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广场的启示目录一、广场二、上海市人民广场简介三、分析、对策和启示123广场广场•广场的定义•广场的功能•广场的特征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广场的定义人们熟知的广场:天安门广场、圣马可广场、纽约时代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效果图•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元素和特征。•城市公共空间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和,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城市公共空间有城市中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他们是从大自然中分割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的为人们城市生活实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与绿地等。广场的特征广场的功能•交通集散•公共活动•商业•纪念1234独具特色:上海市人民广场兼具城市绿化的功能123人民广场人民广场简介•概况•功能定位•具体位置和交通条件概况上海人民广场位于上海黄浦区,成形于上海开埠以后,原来称上海跑马厅,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位于上海市中心,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现在是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交通枢纽、旅游中心,也是上海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周边重要建筑:市政府大楼市大剧院城市规划展览馆市博物馆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地理中心。具体位置和交通条件功能定位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是一个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广场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侧为上海大剧院,东北侧为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南侧为上海博物馆,人民大道穿越其中。广场两侧各设17米宽的绿化带,绿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改造: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从1988年5月地铁站开工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于国庆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已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人民广场实景视线方向:自北向南视点位置:市府大楼人民广场空间感受视线方向:向东视点位置:广场喷泉人民广场空间感受视线方向:西北方向视点位置:广场东侧座椅空间感受视线方向:向东视点位置:广场东南侧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大剧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123探究分析•分析研究•原因•问题提出分析研究LOGO•绿地系统•建筑设计•空间感受•客运交通1234建筑设计和空间组合建筑的设计很有讲究,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相互融合,并充分的关注街景设计,从建筑的立面、顶部、体量、色彩等做出相应的调节,是整体风格很一致,与人民广场所要体现的现代化、时尚性相协调。市府大楼坐北朝南,处于广场轴线的顶端,在体量和高度上处于主导地位;建筑风格简约,大门竖立着十根9米高的石柱,显得庄严方正。市府大楼和人民广场在尺度上达到了统一和协调,相互衬托和强化。市府大楼和人民广场的空间组合方式是现在各个城市所经常采用的组合方式。处于轴线另一顶端的市博物馆与市府大楼遥相呼应,体量上服从于市府大楼,建筑形式也体现了中国自古即有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市大剧院和规划展览馆分居市府大楼西东两侧,强化了轴线和市府大楼的主体地位;建筑形式采用了较为轻盈疏朗的飘顶,这与建筑的功能是相协调的;色彩上均为白色,显眼名目,同时也相互呼应。绿地系统广场内的绿地系统是城市空间的“肺”。绿化减弱四周高楼林立给人压迫感,从远处看,建筑好像在绿色的怀里,建筑的下方被虚化,显得建筑高大耸立,而且树木柔和的线条与建筑刚劲的直线形成对比,越发现的建筑的宏伟庄严。在个别小场地提供游戏娱乐场地,与人们生活更亲近自然。人民广场大规模的绿化建设,使它与12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位于人面广场北面)连为一体,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大大改善了市中心的环境。改造后的人民广场,记载了上海历史新的一页,成为具有上海新形象、新风貌的城市景观。绿化带主要种植香樟、雪松、日玉兰及其他常绿灌木,总量达40万株,在人民广场外围拉起了长青的“手”。广场两侧各设17米宽的绿化带,绿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客运交通人民广场客运交通包括地下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包括地铁一、二号线和八号线。地铁一号线是南北向贯穿上海市市中心的快速有轨交通线。地铁二号线是把多个商业中心及浦东开发区连接起来的东西向快速有轨交通线。人民广场站是岛式车站,采用通道换乘形式。地面公交设施包括区域内的26个公交站点,52条公交线路通过。其中,首末站11个,始发站22条,中途停靠站15个,国境线路30条。在这52条线路中,全日线为33条,高峰线3条,夜宵线6条。空间感受14公顷的巨大尺度,满足了百万以上的市民可以在同一时间集聚起来的公共活动和交通集散的功能,周边以南京路步行街为首的各大商圈和商业设施,也满足了广场的商业功能。置身于广场之上,感受着市府大楼的威严霸气以及周边由林立高楼所形成的城市天际线的起伏变化,以及的郁郁葱葱植被景观似乎让我们感觉到这一切似乎做得恰到好处。然而,广场作为一个公共开敞空间,在精神层面上主要功能是满足市民交往和娱乐的需要,广场也常常被比作“城市会客厅”。上海市人民广场在满足基本的公共活动、交通集散和商业以及绿化的功能上,是否做到满足市民精神层面上的要求,值得深思。问题提出对于市民而言,它是一个受人喜爱并乐于共享的公共空间吗?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广场,看上去的确很美,但是,和西方很多著名的城市广场不同如罗马的西班牙大台阶﹑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那里不仅是旅游者慕名而去的圣地,也是城市居民热爱的场所,它并没有散发出应有的活力和生机,广场由中心的音乐喷泉和四周大片的绿地构成,四周布置着为行停留提供的零星座椅,除此之外,其它的空间层次则相对单一。对于使用者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广场作为上海的城市象征对于外地旅游者较有吸引力,上海本地市民却很少特意光顾这里,除了公交线路的中转,费劲穿越这么一个巨大而无特别吸引力的广场,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主要使用者是游客,却不是市民。。。广场上只是匆匆过往的市民和零星散落的正在拍照的游客原因这样一个尺度上空间感受的广场为何确不能成为市民常来和长时间停留的地方?调查发现,空间尺度的感受上为舒适的主体只能为游客,因为他们只需合影留念或是驻足欣赏周边的城市景观。然而,对于市民而言,这里却谈不上尺度宜人和环境舒适。一方面,边长超过300米的大广场似乎成了市民难以逾越的“障碍”,周边的主体建筑虽然近在眼前,但是即使是前往最近的规划展览馆,也至少需要步行500米以上,通过布置在广场角落的地下通道才可到达。这样的一个长距离,市民当然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广场两侧只是单调绿化带,广场中央也只是喷泉和大片的铺装,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吸引市民的景观和设施,市民在这里当然忍受不了夏日的炎炎烈日和冬季的凛冽寒风。然而,更重要的原因,也是精神层面上的,我们认为是这里缺乏将市民联系到一起的纽带,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那一刻,市民在这里集聚庆祝,当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时,市民在这里欢呼雀跃。然而,像这样的喜庆时刻,我不能每天就有。联想到纽约中央公园,同样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市民却更愿意结伴前往散步休闲,坐在草地上享受阳光;以及威尼斯的圣马可,门庭若市,充满欢声笑语。上海的市民愿不愿意或者是否曾经想过前往市民广场促膝长谈,恐怕只有他们才知道。管理上是另一方面原因,在市民广场上摆张桌子坐下来喝茶和看报纸,这也许是被管理员所禁止的;又或是上海市民从来都感觉到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分析提出问题发现原因对策缺乏纽带广场可及性差广场景观单调管理不当对策对策•将大而无用的观赏景观改为使用者可以亲近的人性化景观•增加空间的层次性,如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处理•增加广场的文化内涵,可将广场作为文化活动的举行地点123启示市民广场不能只是作为城市的形象或是标志,也不能仅仅成为游客合影留念的短暂停留,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成为市民所真正乐意前往和津津乐道的场所。谢谢大家20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