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教学要点】隋和初唐文学是六朝文学向盛唐文学的过渡,此时的文学体现出南北文风融合的趋势,并经初唐诗人对齐梁诗风的革新,为盛唐诗歌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对隋代诗歌只作一般了解,重点掌握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于四杰要了解他们的诗歌是如何突破齐梁诗风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律诗的发展和盛唐诗歌的贡献;对陈子昂重点了解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初唐诗歌革新的贡献。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2.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从军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一节隋代文学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出塞》第二节初唐文学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1.贞观诗风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1)文学主张: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教说影响较大,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因此而否定诗的声辞之美,主张“各去所短,合其两长”,从而为唐诗在艺术上的发展和新变留下了馀地。(2)创作实践: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2.上官仪与“上官体”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但当时的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对偶形式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节初唐文学第二节初唐文学3.文章四友:指继上官仪之后,武后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其诗较少雕饰,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李峤、苏味道、崔融都身居高官,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空洞。与苏、李相较,崔融有些从军诗尚有可取。第二节初唐文学4.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第二节初唐文学二、王绩和“初唐四杰”:1.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王绩生活在隋、唐之际,或仕或隐。他的诗歌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第二节初唐文学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初唐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第二节初唐文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第二节初唐文学第二节初唐文学仄起定式平起定式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第二节初唐文学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第二节初唐文学第二节初唐文学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1)“风骨”: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1.陈子昂的理论主张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2)“兴寄”: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2.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其革新主张的实践。他的代表作品有《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验,有着充实的思想内容。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1.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2.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七言歌行上承乐府诗即事抒情的传统,又吸收了格律诗玲珑精致的风姿,意脉流荡,波澜开合,曼词丽调,风情万种。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乐章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量的还是作为诗篇流行于世。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3.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思考与练习一、填空1.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的由上官仪所代表的诗体称为“________”。2.初唐时期,___________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3.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4.唐朝初年,_________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5.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___________后完成的。6.____________、贺知章、张旭和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7.______________的《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思考与练习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七言歌行5.文章四友6.沈、宋7.沈宋体8.王梵志诗和寒山诗9.吴中四士10.《春江花月夜》三、简答题1.简述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的弊端所提出的文学理论及其意义。2.简答“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特点及对唐诗的贡献。3.简答律诗体式的定型情况。第二节初唐文学这种“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的提出,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其身边文人的一种共识。所谓“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是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宏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也正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六对”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八对”八对:1.地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2.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3.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4.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信。5.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若眉。6.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升花。7.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8.隔句对:相思复相异,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唐初宫庭诗人上官仪将六朝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这些法式对于律诗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成为后人写作律诗的规范。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第二节初唐文学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