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介绍核酸的分类和化学组成,重点讨论DNA和RNA的结构特征,初步认识核酸的结构特征与其功能的相关性;介绍核酸的主要理化性质和核酸研究的一般方法。第一节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一、核酸的种类和分布核酸(nucleicacid)分为两种: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RNA脱氧核糖核酸(DNA)DNA分子含有生物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子量一般都很大。DNA为双链分子,其中大多数是链状结构大分子,也有少部分呈环状结构。分布在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细胞核:占95%,叶绿体和线粒体:占5%核糖核酸(RNA)负责DNA遗传信息的翻译和表达,分子量要比DNA小,单链分子。细胞内分布:细胞质75%,线粒体和叶绿体15%,细胞核10%RNA的分类:转移RNA(tRNA)15%,信使RNA(mRNA)5%,核糖体RNA(rRAN)80%二、核酸的生物学功能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顺序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形式,DNA通过复制把全套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DNA,通过转录把某些遗传信息传递给RNA。在某些病毒中,RNA也是遗传物质。2.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DNA,通过转录将某些遗传信息传递给RNA。RNA也是遗传物质(少数生物有机体中)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一、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碱基、戊糖和磷酸1.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呈弱碱性,称为碱基。分为两类:嘌呤碱嘧啶碱碱基的结构特征:碱基都具有芳香环的结构特征。嘌呤环和嘧啶环均呈平面或接近于平面的结构。嘌呤碱和嘧啶碱分子中都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在紫外区有吸收(260nm左右)。2.戊糖分为两种:核糖(Ribose)(RNA组成成份)脱氧核糖(Doxyribose)(DNA组成成份)3.核酸的第三个组成成分:磷酸核酸是含磷酸的生物大分子,所以核酸呈酸性。核酸中的磷酸参与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使核苷酸连接成多核苷酸链。DNA平均含磷9.9%,RNA为9.4%----定磷法测核酸含量的基础。二、戊糖和碱基组成核苷核苷:是脱氧核糖或核糖与碱基通过β-构型的C-N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苷。三、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1.核苷酸:核苷与磷酸生成的核苷磷酸酯称为核苷酸。2.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种类组成RNA的四种核苷酸:AMP、GMP、CMP、UMP戊糖为:核糖四种碱基为:AGCU组成DNA的四种核苷酸:dAMP、dGMP、dCMP、dTMP戊糖为:脱氧核糖四种碱基为:AGCT第三节核酸的分子结构一、DNA的分子结构(一)DNA的一级结构(二)DNA的二级结构(三)DNA的三级结构(一)DNA的一级结构定义:DNA分子中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做DNA的一级结构,简称为碱基序列。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因此携带有不同的遗传信息。1连接键--3´-5´磷酸二酯键2方向性:5´→3´。(二)DNA的二级结构1.DNA的双螺旋结构(Watson-Crick模型),DNA双螺旋结构特征及意义2.DNA双螺旋的多态性1.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Watson-Crick模型)定义:DNA的二级结构是指DNA的双螺旋结构,即线状或环状双链DNA的两条链相互围着同一中心轴旋绕而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构象)。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说明了DNA的二级结构。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Ⅰ:为反平行双链右手螺旋,其中一条链的方向为5′→3′,而另一条链的方向为3′→5′。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螺旋直径约为2nm,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每10.5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距(即螺旋旋转一圈)高度为3.6nm。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Ⅱ:两链靠氢键结合。碱基的之间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配对互补原则。A=TG=CA+G=C+T思考题: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A=T15.1%G=C39.9%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Ⅲ:双螺旋的两条链是互补关系。一条链是另一条链的互补链。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Ⅳ:疏水的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亲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3.DNA的双螺旋结构稳定因素氢键碱基堆集力(最主要因素)磷酸基上负电荷被胞内组蛋白或正离子中和碱基处于疏水环境中4.DNA双螺旋的不同构象(三)DNA的三级结构在细胞内,由于DNA分子与其它分子(主要是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四)实例:超螺旋染色体(chromosome)小结:DNA的分子结构(一)DNA的一级结构(核苷酸排列顺序),(二)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三)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二、RNA的分子结构(一)RNA的一级结构RNA分子中各核苷酸(AMP,GMP,CMP,UMP)之间排列顺序叫做RNA的一级结构。1连接键--3´-5´磷酸二酯键2方向性:5´→3´。RNA分类:转移RNA(tRNA),核糖体RNA(rRNA),信使RNA(mRNA),不均一核RNA(hnRNA)mRNA的前体,小核RNA(snRNA)参与RNA的转录后加工(二)tRNA约占总RNA的10-15%,分子最小。它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将相应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参与蛋白质体的合成。已知每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相应的tRNA。1、tRNA的一级结构定义:指tR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具有tRNA一级结构的共性。tRNA一级结构的特征:a.核苷酸数在74~93之间,沉降系数为4S左右;b.5'端为pG-;c.3'端均为CCA—OH,可与氨基酸相连;d有恒定核苷酸:U8、G18、G19;e含稀有碱基较多,多数是A、U、C、G的甲基化衍生物。例:二氢尿苷(D),假尿苷(ψ),次黄嘌呤核苷(I)2.tRNA二级结构特征:通过A与U配对,G与C配对,tRNA单链通过自身折叠形成一种形状象三叶草的茎环结构。四茎(可配对部分)四环(无法配对部分)氨基酸茎包含有tRNA的3’-末端和5’-末端,由7对核苷酸组成,3’-末端的最后3个核苷酸残基都是-C-C-AOH,此结构是tRNA结合活化氨基酸的部位。反密码子环与氨基酸臂相对的一般含有7个核苷酸残基的区域,其中正中的3个核苷酸残基称为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反平行配对结合。二氢尿嘧啶环(DHU环)该区含有二氢尿嘧啶(D),功能不明。氨基酸茎包含有tRNA的3’-末端和5’-末端,由7对核苷酸组成,3’-末端的最后3个核苷酸残基都是-C-C-AOH,此结构是tRNA结合活化氨基酸的部位。3.tRNA三级结构特征:指tRNA的三叶草型结构进一步扭曲折叠形成一种形状象倒写L字母的三维结构,称为倒L型结构。tRNA倒L型结构的基本特征:(1)结构特征:氨基酸接受茎和TψC茎组成一个螺旋;D茎和反密码子茎组成另一个螺旋;TψC环和D环构成“L”的拐角“L”的一端是氨基酸接受茎(-CCA);另一端是反密码子环。(2)稳定tRNA三级结构的主要因素:氢键:二级氢键、三级氢键;碱基堆积力。tRNA三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氨基酸接受茎的“-CCA”与其它部位的相互作用不强,可以引起构象变化。(4)L型分子的中部的核苷酸数目和种类变化大,可能是氨酰-tRNA合成酶的识别和结合部位。tRNA形成三级结构后才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功能)小结:tRNA的结构tRNA一级结构:核苷酸排列顺序tRNA二级结构:三叶草型tRNA三级结构:倒L型(三)rRNA约占全部RNA的80%。rRNA是核糖核蛋白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rRNA一级结构特征:具有RNA一级结构的共性,即主要由AGCU四种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rRNA二级结构特征:单链自身折叠形成的茎环结构,在可以配对的部位进行碱基配对并形成螺旋,在不能配对的部位形成突环。(四)mRNA的分子结构m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单链分子,分子大小不一相差很大。对mRNA的一级结构研究和了解较多,而对mRNA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研究和了解较少。重点:mRNA一级结构mRNA的一级结构:具有RNA一级结构的共性:主要由AGCU四种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特征:先导区+翻译区(多顺反子)+末端序列顺反子:通过顺反测验鉴定的遗传功能单位,相当于决定一个多肽链的核苷酸顺序加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信号,等同于“基因”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特征:“帽子”(m7G-5´ppp5´-N-3´p)+单顺反子+“尾巴”(PolyA)真核生物mRNA特征:①单顺反子②5’端“帽子”(m7G-5´ppp5´-N-3´p)功能:(1)封闭mRNA的5’端,防止降解(2)作为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信号(无帽子结构的mRNA不能与核糖体紧密结合)(3)可能与蛋白质合成起始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mRNA在结构上的区别:(1)原核生物是多顺反子;真核生物是单顺反子。(2)真核生物在5’端有一个帽子结构(3)真核生物在3’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本节总结:DNA的一级,二级结构;tRNA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的区别;第五节核酸的某些理化性质及核酸研究常用技术一、一般物理性质1.晶形: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状固体。2.粘度:DNA﹥﹥RNA3.溶解性:微溶于水,加碱促进溶解。不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常用有机溶剂来沉淀。4.沉降特性:其沉降速度与核酸大小和密度有关。二、核酸的两性解离两性电解质:指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和盐,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电解质。核酸:(1)含有磷酸基团,可与碱反应(2)含有碱基,可与酸反应;等电点(pI)在某一定pH值时,某特定分子上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成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该分子的等电点(pI)。应用:采用沉淀法纯化核酸采用电泳法分离核酸三、DNA的紫外吸收光谱(λmax=260nm)核酸在260nm处有特征吸收峰。四、核酸的变性与复性1.核酸的变性(1)天然核酸在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被打开,转变成无规则的单链,使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变性。(2)变性的实质:有序的双螺旋变成无序的单链,但不破坏一级结构。(3)变性的表观:粘度下降;密度加大,沉降速度加快;全部或部分活性丧失;A260增加:增色效应(定义:p30)增色效应的实质:变性使碱基暴露出来1天然DNA2变性DNA3核苷酸总吸收值(4)DNA的热变性与熔解温度(Tm)用加热的方法使DNA变性称热变性。熔解温度(Tm)通常把热变性过程中A260达到最大值一半(即DNA变性达50%)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解温度,用Tm表示。Tm=70~85℃Tm∝(G+C)含量2.核酸的复性(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DNA单链间碱基重新配对恢复双螺旋结构A260降低,DNA的功能恢复。(2)减色效应:当变性的呈单链状态的DNA,经复性又重新形成双螺旋时,其A260减少,这种现象称减色效应。减色效应的实质:碱基重新被包埋在双螺旋结构中五、酸解和碱解降解:3’,5’-磷酸二酯键被打断(破坏一级结构)酸解:中强度的酸能部分降解DNA和RNA碱解:RNA易被稀碱降解,DNA不会发生碱解本节总结:重点:核酸的两性性质,核酸变性与复性,核酸的紫外吸收第六节DNA研究进展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两个支撑技术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PCR技术问答题DNA双螺旋结构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试述其结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tRNA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功能?DNA和RNA的结构有何异同?计算(1)分子量为的双股DNA分子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