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现况及防控措施主要内容•一、乙脑的概念•二、病原体•三、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四、乙脑的诊断及治疗•五、乙脑疫情概况•六、乙脑的防控措施概念: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是威胁广大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一、乙脑的概念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B组;乙脑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为RNA型病毒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人或动物感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乙脑病毒的抵抗力较弱,但耐低温和干燥。二、病原体三、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点传染源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猪(特别是幼猪)是主要传染源,人不是重要传染源(病毒血症期5天)。传播途径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为主,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乙脑传播示意图易感人群普遍易感,10岁以下(2~6岁)儿童多见(80%)。成人大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特点1.地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2.有严格的季节性,夏末秋初(7、8、9月)。3.年龄:10岁以下,2-6岁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极少见。4.发病特点:农村﹥城市;高度分散性;隐性病例﹥显性病例。四、乙脑的诊断及治疗乙脑的症状及特点乙脑的诊断标准乙脑的治疗乙脑的预后乙脑的症状及特点潜伏期:10~14天典型的过程分为四期:一、初期:病程第1-3天1.体温:逐渐上升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重型病人可以没有初期,直接进入极期二、极期:病程第4-10天1.持续高热:100%发热2.意识障碍:发生率50-90%烦躁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3.惊厥:发生率40-60%。持续时间、形式;4.呼吸衰竭:发生率15%-40%中枢性呼吸衰竭周围性呼吸衰竭5.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为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搐抽呼吸衰竭高热三、恢复期多2周内完全恢复重者(5%~20%)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多汗、瘫痪等恢复期症状,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症。四、后遗症期积极治疗下6月内不恢复为后遗期,5%~20%见于高热、昏迷、抽搐等重症患者。后遗症以失语、瘫痪和精神失常为最常见。失语大多可以恢复,肢体瘫痪也能恢复临床分型体温神志脑膜刺激征抽搐呼衰病程后遗症轻型39℃清不明显——1周—普通40℃浅昏有偶有—2周多无重型40℃昏迷明显反复±3周常有极重41℃深昏明显持续++周或存活者3周严重乙脑的实验室检查一、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均明显增高;二、脑脊液:外观、细胞数、蛋白、糖和氯化物、特异性IgM、IgG抗体;三、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IgG抗体。乙脑的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病例。(二)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三)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四)排除病例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应排除乙脑诊断。乙脑与流脑的联系与区别乙脑流脑病原体、病变部位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脑炎(损伤大脑实质,脑膜病变轻)脑膜炎奈瑟菌(我国90%是A群)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好发季节夏秋季,90%病例在7、8、9三月冬春季(11月-次年2月上升,2-4月达高峰,5月开始下降)潜伏期4-21天,平均14天1-7天,平均2-3天发病特点高度散发,很少有聚集性可引起聚集性或暴发流行,须至少隔离至病后7天流行病学三环节猪蚊(主要是三带喙库蚊)人(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居多,10岁以下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带菌者和病人咳嗽、喷嚏、说话等飞沫传播人(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居多,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共同点:高热(39℃)、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脑膜刺激症阳性无败血症体征:皮肤粘膜瘀斑淤点脑脊液特征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化脓性炎症改变:压力增高,外观呈浑浊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治疗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降温、镇静、防止呼吸衰竭预后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有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病变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多能治愈,发症和后遗症少见。暴发型流脑可引起死亡。乙脑的治疗一般治疗:隔离病人护理饮食与营养对症治疗:重点把好三关高热惊厥呼吸衰竭:脱水剂、激素、吸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帮助脑细胞恢复的药物中医中药乙脑的预后临床类型及病情轻重:极重型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生后遗症。发病的时间:一般流行早期重症较多,病死率较高,流行晚期重症较少,病死率较低。年龄:婴幼儿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生后遗症。治疗早晚:早期治疗病死率低。并发症有无:有严重并发症的乙脑患儿病情较严重,预后更差。后遗症:1.神经系统后遗症: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失语、言语迟钝、肢体扭转、挛缩畸形、瘫痪,吞咽困难、视神经萎缩、听神经损害(耳聋)、癫痫。2.精神方面后遗症:记忆力及理解力减退、性格改变、精神状态异常、痴呆。3.自主神经系统后遗症:多汗、流涎、中枢性发热、高血压、营养障碍等。四川省:截至8月2日,全省共报告乙脑病例116例,死亡5例;病例分布于16个市州的66个县(区),与2012年同期相比发病县(区)数增加89%,发病数增加了41%。成都市:7月共报告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死亡1例,2012年7月无病例报告。郫县:7月共报告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死亡1例,截止8月28日,无续发病例。五、乙脑疫情概况郫县2003年-2013年乙脑流行时间趋势图乙脑发病数00003004023012345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年份乙脑发病数乙脑发病数2003年-2013年我县乙脑流行分析——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近年来发病率上升,2007、2010、2012、2013年有散发病例发生2、地区分布:分布在5个镇,其中安靖镇最高发。乙脑发病乡镇2007年2010年2012年2013年安靖1112犀浦11安德11花园1德源1三道堰10123456安靖犀浦安德花园德源乙脑发病数2013年2012年2010年2007年3、人群分布:性别:男:女=3:1年龄:主要为2-8岁儿童,占91.67%,25岁1例。职业:为散居儿童(5例)、幼托儿童(4例)、学生(2例)、工人(1例)。流调体会病例均在农村居住环境较差,尤其是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狭小、拥挤、乱、差)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识差未采取防蚊灭蚊措施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难点与薄弱环节。同时,各级传防人员应自我反省存在的问题:(1)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接种证查验不到位(2)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不到位(3)对大众的健康教育工作未做到位六、乙脑的防控措施1.预防接种2.防蚊灭蚊3.加强疫情监测及处置工作4.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工作5.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1.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措施乙脑疫苗已纳入免疫规划,接种对象为≥8月龄儿童。接种程序为接种2剂,8月龄、2岁各接种1剂各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通过以下三点乙脑预防接种工作:(1)做好日常免疫接种工作,尤其要加强农村、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密集地的免疫接种工作;(2)各镇卫生院主动搜索辖区流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3)在开学之际,认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漏种的患者及时补种,努力提高乙脑疫苗覆盖率,减少免疫空白。2.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蚊和灭蚊是控制乙脑流行的重要环节。各镇卫生院要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以村为单位广泛动员群众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减少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农村地区群众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蚊虫,养成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夜间睡觉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预防乙脑的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家有儿童的居民,要特别注意防止儿童被蚊虫叮咬。3.加强疫情监测及处置工作全县各医疗机构如发现乙脑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要立即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同时按规定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要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及时采集病例或病毒性脑炎病例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脑脊液标本;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所在镇卫生院要在县疾控中心指导下,指导病家所在地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患儿预防接种情况、居住地的蚊密度、蚊种及动物宿主(主要是猪)情况的调查,探索患者疾病关联的危险因素。4.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工作各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发送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积极普及预防接种和灭蚊防蚊等预防乙脑的知识。此外,要通过宣传提高群众及时就诊意识,一旦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5.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指导要针对院内及辖区村站医生做好乙脑诊疗知识培训,加强对村站医生的指导,提高各级医护人员乙脑诊断水平及报卡意识。若接诊具有高热、头痛、嗜睡、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的病例应高度警惕,及时转诊至华西附二院、成都市传染病院等上级医院,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