的反映,艺术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饱含情感的反映。(3)科学真实是唯一的,艺术真实是多样的。(4)社会科学用论证、抽象的概念来运作,艺术致力于情节、形象的把握。(5)艺术可以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可以从不同艺术家面对同样的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却迥然相异的情况中得到印证。11.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1)情感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之一。(2)情感是区分艺术形象和非艺术形象的界限之一。作用:(1)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变形作用。(2)情感在创造艺术形象时的动力作用。(3)情感在艺术中的感人作用。12.艺术形象的作用与特征(1)艺术形象含义(2)形象性(3)基本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3.以优秀的艺术形象分析,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1)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他的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典型人物是指那种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共同本质特征或能揭示某种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高度概括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①典型人物高度概括的共性。有一类典型人物主要是作为某一社会集团的代表而出现,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某种集团性特征。②典型人物鲜明突出的个性。典型人物要表现出其个性中与众不同、不可重复的特征,其个性是强烈的、突出的,甚至带有一定夸张意味。③典型人物的丰满性。优秀的典型人物大多性格丰富、复杂、充满矛盾,不断变化,因而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化形象。④典型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现在人物的言行举止中。例子:《阿q正传》14.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认识,并指出他为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1)在对艺术本质的问题上,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2)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3)“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