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内容提要:协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然而现实中企业却往往跌入协同的陷阱。其主要原因是企业不能正确的认识协同并实施它。然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使企业能够打破组织之间的障碍,成功地实现协同,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要实施协同,就要首先认识协同,本文把公司的资源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并进行了准确的定义,然后准确地分析了什么是协同和互补,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同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了企业资源网络中的实体资产网络和隐性资产网络(知识网络),得出了协同是实现企业知识网络正反馈的过程,从而是创建企业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实现协同,既协同电子商务。最终提出了在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基本战略——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并对如何实施这个战略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实体资产、隐性资产、协同、协同电子商务、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21世纪,人类将迈向一个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配置和消费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威胁,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范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将自己和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隔离开来。由于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大大降低了对信息的获取、解析及反应的限制,使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快,企业必须着眼于对这种变化的迅速感知和反映。这使得企业长期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任何企业都不能安然的沉醉于旧时的辉煌,而必须不断的创新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什么战略才能为企业创建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呢?一、协同是创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协同与很多商业运作模式有关,如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业务剥离、业务中心调整和企业重组等方面的决策时,协同往往是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对于那些必须进行跨越不同文化进行管理的跨国公司,建立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难题。而对于那些希望在相互合作中相互学习、互惠互利的企业联盟或者合资企业来讲,协同则往往是他们所寻求的目标。协同的概念也于企业管理的很多领域相关。如企业群中的各个下属企业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同一战略业务单元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同一个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等等。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协调机制和企业制度等问题都与协同密切相关。协同也意味着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因此组织的学习能力、管理程序和企业文化等也同样与协同问题息息相关。不可否认,协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然而现实中的协同却很难实现,许多追求协同的商业运作都以失败告终。在60年代和70年代,把不同而又相关的业务组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能够创造价值的想法曾被广泛接受,并用来作为企业进行大规模多元化经营的正当理由。那时企业为了追求协同效应而进行合并的行为普遍存在。然而到70年代末,追求协同效应的热潮已经消退。企业追求协同效应的失败使人们认为:协同效应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在实践中却几乎没有发生过。追求协同的努力屡屡受挫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并不能代表协同是个无用的概念,现实中一样也存在协同成功的例证。协同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公司没有真正理解协同和没有创造协同效应的能力。因为实践中的协同需要克服很多组织方面的障碍,即使协同能够获得明显的战略性效益,但是由于克服组织障碍成本的巨大,使得企业很难真正的实施它。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降低信息共享成本、打破协同实现的组织壁垒提供了支持。企业组织逐渐向着更加扁平的方向发展,组织间的边界越来越变得模糊。这些都使协同在新的时代更具价值并且在低组织成本下的识别与实施更具可能。但是要实现正向协同效应以使企业获取在信息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首先对协同有一个准确的理解。1、企业群的整体组合效应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然而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并不等于其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累加,而往往系统能完成各组成部分不能完成的功能,这就是整体组合效应。传统中对协同的理解也正是指企业群中由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效能,这个效能往往大于组成它的个体的单个效能之和。在商业中,当一个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公司,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原来业绩的总和,这就是企业群的整体组合效应。2、协同的本质对协同概念的传统理解更加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强调的是整体的组合效能大于个体的功能,而没有对整体效能大于个体效能之和的原因进行严格区分。实际整体效能的提高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由于不同个体的组合使某些个体中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即通过扩大了资源的使用范围而增加了整体效能。这种方式实际上单位资源的效能并没有增加。?由于不同个体的组合使个体之间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充分共享,即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提高了个体创造效能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体效能。这种方式单位资源的效能得到了提高。(1)实体资产与隐性资产为了更好的理解协同,首先分析一下企业的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公司资源论认为:不应把公司看作是一系列具体业务的集合,而应把公司看作是一组有形和无形资产,或者说资源的集合。日本的伊丹广之曾将企业资源划分为了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两大类,然而如何准确地对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进行定义呢?我们可以先通过对协同的传统理解的两个层次来考虑:传统的协同概念中所获得的整体效能包括对资源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对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两个部分。对资源使用范围的扩大是由于个体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而产生的,而对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在资源已经充分使用的条件下得到提高的。这看起来好像有些自相矛盾,在资源已经充分使用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能再提高呢?这也正是区分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的所在。实体资产是一些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材料、资本、物理意义上的劳动力等,这些资产不能在同一时刻进行两种产生价值增值的活动。而隐性资产则是由企业文化、商标、声誉、企业市场锁定状况、顾客认知度、行业经验和技术专长、员工的素质等一些无形的东西组成的,它可以在同一时刻用于两个以上的价值增值活动中。如公司在市场中长期积累起来的营销经验和技能,这种经验和技能既能为其销售某种产品服务,同时也能用于其它产品的销售,这种经验和技能的共享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然而使用这种经验和技能的边际成本并不是很高。所以隐性资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或知识,它也具有信息产品的特征:既高生产成本(如企业群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低边际成本(如企业群知识和技能的文本在各企业间传播)和较高的使用成本(如企业群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在各企业中的使用和创造价值)。信息产品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隐性资产的特性:使用的同时性,多重使用时的无磨损性以及合成性(既把若干信息合成起来可以产生更多新信息的特性)。因此,对资源使用范围的扩大是发掘出企业实体资产中没有被完全利用的部分,而对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是建立在对作为实体资产的资源的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隐性资产的重用和共享,使实体资产增加了附加价值,从而提高了实体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效能。因此我们可以如此给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下定义:实体资产是指不能同时用于两个价值增值活动的并且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产。主要以实物的形式存在,如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后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它用于价值增值活动的部分已经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并分摊到相应的产品中)、流动资产、金融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隐性资产是指能够同时用于两个以上的价值增值活动中并且不发生损耗可以重复使用的资产。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隐性资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和知识资产。它既可以是商标、顾客认知度或是技术专长,也可能是一种可以激发员工强烈认同感的企业文化。而这种隐性资产才是公司竞争优势不竭的资源,因为它是公司所独有的。这种资产不能买到,却可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群内的所有的企业服务,它可以按照新的方式进行组合和应用,从而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如优秀的企业文化使那些掌握了企业价值观和信念宗旨本质的人,能够主动的推导出无数的具体规则和目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这样既控制了人们对问题做出反应的方式,又取得了它们之间的协调。而这种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挫折中积累形成的,是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它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中,如企业品牌、商标、声誉、企业文化;企业的外部关系(如顾客忠诚度、营销渠道);企业内部的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劳动力的素质。很明显,隐性资产可以被同时用于不同的价值增值活动,而其本身的价值去丝毫不会降低。将企业的资产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并不是要割裂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的关系,因为许多隐性资产并不是独立而存在的,它是附着在实体资产之上的,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协同,是为了更明确的理解协同效应的真正来源,以便为企业制定战略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以便使企业更好的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2)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互补与协同通过对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区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把这个整体组合效应分为两个部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互补效应就是通过扩大实体资产的使用范围而使实体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产生的效应。互补效应本质上是一种数量的上的增加,是通过组合挖掘出没有得到利用的实体资产并充分利用而提高了整体的效能。而协同效应则是在实体资产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整体的隐性资产的相互共享和重用,使整体和个体提高了对实体资产的利用效率而产生的效应。协同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质量上的提高,是通过对整体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隐性资产的利用,而使单位实体资产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可见,协同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网络的正反馈效应。通过对实体资产与隐性资产、互补效应与协同效应的分析和定义,可以对互补和协同定义:由于由不同个体组成整体后,使得对个体中的实体资产的利用范围发生变化,从而使整体产生量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就是互补。类似的,协同是指由于对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整体所拥有的隐性资产的共享而使整体的质发生改变的过程。由于协同而使整体或者个体的效能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协同效应。可见,协同比互补更具备战略高度。(3)企业中存在的协同类型我对协同的定义强调的也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因而协同就不仅仅在企业的多元化和不同企业间的整合与购并的过程中才能发生,在同一战略业务单元内部,也存在业务流程不同环节的协同。除此之外,同一职能部门的不同职能小组之间、两个员工之间的均存在协同。协同的主体可以是企业群中的战略业务单元、企业、人;也可以是同一战略业务单元或者企业中不同的职能部门或者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业部等单位。由于协同效应主要是由隐性资产创造的,而隐性资产的本质又是信息和知识,而人又是信息和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因而,在一个企业群中,作为协同主体的最小单位应该是作为知识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人,而不是一个战略业务单元或者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协同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的不同,将协同分为横向协同、纵向协同和交叉协同:横向协同是指具有平行关系的主体之间的协同,如企业群中不同战略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同业战略业务单元之间不同业务单元(如事业部、分公司)之间的协同、同一职能部门内的不同职能小组之间的协同(如飞机设计部门中的机械设计小组和电子设计小组之间的协同)和同一职能小组之间不同人员之间的协同;而纵向协同则是在同一功能链不同环节上的主体之间的协同,如企业群中供应企业与需求企业间的协同(假如存在)、一个战略业务单元中同一价值链上的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协同;交叉协同是指处于两个企业或者战略业务单元中价值链环节不同位置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如甲战略业务单元的销售部门与乙战略业务单元中制造部门的协同。同样的,也可以将互补分为横向互补、纵向互补和交叉互补三种类型。通过对协同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协同存在的范围并充分利用协同效应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3、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