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水温测量及自动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完成日期:二〇一一年一二月三十一日2一、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课题来源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大规模集成电路产生而出现的微型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说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现代科学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单片机技术的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化仪器的仪表,办公自动化等在诸多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并已走向家庭,从洗衣机,微波炉到音响,汽车,到处都是可以见到单片机的踪影,因此,单片机技术开发和应用水平已逐步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本课题病床呼叫系统是病人请求值班医生或护士进行诊断或护理的紧急呼叫工具。可将病人的请求快速传送给值班医生或护士是提高医院和病室护理水平的必备设备之一。继电器控制的门铃式呼叫系统,由于外观粗造、噪声大、功能单一,在医院达标定级中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要求。利用单片机的多机通讯功能,设计出的具有呼叫、振铃、显示排队、优先权设定、通话、烟火报警等功能的多功能微电脑病床呼叫系统,满足了医院的病房管理和护理的要求。(2)研究意义目前医院里的病房呼叫系统几乎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几乎还不能满足智能化的管理要求,这样不仅会带给病人时间上的损失,对于医院也会有经济效益损失,并伴有一定安全隐患。鉴于以上弊端,本系统既可以避开技术问题,有效节省材料损耗,并且可以免去很多不安全隐患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本病房呼叫系统是智能化的一种产品,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病人所在位置和哪位病人有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各种问题,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个系统不仅可以显示病床号码,更可以为病人解决其他问题,例如:当病人有身体不适或其他需要时,可以按下从机键,那么主机就可以显示该病床号码,医院护士或医生可以及时找到病人,为其进行治疗。这样一来,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更节省了很多时间,便于管理。由此可见,病房无线呼叫系统是一个很有开发前景的硬件设备,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生的麻烦,节省病人的时间,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自然医院从中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经济效益。3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对健康关注的增加,医疗行业正快速膨胀。由于医疗行业的客户是患者,医疗行业比任意一个行业都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患者希望得到最佳质量的护理和服务,因为他们的生命就掌握在服务提供者的手里,所以他们提出要求的苛刻程度超过其他任何客户。如何更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从事医疗行业的所有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医院均处在很低的管理模式上,在资源利用上采用人工呼叫,不能做到智能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另外由于医院采用有线管理,线路盘绕复杂,极易引起火灾,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另外人工呼叫麻烦且繁琐。当病人身体出现不适或其他方面需要帮助时,通常都是呼叫医生,继而等待治疗。在这过程中,不但浪费了病人的时间,更给医院医生带来一定的麻烦。因此,国内的病房呼叫系统依旧是落后和低级的,所以病房无线呼叫系统很具有开发潜质,发展前景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国外的病房呼叫系统,无线呼叫应该已经是很普遍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中国,约在30,000个医院中仅30%的医院拥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拥有前端电话接入系统的医院就更少了,前端电话接入系统包括智能话务引导,智能话务分配,传真自动收发,呼叫管理监控,短信自动收发与管理,电子邮件的收发管理等系统,这些子系统是独立于后端的业务层。这些子系统可以把电话挂号,电话咨询专家,电话/短信/EMAIL投诉,电话回访,短信问候等前端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后端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会员制患者的资料的管理、对非会员患者的病例的记录与积累、业务统计分析等与提高客户满意度直接相关的子系统。病床呼叫系统是病人请求值班医生或护士进行诊断护理的紧急呼叫工具,可将病人的请求快速传送给值班医生或护士,是提高医院和病室护理水平的必要设备之一。继电器控制的门铃式呼叫系统,由于外观粗燥、噪声大、功能单一,在医院达标定级中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要求。利用单片机的多机通讯功能,设计出的具有振铃、显示房号等功能的多功能病床呼叫系统,满足了医院的病房管理和护理的要求。而现在,只需要一块几厘米见方的单片机,写入简单的程序,就可以使您以前的电路简单很多。相信您在使用并掌握了单片机技术后,不管在您今后开发或是工作上,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三、对课题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41、对课题提出的任务要求:任务:设计一个病房呼叫指示系统。要求:(1)要有相应的声音报警提醒值班人员。(2)在医生那边要有光信号指示。(3)若有多个病号同时呼叫,则循环显示病房的代号。(4)数码显示病号所在的病房号、病床号。2、完成本课题需要使用的系统平台和主要编程芯片keil软件Proteus仿真软件mutisim电路仿真软件。AT89C51LED七段数码管74LS138译码器3、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病房呼叫系统模型。本系统采用89C51为核心的单片机,成本较低,处理速度较快,增加多路也易于实现。在设计时,可以通过串口在显示器随机产生十以内加、减法题目。采用语音报警,可使医生或护士听到报警信息,并可通过主机直接解警。通信接口可利用MAX485芯片实现半双工通信,其通信传输线少,从而更满足设计需要。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2)经济可行性在借鉴前人开发病人呼叫系统的基础上,此系统开发无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开发此系统需要的资料,在图书馆都有若干可以参考的资料,自己无需支付很高的费用。对于所使用的硬件材料如芯片电路板等,可以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一起批量采购,比单买要便宜许多。对于所使用的硬件平台,如计算机等,学校给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实验室,自己无需购买这些硬设备。对于所使用的开发软环境,实验室已具备,无需购买相应的开发编译软件。(3)操作可行性目前时间比较充裕,参考资料比较齐全,老师能在空闲时间给予指导,这些都减轻了开发此系统的难度,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四、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5本系统包括主机AT89c51、显示模块、电源模块、声报警模块、光报警模块等。重点研究的是当主机扫描到有病人呼叫时,能够识别是哪个病房的哪个病床的病人在呼叫,同时怎样能够很快的使护士了解到情况并作出反应。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当有多个病人呼叫时,怎样在数码管上显示。五、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1、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首先要对开发工具有个详细的深入了解,其次要熟练的应用相关软件,要有一定的电工基础,因为要进行电路的焊接和设计。2、解决的办法将相关的参考资料多读并详细的了解,并将已有的程序框架模型仔细揣摩一下。将练习应用软件。还要练习电焊方面的相关技能.六、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1、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为了完成本课题,首先要将相关的资料仔细审查并整理一遍,在资料文献阅读之后,再结合本次毕业设计的具体需求作个需求分析,初步做个大致的流程图,在程序设计时尽量按照流程图来设计,让思路保持清晰,同时考虑到实际需求可能有出入,所以要预留相应接口为后期的扩展功能带来可能。2、完成本课题的进度计划(以周为单位)第一至第二周:资料收集、整理、文献分析。第二至第三周:数据整理。第三至第四周:功能模块分析。第四至第五周:技术实现分析、确定技术路线。第五至第六周:功能模块编写。第六至第八周:功能模块编译、测试、系统完善。第八至十周:系统运行、调试、修改。第十至第十一周:论文撰写、文档撰写。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预答辩、修改部分存在的问题。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准备答辩材料、系统布置安装。七、主要参考文献6参考文献[1]张培仁,张志坚,高修峰.十六位单片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田会方,吴兴强.基于LabVIEW与凌阳SPCE061A实现串口数据采集[J].微计算机信息.2006.[3]BC7281B中文技术手册[M].北京比高科技公司.2002.[4]MT22G06B彩屏LCD模组简要介绍[M].北京铭正同创科技有限公司.2006.[5]武庆生.仇梅.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6]余锡存.曹国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7]孙俊逸,盛秋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0.[9]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9.[10]李群芳.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1]机械工业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仪表技术与传感器[M].2000年7月[12]张毅刚、彭喜源编著.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13]赵家贵、付小美、董平编著.新编传感器电路设计手册[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9月[14]李朝青主编.无线发送/接收IC芯片及其数据通信技术选编[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5]耿德根、宋建国、马潮、叶永建编著.AVR高速嵌入式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16]单片机爱好者.[M]2005年8月[17]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年.275页[18]主页.[M]2002年4月[19]Intel,SoftwareHandbook[J],1984[20]TRUL97Trulove,J.LANwiring.NEWYORK:McGraw-Hill.[M]1997[21]余永权、曾碧编著.单片机模糊逻辑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22]唐棠、陆兵.微型机算计与接口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71页[23]BurtonTA.Volterraintegralanddifferentialequations[M].NewYork:AcademicPress.1983[24]Intel,MicrocontrollerHandbook[J],1988[25]单片机学习网.[M]2003年8月7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准予开题开题报告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