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参考文章《求是》杂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下大气力推进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与创业杨庆育重庆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地。今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季节性回流的影响,外出农民工返乡数量大幅增长。针对这一情况,市委、市政府精心布局,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有效推进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与创业。截至4月底,有348.2万人重新走出家乡,其中162.4万人在市内务工,185.8万人转移到外省市。留乡的16万人中,有2.2万人陆续返岗,5.9万人重新务农,有转移就业意愿但暂未找到岗位的7.9万人。可以说,经过有效的工作,全市的返乡农民工基本上得到了安置,其就业和生活状态是稳定的,流动与转移是有序的。建立返乡农民工信息报告制度。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民工返乡和企业裁减人员、待岗等情况旬报制度,从铁路、公路、航空客流变化中对农民工返乡实行监控。依托各区县及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家庭、技能、就业愿望和外出务工的状况。巫山县设立“农民工回流返乡监测抽样村”4个,“农民工回流返乡监测点”26个,以全面掌握返乡农民工动态。武隆县建立周报制度,每周向县劳动保障部门上报辖区内困难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回流情况;县劳动保障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统计,加强动态监控,在农民工返乡较为集中的场镇、车站定点设立监测点、建立农民工返乡基础台账。及时制定应对工作预案。从2008年下半年,我们就在初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大量返乡进行对策研究。自去年10月以来,陆续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返乡回流有关工作的通知》等5个文件,较好地避免了农民工返乡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市政府要求,各区县也及时研究制定了应对预案。开县提出“县内安置一部分,自主创业一部分,有序输出一部分,培训储备一部分”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专项方案。巫山县提出“用加法效应鼓励劳务输出带动一家人致富,用乘法效应鼓励在家乡创业带动一片人就业”的方案,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从业辅导,有序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尽量不裁减或少裁减农民工。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房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吸纳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活动。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高潮期间,全市发放农民工手册、就业政策文件、春风卡等宣传资料50万份,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203场,有5473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餐饮服务等岗位近24万个。南川区对专门为返乡农民工举办招聘会的职介单位,根据现场签约人数,按每人百元给予补助;对每个“充分就业村”,给予5000元开办费。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坚持培训补助与就业有机结合。对就读中职学校的返乡农民工,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学费和生活补贴;对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农民工,财政补贴标准由50%提高到80%。2009年,全市计划组织培训农民工40万人,为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各5万人次。永川区已举办20多期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班。重庆淘金职业技术学校就筹集资金80万元,开办计算机维修、广告设计、摄影等4个专业,吸纳300多名农民工接受创业培训。垫江县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补贴范围,享受免费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009年全市规划建设10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市财政按照每个园区5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经费补助。在全市开展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提高贷款贴息比例。扶持50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重点企业,对吸纳农民工100人以上或达到职工总数10%的返乡创业重点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开展返乡创业企业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试点,市财政对试点区县(自治县)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建立和完善返乡创业服务平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项目咨询、政策指导等服务,将农民工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目前,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办法已经出台,并与市农行达成了向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的合作协议。南川区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工把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加工、兴办中小企业作为创业的主战场,在城区打造“返乡创业一条街”,在集镇创办“返乡创业超市”。同时,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实行100%贴息。积极搭建返乡农民工就业平台。依托覆盖全市所有街道(乡镇)的1026个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将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延伸到102个街道、乡镇,以方便农民工求职就业。綦江利用市、县两级就业服务机构在全国建立的劳务联络机构、全市就业服务系统网络和本县的企业资源,大量收集空岗信息,对20个街镇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并延伸至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和村级就业服务工作站,使全县就业信息网点达到100个。与此同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设立就业信息专栏,开通24小时电话热线,以确保畅通岗位信息。开县制发了10万余张“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卡”。南川区建立返乡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全程代办式服务。垫江县在云南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解决返乡农民工后顾之忧。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继续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强化工资支付监控。建立农民工维权预备金制度,2009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我市外出农民工的应急维权工作。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2009年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40万人和30万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返乡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主城区和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区域,新增“农民工公寓”25万平方米,妥善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当前,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必须持续围绕充分就业目标,抓住关键环节做好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统计监测,准确掌握情况。要下大气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的有序输出。要落实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等政策,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加强与劳务输入地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案件快立、快审、快结的办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因企业裁员发生的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者: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秋石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人类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规定着整个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总是与社会基本制度及其要求相适应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如果不以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共同的导向,社会就会失去灵魂、失去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着眼于新形势,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从人类文明进步中、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之大成。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这些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价值取向,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集中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思想根基,指引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过各种艰难险阻。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指路明灯。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迫切要求最大限度地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我们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就是要昭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进一步揭示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广泛的感召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优秀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凸显了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中的生命线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遵循,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明确了努力方向,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得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