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少年犯罪心理分析(10.1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少年犯罪心理分析世界三大害之一环境污染世界三大公害之二吸毒贩毒世界三大公害之三少年犯罪第六章少年犯罪概述西方学者论少年犯罪海峡两岸学者论少年犯罪犯罪少年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少年及少年犯罪概念少年是指法律上尚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人。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实施危害社会、触犯刑律的、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部分国家对少年犯罪年龄规定已满14岁末满18岁已满14岁末满20岁已满13岁末满18岁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不满14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6岁,对犯故意杀人等重罪要负刑事责任;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减轻刑事责任;行为已满18岁的,负完全刑事责任;不满18岁的不适用死刑。我国刑法对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规定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少年犯罪新趋势帮伙犯罪突出图为鞍山“天堂十五少”二成员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少年犯罪新趋势恶性犯罪增加美国威斯康星州一15岁中学生连开三枪杀死校长(06年9月27日)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少年犯罪新趋势性犯罪增加图为劫持20余名少女卖淫的犯罪嫌疑人之一18岁的荣荣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少年犯罪新趋势吸毒问题严重图为10岁开始吸毒以盗窃为业的阿弟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少年犯罪新趋势犯罪呈低龄化倾向13岁的邵某连砍数刀杀死邻家女孩方某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少年犯罪新趋势犯罪手段成人化图为“8·29”特大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16岁的白狼及其作案凶器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我国少年犯罪概况青少年罪犯人数增长情况2003年比1999年增长4.7%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我国少年犯罪概况青少年刑事案件作案率增幅2003年比1999年增长1.4倍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我国少年犯罪概况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比例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我国少年犯罪概况25岁以下青少年违法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比例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我国少年犯罪概况14至16岁年龄段的犯罪少年比例(%)增长示意图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台湾地区少年犯罪概况1992年至1995年各类少年犯罪之比例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美国少年犯罪概况校园暴力流行。1985年至1993年每年有两万多12岁至15岁的学生被枪打死打伤,每8个青少年死者中就有1个死于枪杀。赵承熙:一位独来独往的杀手2007年4月16日早上7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共33人死亡。枪手自杀。性格特点:自闭、沉默、孤独、扭曲纹身:ishmael(被遗弃的人、社会公敌)、包裹iahmaelax署名6页笔记、死亡诗歌、墨镜帽子、暴力剧本、幻想女友(jellyspanky)、心理偶像、偷拍跟踪女生、在宿舍放火、自称与普京渡假、服药老师:一定是他干的!与他说话就像与一个洞交谈!视频资料如果他们选择去死,别人也要死暴力青年:患有精神疾病;在青少年时代有长期的破坏行为;心理正常,但存在情绪障碍且感到不公。(白宫司法委会1999)校园杀手:都是男性,98%有过重大挫折、失败或委屈,其中一半曾被恋人抛弃。刘锡伟:精神分裂症(疯劫)—偶然、公开、残酷、特立独行、情感冷漠、滥杀无辜、钟情妄想、被控制感、人格解体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美国少年犯罪概况重罪率不断上升杀人罪51%抢劫罪50%重伤罪49%强奸罪17%1988至1992年4种罪案增长率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日本少年犯罪概况1991年被捕少年刑事犯罪比例盗窃73%横领15%伤害5%恐吓3%其他4%第一节少年犯罪概述日本少年犯罪概况1986至1990年少年刑事犯罪在校生比例有职业者20%无职业者16%在校生64%1989年纽约《联合国青少年犯罪和处遇及社区参与国际研讨会报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卷入吸毒、偷盗、破坏财产、卖淫和不计后果的暴力行为!西方学者论少年犯罪社会学之研究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第二节一、社会学之研究失范理论之观点少年犯罪是由于社会没有为少年提供明确的规范以指导少年活动,以使少年无所适从。(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一、社会学之研究标签理论之观点违法犯罪是他人根据法律规范惩罚犯罪人所致,不要随意为偶尔犯错的小孩加上坏的标签。一、社会学之研究犯罪副文化理论之观点少年通过接触与主文化相对立的副文化群,而产生与社会规范或法律相冲突的行为。美国犯罪学家沃尔夫冈一、社会学之研究中和技术理论之观点中和技术:少年犯罪的一种理论美国犯罪学家马茨扎在工作一、社会学之研究中和技术理论之观点否认责任否认损害否认被害人对责备者的遣责高度效忠群体一、社会学之研究社会控制理论之观点该理论认为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倾向,但社会联系可以防止个人犯罪。美国犯罪学家赫希的著作之一一、社会学之研究社会控制理论之观点依恋奉献参与信仰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潜伏性少年犯罪论艾希哈尔认为,除非个人已有犯罪倾向或禀赋,否则就不会产犯罪行为。(瑞士精神病学家艾希哈尔)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潜伏性少年犯罪的以冲动的方式寻求欲望的即时满足认为满足自我的需要比满足他人的需要更为重要满足本能的需要而不考虑对与错,缺乏罪恶感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母爱剥夺论鲍尔贝认为,在出生后头五年中与母亲的长期分离,是形成少年违法犯罪的最大原因。(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贝)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影响母子依恋关系形成的三个条件3岁之内没有机会建立与母亲般人物的依恋在生命最初几年中3—6个月的母爱剥夺(突然与母亲分离)在生命的头三年内母亲般人物的改变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父母作用论英国学者安德里认为父亲对子女的影响更深更长远。另,违法少年讨厌双亲;不愿与双亲接触;与兄弟吵架较多。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家庭紧张论阿拉哈姆逊提出“家庭紧张是犯罪行为的基本原因”的论点。紧张的家庭导致儿童充满敌意、心理紧张、情感与行为的紊乱。(美国精神病学家阿伯拉哈姆逊)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情绪障碍论(少年犯罪人具有以下情绪障碍)在爱的方面遭到拒绝,被抑制在爱以外的方面受到阻碍因而引起的深刻情感在家庭、学校、体育运动等方面有不恰当的自卑感对家庭不和、父母品行、生活条件、管教等不满对兄弟姐妹的嫉妒,被作为继子对待的感情基本根深蒂固的内在心理冲突而产生的不幸感情对幼年时期违法行为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罪恶感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同一性危机论青少年在成长中不能获得心理上的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消极的同一性使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二、精神病理学及精神分析学之研究抑制理论抑制理论认为,犯罪是个人内在控制能力和社会中存在的外在控制因素缺乏的结果。包括内部抑制和外部抑制因素。海峡两岸学者论少年犯罪台湾学者论少年犯罪大陆学者论少年犯罪第三节(略)一、台湾学者论少年犯罪主要观点和流派社会主因论(蔡墩铭)适应困难论(周震欧)多元与科际整合论(蔡德辉、张甘妹)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皆主因论家庭与学校教育失败论(张春兴)二、大陆学者论少年犯罪主要观点和流派能动内化过程论(邵道生)综合动因论(罗大华等)青春期危机论(皮艺军)相互作用论(王国新等)心理矛盾论(田国庆)社会病态综合症论(许前程)少年犯罪之心理与行为特征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犯罪少年之行为特征第四节一、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美国犯罪学家格卢格克夫妇的调查身体结构属中胚叶型的最多气质上表现为不稳重,冲动、攻击性态度上表现出敌对性和反抗性身体特征表现为发育过程中有异常或障碍智力上表现为思维的直接性和易受暗示家庭环境存在许多问题美国犯罪学家格卢格克夫妇的调查犯罪少年与正常少年体型之比较内胚叶型15%中胚叶型31%外胚叶型39%均衡型15%一、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日本犯罪心理学家佐伯茂雄认为克制欲求不满的耐性非常缺乏在社会生活的竞争中表现气馁从本位主义考虑个人问题,责难他人常因过分冲动即兴行事,热衷追求感快乐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认识特点错误的人生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认识特点法制观念缺乏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认识特点认知结构的片面与缺乏自省13岁的小强为骗保费毒死父母一、大陆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情感特点情绪体验的原始性、低级性情绪的易激动性和外露性情感的浅薄性情感的极不稳定性自尊与自卑并存情感的冷酷性一、大陆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意志特点两重性适应社会的意志反社会的意志强弱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意志特点冒险性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意志特点易受暗示性河南某县少年犯罪团伙毒蛇帮正在伺机作案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动机特点内容多样性贪婪性动机突出动机产生的情景性强烈的情绪性无意识动机比较显著不稳定性一、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某省少年犯管教所1050名犯罪少年的犯罪动机一、大陆犯罪少年之心理特点个性特点智力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占多数气质类型中,暴力犯罪强型居多,非暴力犯罪弱型居多性格倾向中外向型居多田英忠对300名少年犯进行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结果人格因素比例(犯)比例(学)人格特征聪慧性高分7%高分58%文化低、抽象思维差有恒性高分17%高分40%社会责任感低、不认真独立性依赖、附和实验性高分17%高分56%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自律性低分61%低分3%缺乏自制与自治乐群性高分62%高分21%善于交际、不拘小节兴奋性高分65%高分21%活跃、兴奋、热心忧虑性高分63%高分9%多烦恼、好担心敏感性高分63%高分8.7%感情用事紧张性高分57%高分7.5%情绪紧张不安怯懦与果断4.126.35怯懦、易受外界影响内向与外向6.975.38兴奋、外向适应与焦虑6.855.76焦虑不安二、犯罪少年之行为特征模仿性冲动性凶残性结伙性互感性戏谑性易变性案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时间:2002年5月20日地点:河南省郑州市齐礼闫乡案情:17岁的李岩林因为对父亲抛弃母亲和家庭的行为极为不满,竟然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年仅6岁的李海林从楼顶扔了下去活活摔死。心理分析:父亲的背叛与父爱被剥夺,因妒生恨,导致李岩林理智的丧失而犯罪图为被警方羁押的李岩林孩子交友不慎迷恋网吧和游戏机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我国当前少年犯罪的三大原因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