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总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840年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史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当今一.中国历史分期图解距今约170万年社会主义社会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中国现代史阶段时间特征政治经济文化先秦时期170万年—BC221年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秦汉时期BC221年—公元220年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宋元时期907—1368年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加强二.中国古代史学习的基本任务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国家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BC2070年—BC476年)(BC221年—AD1912年)(奴隶社会)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起止时间:建立:灭亡: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2.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221年)⑴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①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②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③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⑵目的:⑶对象:⑷权利:⑸义务:⑹影响:巩固统治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军赋、力役、朝贡、朝觐①初:稳定政治秩序;传播文化。②后:诸侯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3.宗法制:⑴含义: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⑵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3.宗法制:⑷内容:①周王称“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②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③诸侯的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④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小宗关系。⑤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3.宗法制:⑸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维护周朝的统治秩序,对后世社会影响很大。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①积极:重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②消极:家庭本位,重人情关系,分远近尊卑,违背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唯上是从、干部职务终身制③中性的影响:如儿女都随父姓,而不随母姓等等。对宗法制的认识一、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二、与分封制相辅相成,三、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继承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四、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五、族权与王权统一,家与国同构,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至尊地位。六、形成多层次宝塔式等级秩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三.分封制和宗法制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相同点不同点联系1)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集团利益。2)盛行于西周时期,以周天子为核心。3)施行前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了社会发展,4)影响以后中国社会发展。①直接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①直接目的:是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②作用:前期巩固和扩大统治,促进边疆开发,形成交通网络;后期引起割据混战。②作用:防止了贵族内部的争斗,巩固了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相辅相成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⑴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⑵以血缘作为维持政治秩序和文化的核心手段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⑷王权与神权的结合练习:1.下列与西周王朝建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周公东征D.平王东迁BA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抵御外族入侵B削弱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D巩固国家政权3.《说文解字》认为:“宗,尊祖庙也。”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形成的基础是()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D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A5.“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A6.(2009年山东高考卷)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7.古迹、图片承载了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为右图片附上解说词。解说词要求包含图片所反映的时间、主要史实和意义,字数在50个左右。分封示意图:西周时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让王族、功臣和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考纲要求: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2.产生原因7.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3.内容(构成)4.内部矛盾5.演变过程6.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特点)8.影响9.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冲击10.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努力认识:一.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权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制于中央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③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形成:秦统一后,首创皇帝制,在中央建立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由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二.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2、政治根源:适应地主阶级完成巩固统一,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政治需要。3、理论基础:法家思想,韩非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1.皇帝制;2.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制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4.官吏选拔制度;5.思想控制(文化专制)1.皇帝制度⑴来源及建立:三皇五帝,秦王嬴政首创、自称始皇帝⑵特点:A.皇帝至尊-----集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于一身B.皇权至上(核心)---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皇帝一人的意志,君主主宰国家政治,没有任何制约C.皇位世袭⑶君臣关系:主子与奴才关系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⑴形成和演变:秦---建立;汉承秦制---继续沿用⑵组织结构及职能:①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掌军事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②九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⑶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权分立分工协作皇帝任命不得世袭相互牵制皇帝集权⑷三公九卿制度影响①对秦朝影响:A、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②对后世影响: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⑸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⑴形成演变:⑵目的:⑶组织系统:⑷特点:⑸性质:⑹作用: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⑴形成演变: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⑵目的:巩固全国统治⑶组织系统:郡-县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⑷特点: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⑸性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⑹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标志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影响后世制度类别分封制郡县制朝代不同条件不同内容不同作用不同特点不同制度类别分封制郡县制朝代不同西周盛行秦朝推广,盛行封建时代条件不同与宗法制相联系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内容不同诸侯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只有俸禄没有土地,官位不世袭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特点不同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四.内部矛盾1)地方:中央---地方2)中央:皇权---相权3)最高统治权之争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备注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1.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朝和外朝;(光武帝)尚书台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二府制(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成立新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是在皇帝集权的原则下大臣分权的表现形式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是决策机构。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布衣为相,是执行机构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最高军政机构副相,分割行政权副相,分割财权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备注元朝明朝清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度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展。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相,权力相对较大。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设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统领宗教事物、管辖西藏地区2.从秦至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朝代地方政治制度监察区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郡县制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两级制道、州、县三级制路、州、县三级制州(东汉末年成为行政区)分全国为十道(后成为行政区)朝代地方政治制度备注元朝明朝清朝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等盟旗)、道、府、县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六部政事堂三省六部制结构吏户礼兵刑工③影响深远: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①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②加强了皇权: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为以后历朝沿袭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政体比较形式相似:分权以监督与牵制目的不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三权分立:限制君主专制1.明太祖废除丞相:⑴原因: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⑵过程:罢除丞相职位,六部分治全国政务,直接隶属皇帝,明确宣布为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