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_国民收入的核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这个定义包含六个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3、GDP指的是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6、除少数例外,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而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最终产品(finalgoods)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如:企业购置的用来生产的机器设备;企业年终时的产品库存.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棉花(100)棉纱(180)棉布(240)服装(310)新增价值100新增价值80新增价值60新增价值70故:计入GDP的是服装的价值310;也可以是各环节的价值增殖部分(100+80+60+70)但是: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练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比较因难。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二、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nominal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2、实际GDP(realGDP)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物品名称1994年的产量1994年的GDP2004年的产量2004年的GDP2004年实际GDP香蕉15(0.2)320(0.3)64苹果50(0.22)1160(0.25)1513.2合计142117.21、计算实际的GDP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产量变化程度。2、某个时期的名义GDP和实际的GDP之间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他们的关系:实际GDP=名义GDP/GDP价格指数*100%GDP价格指数也称为:GDP折算指数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GNP与GDP的比较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GDP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例如中国诺基亚公司归芬兰人所有,所以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得到的利润,虽是中国GDP一部分,但不被统计为中国GNP,而应归入芬兰GNP。类似道理,中国海尔在美国工厂的利润,应作为美国GDP一部分,但应被统计为中国的GNP。随着国际经济联系加强,强调身份区别的GNP相对重要性下降,重视地域范围的GDP相对重要性上升,从而使GDP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总产出指标。三、GDP的局限性GDP只是我们社会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测度,它还远远不是人们福利的测度;但是,作为人们一般物质福利的测度而言,它还是一个比较有用的概念。绿色GDP;GDH有两个非常聪明的经济学天才青年,他们经常为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争辩不休。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数学模型的证明两位杰出青年又争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五千万。五千万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乙掏出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了经济学上的最优解:吃!于是甲损失了五千万。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一堆狗屎,这时候乙开始剧烈的反胃,而甲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五千万了。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五千万。于是,甲毫不犹豫吃了下去!甲心满意足的收回了五千万。一则小笑话可突然,天才们同时嚎啕大哭: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却白白的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请他们的导师,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泰斗给出解释。听了两位高足的故事,没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来。好容易等情绪稳定了一点,只见泰斗颤巍巍的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1个亿的产值!”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一、产出等于收入收入(支)产出(收)工资20000利息15000地租5000利润10000生产出成品(纱)200000减去购买棉花150000总计收入:50000产出(增值)50000二、产出等于支出一件上衣150元消费者购买支出棉农纱厂制衣厂销售商产出未卖出的产品被看成是存货投资三、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两部门循环三部门循环四部门循环1、两部门简单循环(生产和消费)生产与消费均衡生产多少=消费多少C+I=C+S所以I=S资本市场SIC中间产品2、三部门循环:居民、厂商、政府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出三部门经济均衡C+I+G=C+S+T所以I+G=S+TTG3、四部门经济均衡AD=AS居民、厂商、政府、国外四部门均衡C+I+G+X=C+S+T+MI+G+X=S+T+M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收入法支出法一、收入法即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包括:1、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报酬。(酬金、补助和福利费)利息:由人们储蓄所得的净利息收入。但是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的利息不计入,而只被当作转移支付。租金:包括个人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2、非公司企业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店铺主等的收入。他们被自己雇佣。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了: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这是资本的耗费,不是生产要素的收入。但由于包括在支出法的总投资中,故也计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二、支出法根据最终产品的定义,一般把用于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产品称做最终产品。1、个人消费(家庭消费)C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一般将它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中2、投资I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3、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注意:转移支付不包括在内4、货物和劳务的净出口X-MGDP=C+I+G+(X-M)三、国民收入核算中其他总量1、国民生产净值: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也是扣除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后的余额,即NNP=GDP-折旧。2、国民收入(狭义)一国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亦即NI=NNP-间接税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折旧3、个人收入,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DPIdisposablepersonalincome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总结: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GDP-固定资产折旧=NDP-间接税=NI-企业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个人所得税=DPI例题:计算GDP、NDP、NI、PI与DPI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DP=16000-500=15500NI=15500-2000=13500PI=13500+500=14000DPI=14000-(3000-2000)=13000举例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支出法应计入国内总投资的是:A.个人购买小汽车B.个人购买游艇C.个人购买住房四、潜在的GDP(potentialGDP)利用社会上一切可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一般用GDP*来表示)潜在的GDP也可称为充分就业的GDP潜在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差距称为GDP缺口(GDPGap)奥肯定律(Okun`slaw):描述了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3%,则失业率大约下降1%。这一章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