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典型和意境•一、典型•二、意境•三、文化语境中的典型与意境一、典型•狭义上讲:艺术作品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又称为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广义上讲: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等。•典型说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艺理论判断和评价文艺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典型学说的历史发展•十七世纪以前,典型说主要是一种类型说,强调形象的普遍性和类型性。•例如:贺拉斯强调人物的性格要取阶级、阶层、地域或年龄的类型特征。“我们不要把青年人写成老年人的性格,也不要把儿童写成成年人的性格,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年龄和特点恰当配合起来。”•在这里,贺拉斯所强调的就是人物性格要代表一个类型,写武士就要写他的勇猛,写军人就要写他的英勇,写少女就要写她的多愁善感,至于具体作品中的武士、军人和少女的性格的丰富性则被忽视了。在艺术作品中,像莫里哀的《悭吝人》就是类型化的代表,他不是一个吝啬鬼的画像,而是吝啬本身的画像,是关于吝啬这种人物类型的描写。•自18世纪起,典型观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和类型特征到重视个性的转变。•例如在荷马的作品里,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生气的总和。阿喀琉斯是个最年轻的英雄,但是他一方面有年轻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有人的一些其他品质,荷马借种种不同的情景把他的这种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来了。阿喀琉斯爱他的母亲特提斯,布里赛斯被人夺去,他为他痛苦,他的荣誉受到损害,他就和阿伽门农争吵,这就成为《伊利亚特》中以后一切事变的出发点。此外,他也是帕屈罗克鲁斯和安惕洛库斯的最忠实的朋友。他一方面是个最漂亮最暴躁的少年,既会跑,又勇敢,可是另一方面他也很尊敬老年人;他所信任的仆人,重视的腓尼克斯,躺在他的脚旁,在帕屈罗克鲁斯的丧礼中他对老人涅斯托表示最崇高的敬礼。但是对于敌人,他却显得容易发火,脾气暴躁,爱报复,非常凶恶,例如他把赫克托的尸体绑在他的车后,绕着特洛伊城拖了三个圈子,但是老普莱亚姆来到他的营帐,他的心肠就软下来了,他暗地里想到自己的老父亲,就伸出手来给哭泣的老国王去握,尽管这老国王的儿子是他亲手杀了的。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荷马所写的其他人物性格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带来了通过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表现某种社会普遍性的艺术观念。莱辛就十分重视艺术真实,重视人物性格塑造,要求无论是悲剧性格还是喜剧性格必须具有普遍性。以完整的理论形态首先提出个性化典型的是康德。他认为类型化典型是一种规范化的观念,要求艺术家创造“符合观念的个体的表象”,这样的典型一方面和理性道德的善结合着,上升到本质必然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它又与个性的特殊结合着,是活生生的形象。•别林斯基深刻分析了莎士比亚、果戈里等作家创造出的典型,对典型问题作了正面的、系统的论述。他把典型的塑造看成是文艺批评的重要原则,并提出了“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著名论断。•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真正成熟的典型学说,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典型理论,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理论。二、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是共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整体•2.典型是性格的丰富性与主导性的统一•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典型是个性和共性有机结合的整体•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这就是说,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普遍性的规律。例如:阿Q,哈姆雷特。•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典型形象。他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也具有许多典型特征,他头上长着癞疮疤,所以忌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字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免,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哙,亮起来了。”•阿Q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上文说过,啊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次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理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有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伺候每逢揪住他黄辫子的时候,人揪先一着对他说:•“阿Q,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牲。自己说:人打畜牲!”•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不并不放,仍然在就近的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阿Q以如是等等妙法克服怨敌之后,便愉快的跑到酒店里喝了几碗酒,又和别人调笑一通,口角一通,又得了胜,愉快的回到土谷饲,放倒头睡着了。2.典型是性格的丰富性与主导性的统一。•艺术典型总是给人一种含蓄蕴藉、挖掘不尽的艺术魅力,人们常说,“说不尽的哈姆雷特”,说不尽的阿Q,这是因为典型具有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每次阅读,都可以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同时,这种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又是围绕人物的主导性格统一在一起的,而不是一盘散沙。对于阿Q来说,其主导性格就是“精神胜利法”,对于哈姆雷特来说,其主导性格就是犹豫不决。这种性格的丰富性和主导性格的有机统一就使人物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整体,就使阿Q成为阿Q,哈姆雷特成为哈姆雷特。阿Q性格系统•(1)质朴愚昧但又狡猾无赖;(2)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3)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4)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5)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6)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7)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8)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9)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10)不满现状而又安于现状。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阐明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形成的关系,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观察文学艺术创作,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围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二、意境•(一)意境的形成与界定•1.王昌龄•2.皎然•3.严羽•4.王夫之•5.王国维王昌龄•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物境是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歌所产生的境界,要想表现出这种境界,必须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真切的感悟之后,才能把它很好的表现出来。•情景是描写内心感情的诗歌所产生的境界,当诗人对于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真切的体验之后,才能写出真实感人情感充沛的作品。•意境则是通过对于所表现的对象的思索所表现出的境界。显然,在王昌龄虽然在这里明确提出了意境这一范畴,但是其含义和后来的意境理论还有很大差别。皎然•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另外,他还提出了“诗情缘境发”和“缘境不尽曰情”等重要命题,进一步发展了意境理论。司空徒•晚唐的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认为诗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构架基本得到确立。•在司空图这里,意境是一种形象,但是这种艺术形象又指向了另外无限境界,这就使艺术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在此之后,意境论逐渐称为中国诗学、画论、书论、园林建筑艺术的核心范畴,成为判断艺术作品品格高下的标准,对于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严羽•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提出兴趣说的同时,严羽还主张“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这就不仅指出了诗歌艺术形象的意蕴特征,而且提出诗歌的意境营造需要感性体悟。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在此基础上,他对境界的类型作了进一步区分,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概念。“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知道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就是说,有我之境,主观情感色彩较为强烈;无我之境,则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完全融合。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有我之境,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王国维的意境论代表着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新高度,标志意境论的完成。(二)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1.情景交融•2.虚实相生•3.韵味无穷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基本特征,当艺术作品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时,就能够在有限中体现无限,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的境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虚实相生••虚实相生同样是意境创造的重要特征。虚与实是中国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在艺术上有着重要表现。•所谓实是指实境,也就是艺术作品中所描绘出来的对象,是一种有形的艺术形象;所谓虚是指虚境,也就是由艺术形象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实境是意境创造的基础,虚境是实境的升华,是意境创造的核心。正是因为有了实,才显出虚的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虚,实才真正凸显出来。•从上面两幅白石老人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兰花、蜻蜓和虾就是实境,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又指向了另外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兰花摇曳的身姿、蜻蜓灵动的飞舞,虾的自由戏嘻,都使我们感受到那种昂然的生机。这是一种自然的造化,是一种生命的律动,这就是虚境。实境和虚境相得益彰,就使作品具有了意境。•所谓实是指实境,也就是艺术作品中所描绘出来的对象,是一种有形的艺术形象;所谓虚是指虚境,也就是由艺术形象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实境是意境创造的基础,虚境是实境的升华,是意境创造的核心。正是因为有了实,才显出虚的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虚,实才真正凸显出来。•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