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意识主要内容:第一节意识的起源第二节意识的本质第三节意识的结构和作用第一节意识的起源主要内容: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反映形式物质基础机械反映物理反映化学反映等一切物质低等生物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感觉、心理人意识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第三个环节在意识的漫长产生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宇宙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诞生之初不存在有生命的物质,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地球原先是非常热的,并且没有大气。在时间的长河中它冷却下来,并从岩石中溢出的气体里得到了大气。这早先的大气…..不包含氧气。”——霍金《时间简史》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机械反应:如,玻璃受到石头的打击而变为碎片;沙在狂风的作用下移动。物理反应:水受到冷空气的作用变为冰。化学反应:铁在阳光、空气、水份的作用下变为绣。无生命物质反应特性的重要特点:反映的结果是改变了事物原来的存在形态或转化为了它物。低等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性刺激感应性是指生物对直接作用于自身的环境所作的趋利避害的反应。变形虫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有着不同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的特点,这就是:无生命物质的反应是消极被动的反应,低等生物的反应则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而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主动性、自觉性。2、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海绵动物无神经;腔肠动物已经有了网状神经;扁形动物、线性动物分化出脑,有梯状神经;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有链状神经且有神经节的出现;鱼类、两牺类、爬行类、鸟类已有神经系统,并有中枢神经—脑,出现知觉;哺乳类动物已具有专门反应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等,以及较为完善的神经系统,有了较发达的神经中枢—大脑。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是在动物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大类。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对某种现实的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映。它是动物通过遗传得来的本能,是先天的。条件反射是动物在某一实物的信号刺激下而引起的反射。现代生理学将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同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的根本区别: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不是感觉,它是在没有专门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状态下发生的,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产生,依赖于高等动物的专门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仅仅包含了感觉的萌芽,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已经包含着意识的萌芽。3、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意识和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本质区别:第一,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只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人的意识则能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感性反映形式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是人的感觉同抽象思维密切联系着,是理性参与下的感觉,无论在深度还是在潜力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动物的感觉。第三,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没有语言也能进行,而以抽象概括的形式为主要特征的意识,却离不开语言。第四,动物的反映形式和人的意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由猿到人、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首先,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其次,劳动产生了语言。再次,劳动和语言一起促使人脑得以形成。最后,劳动使意识的产生由可能转变成为现实。现代人的意识仍然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第二节意识的本质主要内容: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巴浦洛夫等人创立的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是通过内在的生理机制来产生意识的,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包括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已从人脑的反射过程,深入到了神经细胞的水平,并揭示出:人脑是通过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来进行意识活动的,而且人脑在进行信息的输入、传递、输出的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脑化学物质的变化。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第一,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第二,个体意识之间存在着差别性。第三,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创造性。3、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第一,尽管意识的具体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但是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其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二,虽然个体意识之间具有差别性,但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无非是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无论是人的先天素质还是人的后天的实践活动都是客观的。第三,意识的任何相对独立的、创造性的反映,即使是虚幻的、荒诞的反映,归根结底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原型。第三节意识的结构和作用主要内容:一、意识的结构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结构1、意识的结构分析角度构成因素意识的具体内容知情意意识的自觉程度潜意识显意识意识的发展传统意识现实意识未来意识意识活动的指向性对象意识自我意识意识活动的主体个体意识群体意识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水平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映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体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三,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应当指出:第一,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二,意识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意识活动具有主体性表现在: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世界的观念把握。意识总是从主体需要和利益的角度去把握世界的。意识活动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有两种: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获得对主体有利的实践结果;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导致实践失败,造成对主体不利的实践结果。2、物质的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物质的决定性构成意识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在物质的决定作用中内在地包含着意识的能动性。注意:只讲物质的决定作用不讲意识的能动性在实践中会导致形而上学和宿命论;只讲意识的能动性而不讲物质的决定作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导致唯意志论。请总结: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3、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第一,要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的关系。第二,必须明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是实践。第三,发挥意识改造世界的作用必须确保意识的正确性。第四,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关键是遵循客观规律。第五,要明确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4、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反对宿命论和唯意志论的思想武器。第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人的意识问题。第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充分而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思考题1、试通过意识的起源、本质说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的正确性。2、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性。3、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