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专项(子课题)调研报告之十一MP(medianetworkprotocol)网络技术对有线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报告北京融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五年十一月IIMP(medianetworkprotocol)网络技术对有线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报告目录前言1第一章现状和挑战21.1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体系的现状21.1.1单向、广播式技术和业务的网络21.1.2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无法互连互通的网络31.1.3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差的网络31.1.4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体系现状的认识31.2网络技术和业务发展的趋势和挑战41.2.1来自直播卫星电视的挑战41.2.2来自互联网的挑战51.2.3来自固话网的挑战51.2.4来自无线移动网的挑战51.2.5来自新业务新模式的挑战51.2.6来自发展压力的挑战5第二章下一代网络和技术发展趋势72.1当前有线电视网的双向改造72.2下一代网络(NGN)82.2.1下一代网络的构成82.2.2下一代网络的特征92.2.3下一代网络能提供的新业务92.2.4下一代网络必须提供的大规模视频应用业务102.3下一代网的核心技术102.3.1基于ATM技术的尝试112.3.2IP的技术设计理念112.3.3IPQoS关键技术132.3.4IP网络安全162.3.5IP高性能路由器的路由表扩展性和稳定性16第三章MP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特色和优势183.1MP技术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183.1.1通信网络的三大市场:183.1.2通信网络的两大核心资源:18III3.1.3TV流媒体网络的潜规律:183.1.4比特需求性定律(Lawofbitsignificance):183.2MP技术的定位、特色和优势183.3MP技术设计理念233.4MP的端对端服务质量QoS技术243.5MP网络的安全性243.6MP网络的可经营性253.7MP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性263.8MP高性能交换机的路由表扩展性和稳定性27第四章MP技术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影响284.1下一代网的基本特征284.2下一代网的驱动力量284.3下一代网的商业模型284.4有线电视网数字化的发展思路294.5MP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网发展的影响304.6MP网络技术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314.7MP网络技术对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发展的影响324.8下一代电视网络的发展方向是以客厅为中心的个性化家庭娱乐和交流平台34第五章MP技术应用预期目标或产业化前景395.1MP网络市场定位395.2MP提供的业务类型415.3MP商业应用案例和国际推广情况425.4MP网络当前服务能力和发展规划描述43第六章建议与对策456.1进一步深入研究MP技术对下一代网络和有线电视网发展的影响456.2采用MP技术进行有线电视网的实验456.3采用新技术、新思路,走创新发展有线电视网之路456.3.1技术创新466.3.2业务模式创新466.3.3商业模式创新466.3.4产业模式创新476.3.5体制创新471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信息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挑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数字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全球的信息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冲击着传统电信业和有线电视业的概念和体系。这种深刻变化正在极大地动摇长期以来传统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赖以生存的基础,包括经营模式,建网模式和运维模式乃至体制、机制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在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和生存发展的压力下,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大行业都在寻找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使得网络技术和业务模式互相交叉和渗透,并向趋于融合的方向发展。在网络的发展方向上,要适应未来集语音、数据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的综合网络功能要求,并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大网在技术体制、业务模式以及网络的结构、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缺陷和问题,有些甚至是无法从根本上彻底克服和改变的,难以适应下一代网络业务模式的需求和发展。因此,都面临着业务和技术转型的挑战,只有立足创新的思维,采用创新的技术体制和经营模式才能迈向下一代网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在当前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市场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乃至监管政策方面的融合,并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发展趋势下,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方向指向何方?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发展进程中,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必须适应多业务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利用最新技术成果适应发展、变革和竞争需要,实施业务和技术转型,从而打造出新一代有线广播电视网,确立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在信息产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本研究报告针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方向,试图分析研究有线广播电视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现代新技术发展的成果,为有线广播电视网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建议和思路。本项目研究报告是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下达《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项目的通知的基础上编制的,本项目研究报告由河南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和上海龙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原创)、北京融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运营)联合提出。研究报告对MP(medianetworkportocol)网络技术对有线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的研究项目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就MP网络技术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其产业化和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2第一章现状和挑战1.1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体系的现状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为了解决广大电视受众用户收看好无线电视节目,从共用天线的隔频传输系统开始起步,经历了300MHZ、450MHZ、550MHZ、750MHZ、860MHZ不同阶段的以电缆方式为主的企业或城域网络邻频传输系统,逐步发展到现今的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网络模式。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历程中,技术的进步始终以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提高影响力、拓展传输手段、改善服务质量为目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提供的服务模式基本上是以单向广播式的广播电视节目为主,是一个大众的、公益性的网络。由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由下而上、各自为战、分散建设发展起来的,因此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又是众多的、分散的、区域性的网络。随着数字技术、光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现代的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在满足了人民收看电视的基本要求后,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多功能和区域联网等方面发展;同时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也面临着网络化、数字化、双向化、综合信息业务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自广电总局提出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目标以来,全国广电系统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奋斗和探索,为此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是,从全国发展的情况来看,就整体而言,数字电视的发展和人们预想和期望的结果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国内一些有线广播电视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都不具有普遍意义和复制性,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没有找到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可赢利的、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什么找不到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这是由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在技术体系上所固有的三大基本特性所制约,以至于无法支持开展可赢利的业务,难以打造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在技术体系上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和问题,主要可归结为:单向的、广播式的网络;分散的、无法互连互通的网络;可管理性、可运营性和安全性差的网络三大问题。1.1.1单向、广播式技术和业务的网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一个单向的、广播式的网络。其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是在支持单向广播业务功能上发展起来的,是以提供单向广播业务为基础的,无法真正有效提供双向交互式的个性化、多样化的业务服务。目前,现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和业务实施方案,均是建立在单向广播业务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在单向广播业务的网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技术体系,只能提供简单的、单一的广播业务模式,无法有效提供个性化的、多种多样的交互式业务模式。有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虽然进行了双向改造和功能开发,但也只是一种改良的、过渡的技术,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原有技术体系上的缺陷,只能支持少量的、有限的、部分的双向业务,不能真正有效支持交互式的个性化、多样化的业务服务。31.1.2分散的、相互独立的、无法互连互通的网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分散的、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无法互连互通无缝连接的网络。这不仅是行政体制的原因,也是技术上的原因。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下形成的网络结构、传输模式和业务模式是无法将目前分散独立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真正整合成互连互通无缝连接的大网络,也就无法提供全程全网的端到端的一体化服务。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规律是梅特卡夫法则,就是网络价值与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我国的有线电视发展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我发展的道路。因此,各个城镇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相互间是无法互连互通的,整个广电系统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也就无法形成全程全网的大网络。每个分散独立的网络,最多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其网络价值是十分有限的,无法支撑大规模运营。如果全国形成互连互通无缝连接的大网络,其网络价值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将能够支持许许多多小网无法提供的业务,从而产生许多新的、可赢利的业务模式,而且每一项业务都将具有相当的规模,足以形成规模经济,使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大幅提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生存和发展问题。1.1.3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和安全可靠性差的网络目前现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由于其网络结构、传输模式、技术体制无法支持双向的通信业务功能,也就无法实施对网络、用户、业务、计费的智能管理。其现行使用的网络技术无法支持对业务精细化管理、自动计费结算、安全可靠运行。因此,现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和安全可靠性。网络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然依赖网络的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和安全可靠性。现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一种不可有效管理的、不可有效运营的、不安全可靠的网络。尽管目前广电系统都在使用这种技术,但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现实的,而且是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弥补和克服的。1.1.4对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体系现状的认识由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目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网络技术所固有的特性和存在的缺陷,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发展和提供业务服务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制约因素。现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它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仍是广电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它不代表下一代的和未来的技术,在数字化、网络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使用的网络技术已经制约了有线广播电视网的发展,需要用新思路、新技术来开拓创新,冲破瓶颈,走出困境。对此,我们必须客观地、清醒地、科学地分析、认识这一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符合发展趋势和进程的决断。世界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引发整个广播电视产业链的变革,数字电视是这一变革中的关键环节。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它手段和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4在这场变革中,一切不支持现代广播电视媒体和业务模式运作的技术,将由新的技术取而代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正力图构建下一代的网络,NGN、软交换、IPV6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在逐步进入实用。IPTV已经向广电的数字电视提出了挑战,广电网络的数字电视业务已经面临着新的竞争压力。现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发展问题,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应采用新的网络技术,突破当前发展的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