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第三节美国现代教育制度导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教育的先进国家,并且具有自己的特点。美国进入20世纪,特别是1958年以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各地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学制上是单轨制,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比较灵活;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灵活多样,密切配合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教学方法上传统派教育与现代派教育相互消长。•在初等教育注重基础、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上十分突出。要求从中总结美国教育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学习重点:•美国20世纪初教育制度特点及二战后的教育改革政策学习难点:美国教育与其社会发展的关联•知识网络:•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6-3-3学制形成――实用主主义教育改革――1958年国防教育法――教育改革――回归基础教育――生计教育――国家教育改革•思考题:•1.美国20世纪初教育制度特点•2.1958年美国教育改革主要内容第一节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教育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教育管理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成为其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美国各级各类教育经过改革,形成了实用化、多元化和注重个人需要发展的特点。一、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9世纪后期,美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到20世纪初期,美国基本上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这一时期,中等教育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美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一)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报告与中学课程的变革19世纪末,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关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有中学的课程问题;中学与小学以及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1、“十人委员会”1891年,美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人委员会”,研究中学的课程问题和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1893年,“十人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关于中学课程计划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⑴中学课程中的一切科目应当以同等的分量教给全部学生,而不应有个别差异或只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的目标;⑵应当精学少数几门学科,而不是肤浅地学习许多学科,并且使学习的课程相互联系起来;⑶中学课程可以按照学生使用的语言分为四组,即古典学科组、拉丁语和自然科学组、现代语言组以及英语组。2、“十三人委员会”1895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任命了一个“十三人委员会”,研究学院的入学条件问题。1899年,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建议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互衔接的六年制中学;允许学生选修各类学科。以学生取得的中学学科总学分作为学院的入学条件。这些建议确立了美国中学实行学分制和选修课制的基础。(二)《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与中学职能的变革1913年,美国教育协会成立了“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委员会于1918年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当是民主的原则,应当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⑴健康;⑵掌握基本的方法;⑶高尚的家庭成员;⑷职业;⑸公民资格;⑹适宜的使用闲暇;⑺道德品格。六三三学制:报告建议改革学制,使第一个六年致力于初等教育,以满足6—12岁学生的需要;第二个六年致力于中等教育,以满足12—18岁学生的需要。中等教育由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组成,每阶段三年。意义:《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告。它不仅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中等教育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时期。1938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所属的教育政策委员会,提出了新的条件下中等教育的目标,主要是:1、自我实现;2、人际关系;3、经济效能;4、公民责任。进入40年代以后,美国中等教育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的同时,又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教育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1944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发表《为所有美国青年的教育》,对美国青年提出了10条要求,其中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三)“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8年(1933~1941)的大规模的高中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计划。参加实验研究的是从美国全国所中学选推荐的出的所中学,故实验也称“三十校实验”。美国学生的手工劳动课1、实验特点⑴参与实验学校的面比较广,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其中有公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学校规模也有大有小。⑵实验研究以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一些没有进步主义教育倾向的学校,也很少倾向于传统教育的做法。⑶实验学校有极大的自主性。2、“八年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⑴关于教育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个人的发展并有效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⑵关于教育管理。最有效的方式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教学大纲的再评价和再计划。⑶关于课程、方法的选择和安排。影响较大的是核心课程的思想。核心课程也称综合课程⑷关于教育评估。新的实验设计了许多对教育过程和目标的测验影响:美国的“八年研究”通过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实验,揭示了高中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为美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二、初级学院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兴起的初级学院运动,是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新运动。产生原因:由于中等和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院”,第二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同时也把大学的课程分为两部分,使前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中等教育,后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一)“初级学院”主要表现1、在一些州建立了新的“初级学院”。2、在“初级学院”运动中,一些四年制大学改为两年制的“初级学院”。3、在“初级学院”发展过程中,一些原来属于中等教育范畴的中学、师范学校和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或增加中学后课程(大学1—2年级,或改为初级学院。(二)“初级学院”主要特点美国的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1、招收高中毕业生,传授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2、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3、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4、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三)“初级学院”存在的问题当然,初级学院也有自身的问题,如学业标准不如四年制大学或学院那样严格;学生缺少离家生活的成长经验等。(四)“初级学院”的意义“初级学院”所创立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高等教育适应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初级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美国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发世展的。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加速,职业技术教育更受到重视。1906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史密斯—休斯法案”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各州大力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教育,开办提供农业、工业、商业和家政等教育的职业学校。2、联邦政府应与州合作,提供工业、农业、商业和家政等方面科目的师资培训,同时对职业教育师资训在公立学校练机构提供资助。3、在公立中学中设立职业科,设置选修的职业课程,把传统的专为升学服务的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职能的综合中学。法案意义:《史密斯一休斯法案》的颁布,对美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使得普通教育开始由单一的升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加强了普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同时,它也为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四、小结20纪前期是美国教育进行许多方面改革和实验的时期。美国的教育改革结合美国社会发展实际,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使得美国教育在初等、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美国在这一时期所积累的教训也为二战以后美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经验。第二节二战后美国的教育改革美国的现代教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80年大约经历了3个10年。战后美国教育改革是从50年代末颁布《国防教育法》开始的。一、《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改革(一)《国防教育法》背景:5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尤其是教育质量问题。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大刺激了美国。《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第一,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第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第三,强调“天才教育”。鼓励有才能的学生完成中等教育,攻读考入高等教育机构所必需的课程并升入该类机构,以便培养拔尖人才。第四,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国防教育法》的意义《国防教育法》是作为改革美国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法律冠以“国防”二字足以说明美国当局对这次改革的重视程度。它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二)60年代的教育改革6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中小学的课程改革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邀请35位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会商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它肯定了自50年代末开始的教育改革,重申了黑人和白人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措施。1966年和1967年,美国分别颁布《中小学教育法》的修正案。1970年又颁布了《中小学教育辅助计划》,使《中小学教育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2、发展高等教育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在联邦政府《高等教育设施法》(1963)、《高等教育法》(1965)和《高等教育法修正案》(1968)等法案的指导下有了长足发展。这些法律的精神实质与《国防教育法》如出一辙,强调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增加对高等院校拨款,更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提高学生的贷款和奖学金数额,改革课程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美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本科教育为高等教育主体的格局开始发生动摇,二年制社区学院发年美国有社区学院展较快。二、70—8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一)70年代的教育改革在70代美国教育又暴露出一些新的弊端,例如,中小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普通教育缺乏基础训练等。针对存在的问题,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两个新的概念,即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1、“生计教育”“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生计教育”实施中小学是生计教育重点实施阶段,分为三个阶段。1—6年级是使学生了解和选择职业阶段;7—10年级为探索和学习阶段;11—12年级是职业决定阶段。2、“返回基础”“返回基础”是于1976年开始,在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倡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是70年代后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流。返回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而言的。“返回基础”实施这项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加强阅读、写作和算术教学。在中学阶段把精力集中于教授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等科目上。教师要起主导作用,不让学生有任何自主的活动。经过考试证明学生确已掌握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后,学生方可升级或毕业。返回基础运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