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7美国教育历史沿革文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美国教育天津大学职教学院郄海霞2010.3本章参考书目腾大春:《美国教育史》、《今日美国教育》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舸昕:《从哈佛到斯坦福——美国著名大学今昔纵横谈》,东方出版社,1999.舸昕:《漫步美国大学——美国著名大学今昔纵横谈(续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主要内容一、美国的社会、文化二、美国的教育行政三、美国的K-12教育四、美国的高等教育五、美国近期的教育改革目录美国教育历史沿革1美国现行教育制度2美国近期的教育改革3第一节美国教育历史沿革一、殖民地时期的教育二、独立建国后的教育三、南北战争后的教育四、二战后的教育一、殖民地时期的教育主要特点:1.移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办学,在不同的移民区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南方:1607年第一批移民,弗吉尼亚殖民地。统治阶层多为英国国内的贵族和小地主,国教会占绝对优势,视教育为家长的责任。有钱人聘请家庭教师或送子女到国外学习,平民则通过学徒制学习基本的读写知识。中部:沿大西洋沿岸殖民地,以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教育主要由教会负责,办有慈善学校和贫儿学校。北方:新英格兰,普利茅斯,以马萨诸塞州为代表,移民们主要是反对英国国教的清教徒,原属英国的中产阶级,非常重视良好的教养和虔诚的宗教教育。在初等教育方面有市镇学校、主妇学校、书写学校。市镇学校为公立,主妇学校和书写学校为私立。在中等教育方面,主要是拉丁文法学校,招收富家子弟,18世纪以后改为文实学校。在高等教育方面,主要模仿牛津和剑桥大学。1636年建立了哈佛学院,1693年建立了威廉·玛丽学院。殖民地时期共建立了9所学院。殖民地时期九大学院创办及分布情况次序成立时间学院原名今名所在城市11636哈佛学院哈佛大学波士顿的坎布里奇小镇21693威廉·玛丽学院威廉·玛丽学院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市31701耶鲁学院耶鲁大学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41746新泽西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小城51754国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曼哈顿61740费城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州费城71764罗得岛学院布朗大学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市(距波士顿45英里)81766皇后学院拉特格斯大学新泽西州的新布伦斯维克(位于纽约和费城之间)91769达特茅斯学院达特茅斯学院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瓦2.宗教的目的就是教育的目的学校主要由各个教派创立课程和教学内容:充满宗教精神当时的课程以“3R”为主,不同于今天的“3R”,指的是读、写、宗教(Reading,Writing,Religion)。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重复练习为主,背诵宗教教义。纪律和体罚都非常严格。3.在教育机会方面,阶级差别非常明显“上学与不上学的人的区别就是阶级的区别。上等阶级的儿童可接受尽可能得到的教育,直到读完学院为止;贫穷的和下等阶级家庭出生的儿童受不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很早就得学艺谋生”。二、独立建国后的教育背景独立战争对美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影响1.公立学校运动目的:培训适应美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使不同的移民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得到平等、免费、不属任何教派的教育,从而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时间:19世纪20年代范围:美国北部和中西部过程:从新英格兰地区开始,以公共税收维持公立学校,到1865年,用公费为所有儿童提供学校教育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可。霍拉斯·曼推动了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被称为“公立教育之父”。作用:公立学校运动在美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改变了殖民地时期教派控制教育的局面,加速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2.师范学校的建立1823年,霍尔在佛蒙特州创办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1839年,霍拉斯·曼在麻萨诸塞州来克星敦创办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3.文实中学的发展公立学校运动文实中学发展包括文、实两科。文科:侧重英语、现代外语;实科:侧重算术、几何、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适应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要求。到19世纪中期,文实中学基本取代了拉丁文法学校成为这个时期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4.州立大学的兴起创办国家大学的努力失败联邦政府鼓励建立州立大学的决定南北战争前,全国27个州已经有25个州建立了州立大学。大学教学内容变化:削弱了古典学科,侧重实际知识的教学,物理、天文、气象等自然科学在大学中获得了重要地位,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也成为适应新的社会需要的课程。三、南北战争后的教育背景:南部战争,北方资本主义胜利,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发展工业和科技相互促进,对教育需求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1.普及义务教育初等学校改称小学。1852年,麻萨诸塞州第一个通过义务教育法,到1918、1919年,最后两个州——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通过义务教育法,美国用60多年时间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年限在各州不等,一般为8-12年,多数州为8年。2.公立中学运动1821年,波士顿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中学,经费由地方居民纳税维持,客场侧重应用学科。1872年,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建立了一所利用增收学校税维持的公费中学。其他州纷纷效仿,公立中学蓬勃发展起来,并取代了文实中学。文实中学:私立,学费昂贵,主要以升学为目的公立中学:公立,免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3.中小学学制改革“八、四学制”公立中学:4年制;初等教育:8年制“六、六学制”1893年,全国教育协会聘请“十人委员会”经调查研究,提出《关于中等学校课程计划的报告》。1899年,又发表“《关于学员入学条件的报告》。两报告都提出以“六、六制”取代“八、四制”。“六、三、三学制”1909年,俄亥俄州开始创建初级中学,形成初级中学运动。中学逐渐分成初中和高中两段,分别三年。到20世纪40年代,“六、三、三学制”成为美国中小学的主要学制。4.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力、化学和内燃机技术为主要标志。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增强。1917年,国会通过《史密斯——休士法》,规定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5.高等教育的发展赠地学院:1862年《莫雷尔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给土地辅助各州兴办农业和工艺学院,培养工农业专业人才。美国独创,为美国工农业发展贡献巨大,成为美国教学和科研基地。一些赠地学院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如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5.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型大学:受德国洪堡的影响,建立学术性的研究型大学。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首创研究生院,学习德国大学模式,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统一。1870年以后,美国形成大学的分系教学制,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选修制改革。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增多,并逐步确立了系统的学位制度(学士、硕士、博士)。5.高等教育的发展社区学院的兴起:美国高等教育的创举。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威廉·哈珀把四年制大学分为两个阶段(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初级学院可以结业,但不是独立的教育机构。1902年,伊利诺伊州乔利埃特创办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发挥转学和就业两种功能,转学的功能很强。主要招收本地区学生,为社区培养专门人才,就近入学,无入学考试,收费低廉,课程灵活多样。二战以后改为社区学院。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6.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1882年,亚拉巴马州首先将州立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四、二战后的教育背景:二战对美国的影响二战后,冷战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联邦政府开始干预高等教育,拨款资助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高等教育进入战后的黄金时期,入学人数、资金和高校数量都大大增加。1.《国防教育法》认为科技落后是教育落后所致,所以试图通过发展教育达到巩固国防的目的。1958年,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1959-1962年,共拨款8亿多美元。2.中小学课程改革主要改革措施:由科学家和学者来重新制定课程体系和编写教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提出课程的结构主义思想。这次改革没有取得成功。原因:(1)60年代中期,越战、种族冲突问题、城市危机和校园骚乱,淹没了课程改革;(2)新编教材只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专家的观点,不符合中小学实际情况,不能为广大师生接受;(3)教材难度太大,只适用于少数尖子生。3.生计教育计划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也称为“马兰计划”。内容:以职业教育为中心,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并把这种教育形式贯彻到小学、中学甚至高等学校的所有年级。1974年,联邦议会正式通过《生计教育法》,提供5年拨款,推动这项计划。4.恢复基础运动60年代改革未成功,70年代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读写算技能。在国际竞争中也处于危机状态。政界、企业界和教育界强烈呼吁,要求“恢复基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学术性课程,许多选修课被删减,纪律严格执行。1978年,40个州制定了“最低限度能力标准”。5.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美国教育的批评仍很激烈,对教育进行彻底改革。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报告,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教师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全面的改革运动。总结: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发展速度快,变革步子大;学制灵活多样,总体结构互相衔接,上下沟通;美国中小学普及率高,课程与管理松散;高等教育发达,办学形式、层次、类型和功能多元化。第二节美国现行教育制度一、教育行政体制二、学制结构一、教育行政体制地方分权制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主要不在联邦政府,而是形成以州为主体的,州、地方、联邦共同负责的体制。州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具有广泛影响。美国教育行政图1.联邦教育行政联邦教育部,由原教育总署升格而成。联邦教育部无直接过问各州教育的权力,但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对各州的教育进行宏观指导。教育立法: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联邦拨款:赠地学院、战后资助科研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发表讲演、报告、谈话、调查研究报告、教育科研成果、评估报告等,对各州的教育方针政策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如美国全国教育质量委员会1983年发表的调查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州教育行政州的教育行政当局包括州教育委员会和州教育厅。州教育委员会是州教育决策机关。州教育厅是州教育委员会的执行机构。州教育委员会的产生办法:因州而异,大多数州由州长任命,有些州则由选举产生,另外还有一些州用推选的方式产生。州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具体权限也因州各异,但大体上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协助地方完成教育计划;(2)判定各种教育的最低标准。3.地方教育行政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学区一般包括基层学区和中间学区两种。基层学区设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学区内的教育事业。中间学区则是介于州和基层学区之间的教育行政机构,在州的监督下对所辖地区的各基层学区的工作进行协调、监督和指导。在基层学区之下还有就学片。原则上住在同一片的学生必须在该片学校上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打破就近入学制度。1991年4月,布什总统公布了《2000年的美国》教育方略,其中规定:“改革按学区就近上学的政策,允许家长自行选择学校。联邦政府原来拨给公立学校使用的每名学生的经费额度,今后将由学生带到他们所选择的任何公立、私立或教会学校使用。此举旨在鼓励学校之间展开竞争,哪所学校办的好,哪所学校的学生和经费就会增多。”4.高等教育行政(1)州设立集中统一机构管理全州高等学校。这种类型以纽约州为代表。(2)按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分类管理。这种类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