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内容:•国家垄断资本基本形式及其实质•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8.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Statemonopolycapitalism)的产生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战后,新科技革命使强大的原子能转化为电能,推动着合成材料制成的高效、精密的巨大机器体系,电子计算机和激光技术使整个生产过程处于自动控制的庞大体系之中,促进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而战前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开始表现出种种不适应。这主要表现在:1.私人垄断资本生产盲目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地集中于少数大资本,使社会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在一定时期总是有限的。在严重的市场约束面前,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竞争激烈,私人垄断资本对市场的替代以及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协调越来越困难,不得不求助于国家干预。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显得越来越必要2.随着新技术革命逐步推进,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衰退产业逐步退出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亟待资本投入。但私人垄断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与这种客观需要尖锐对立,需要政府出面协调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3.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巨额资本用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共同条件。但,公共基础设施生产与供给中明显的“外部性”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动机存在尖锐对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巨额资本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的有限性也存在着矛盾,从而需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增大投资。4.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社会化了。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科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协调配合,而且投资额度高,风险巨大。这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属性也构成了尖锐的矛盾,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化科学研究进行组织协调和增加投入。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新科技革命引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进一步同垄断资本主义结合起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战后产生的新现象,早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初期就已经存在了。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自行扬弃的矛盾时,曾经预示:“在一定部门中造成了垄断,因而要求国家的干涉。”(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496页。)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家垄断资本只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成分。“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第171页。)特别是30年代大危机以后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战争需要及反危机的目的,曾经极大地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都具有暂时的性质。二战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矛盾的演化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不再是暂时的利益和需要,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制度。这种结合也不再是战前阶段某一个方面的结合,而是逐步形成了资本运动全过程的结合。这表明,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50、6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中居统治地位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2国家垄断资本基本形式及其实质一、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作为总垄断资本家代表,直接掌握国有垄断资本,在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是国家在经济基础范围内,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国家手中集中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资本形成国有垄断资本。•国有垄断资本通过金融渠道,生产渠道,商业渠道和财政渠道同私人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密切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标志着资本社会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一般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1.国有垄断资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2.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3.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国有企业国家直接投资收购原私有企业国有垄断资本;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经营与掌握的资本。国家投资建立国有制企业形成途径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国有化•国家利用财政手段投资建立国有制企业,主要分布于一些投资数量大、资本周转时间长、利润率比较低,但又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所不可缺少,而私人垄断资本没有能力并且不愿意投资的产业部门;•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国有化,即国家用高价收买或其他补偿办法,把一些私人垄断资本创办的企业收归国有。战后初期,英、法、意、奥等国,都对电力、煤炭、城市煤气、铁路运输、航空、邮政、电讯等公共生产服务部门及传统产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这种结合主要有三种途径:1.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办新的企业;3.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企业。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即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而国家垄断资本参与调节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三种结合方式:1.在剩余价值生产方面的结合国家通过向私人垄断资本出售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对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给予补贴,提供资助及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直接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还包括通过国家对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教育及社会保险、保障,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及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2.在剩余价值实现方面的结合在国内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组织大量定货,提供稳定市场;在国际上,国家通过国有垄断资本输出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开辟国际市场,促进其商品输出。3.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结合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中,私人企业通过上缴税收形式把剩余价值或额利润转到国家手中,国家再通过财政渠道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各种形式保证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它所包含的三种基本形式体现了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这种结合使资本社会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二)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运动使资本的运动在国有垄断资本的参与下受到国家的调节。其目的在于国家作为总垄断资本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家共同榨取、共同瓜分高额垄断利润。(三)国家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不仅作为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发挥作用,在参与社会再生产中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在它作为上层建筑起作用时,也是以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作为依据来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同时国家从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措施调节经济、调节各阶级和阶层的关系,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8.3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一、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的必然性垄断不仅没有消灭危机,反而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因为垄断的统治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激化,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垄断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的纯粹市场自发调节机制陷入闲境;同时,由于垄断组织对高额垄断利润的追求必然造成它同社会其他经济成分和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弊端,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矫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激化,也需要由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缓解。1.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客观必然性:生产社会化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弊端,需要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来矫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激化,也需要由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缓解。表现之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后果就是出现经常性的生产过剩;表现之二: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激化——后果就是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紊乱,引起经济波动和危机;表现之三:资本家阶级与雇佣劳动者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后果就是出现两极分化状况。二、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目标体系1.保持总供求平衡与适度增长的目标;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控制失业率的目标;基本稳定物价总水平的目标;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标;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的目标。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紧缩失业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过度经济高涨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有效需求无失业和通货膨胀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国家通过干预和调节经济,扩大有效需求国家通过各项政策间接地调节社会经济,是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发挥其职能,对社会再生产进行经济调节。四、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计划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两大支柱财政政策(Fiscalpolicy):在一定时期国家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调节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整使之增加和减少的政策。(税收、财政支出、预算)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税收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税收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税收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税收改变政府社会福利保险、失业补助和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总量当经济衰退时,政府支出总需求税收就业投资当经济高涨时,政府支出总需求税收通货膨胀增加增加减少刺激抑制控制减少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总需求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通过国家(央行)为影响信贷费用(利率)信贷条件和货币供给量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货币政策的调节机制货币供给量利率投资和消费国民收入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货币供给量利息率总需求经济萧条扩大降低刺激货币供给量利息率总需求缩小提高抑制经济高涨宏观货币政策的三大措施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s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微调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rediscount-ratepolicy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Legalreserverate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Legalreserverate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法定准备金率为10%每吸收100元存款,准备金为10元,可发放贷款90元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经济萧条购买降低降低经济高涨抛售提高提高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进行的政策干预通过工资政策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克服物价与工资的螺旋式上涨,以避免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