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稀缺是经济学的前提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节约的科学,经济问题和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稀缺的普遍存在迫使我们节约。稀缺的两层含义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人类满足各种需要的约束条件:一个社会只能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经济增长;稀缺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1、选择的定义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在不同可供选择的实践中进行挑选的活动。需求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和用途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各种资源配置之间作出选择。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作出选择。2、机会成本的定义如果作出一项选择而不能不放弃另一项选择,那么,这另一项选择在实际上可能的最高代价,称之为该项选择的机会成本。如何理解机会成本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项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他使用中能够满意的选择。3、生产可能性边界⑴假设A、资源量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B、生产技术已定,而且在讨论期不变C、只生产两种产品,比如,黄油与大炮⑵生产可能性组合在所假设的条件下,两种产品生产组合的所有的可能性也就已确定,如下表:⑷含义AAF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含义B表达了稀缺规律的存在性AF曲线把第一象限分成两个部分比AF曲线更远离原点的空间中的点所表示的组合,在已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W点。含义C一个经济必须作出选择现实的生产,只能在AF曲线上选择一个点选择了B点,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作出A、C、D、E的选择。其他亦然。含义D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从A—E的各点的关系来看,在既定的条件下,要增加大炮的生产,必须以减少黄油的生产为代价。反之亦然。(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如何配置资源总量,以使经济总量保持某种平衡,达到总产出和总消费的高水平与高增长;如何保持高就业率如何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或低的通货膨胀率;2如何保持经济总量的对外平衡,包括进出口平衡与稳定的汇率。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以及某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表现出的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研究手段为个量分析。这些变量包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供给、需求、价格等。微观经济学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需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供给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的;价格机制是如何决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1生产什麽?生产多少?(Whatistobeproduced?)普遍存在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必然意味着生产其他产品机会的减少,也就是说必然会发生机会成本。一个社会必须选择生产多少自行车、影碟机、导弹、坦克,汽车,粮食、衣服等各种商品,选择把多少资源分配到金融,医疗,旅游,教育等劳务提供部门。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生产什麽,生产多少,主要由少数计划者依据他们对社会需要和偏好的理解来决定的。改革以来,上述问题越来越取决于企业与消费者通过市场实现的相互作用,同时政府也在发挥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下,价格是指示和调节资源配置的最重要信号。因而,经济学关注为什麽有的商品比别的商品价格高?什么因素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价格变动如何引导人们行为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变化?经济学的基本问题(2)2如何生产?(Howistobeproduced?)同一种商品可以用不同方式生产。同样是小麦,在我国北方农村通常是每个农户耕作10—20亩耕地,密集地投入化肥、劳动等生产要素来生产,大型机械运用主要限于耕翻土地,收获和运输等生产环节。北美、澳大利亚家庭农场则通常耕作上万亩耕地,采用高度机械化生产方式,单位面积耕地上劳动投入则比较少。我国80年代初期曾引进全套大型农业机械,在东北进行实验,然而直接引进北美农业生产方式努力并未能成功。从直接关系上看,采取特定生产方式是由生产者选择行为决定的。然而,厂商选择生产方式受什麽因素约束?为什麽中国与澳大利亚农民采用不同生产方式?为什麽把不同国家生产方式进行简单移植不一定能够成功?这是经济学需要研究的又一组基本问题经济学的基本问题(3)3为谁生产?(Whodoesgettheoutput?)由于稀缺性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他们希望得到的所有商品和劳务,所以,必须形成一套机制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分配。产品和财富分配机制是否合理和公平总是一个激烈争辩的问题。在我国传统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一般公众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改革政策实施以来,收入分配与个人秉赋条件形成显著联系,人们收入差别由此增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争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什麽因素决定收入高低?为什麽一个歌星收入是一个农民收入的几百倍?如何控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政府是否应当帮助最贫穷的居民得到最基本的消费品?这些是经济学分析的另一组问题。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理性假定经济理论的基础是理性假定,即个人在计算了全部成本的前提下将作出使其净收益3最大化(满足最大化)的选择。可由三个基本命题解释:1、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收益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选择这一方案;相反,当一种可选方案的个人成本增加时,决策者更愿意放弃这一方案。即假定个人能估计收益,也能估计成本。具有这样能力的人被认为是“经济人”。如果说,稀缺是社会存在的经济概括,那么,经济人就是对社会意识的经济学概括。经济学并不研究稀缺本身,而是研究在稀缺条件下人的行为,也就是研究经济人的行为。⑴定义具有对稀缺作出适应性反映能力的人,称之为经济人这种人的行为,也就称之为理性行为,或对稀缺的适应性行为。⑵行为模式“最大”投入同样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收效。“最小”取得同样的成效力求投入最少(3)应用:偷盗行为出现的经济学分析收入预期值=偷窃的平均收入预期值×成功的概率预期成本=对偷窃的惩罚×破案概率在这里,破案率是关键2、所有经济成本都是机会成本3、经济决策者的选择是有目的的,并且力图节约。在理性条件下,假定信息是完善的,即经济人能够估计从一种选择中得到的收益或满足,从而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消费者行为目标:同样的支付实现效用最大化,或享用同样的效用力求支付最小化。生产者行为目标:同样成本支付时,力求收益最大化,或力求在同样的收益水平时,实现成本最小化。(二)边际分析与决策规则边际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经济行为主体的理性行为时的常用方法。边际分析:研究相对于某种现状的微小变动的效应经济决策规则:将所有经济决策都作为边际决策,并在对成本与利益变动加以比较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即所有的经济选择都是在边际或变化点上做出的。边际决策规则被称为为理性行为原则。表明一个经济决策者应该采取任何能从中获取正的净利益的行动。只有当增加的利益超过增加的成本,才会存在正的净利益边际利益:做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产生的利益变动边际成本:做出一种选择而不是另一种选择所导致的费用变动一个经济决策者将选择任何使其边际利益超过其边际成本的行为,反过来,将放弃任何使其边际利益小于边际成本的行为。实现最终净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原则是边际利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B=MC等边际原理:当某种资源有多种用途,而随着任何一种用途上所分配的该资源数量的增加,其边际利益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趋势,那么,一个经济决策者将按照等边际原则配置其资源。也就是说,任何决策者要从数量给定的该种资源的使用中等到最大利益,必须使分配在每一种用途上的最后一单位资源所产生的利益即边际利益相等。等边际原理(三)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和预测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的形式(包括几何图形和方程式)表示。4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构建经济模型的步骤A界定所要考虑的问题及其范围:B形成假设C根据假设对现实作出解释或预测D对经济模型进行检验E根据检验结果放弃、修改或接受模型(四)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实际是什么”或“将会是什么”的逻辑结构。不涉及对结果好坏以及公平与否的判断。规范分析是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应该如何”的逻辑结构。依赖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效率标准。是制定政策的基础。(五)均衡分析当正反两种力量正好相等,相互抵消时,我们说此时处于均衡状态。状态均衡与行为均衡在经济学中,不仅是指这种状态意义下的均衡,更是指行为意义下的均衡。所谓行为均衡是指在这种状态下,经济行为主体意识到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已经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市场均衡就不仅是状态均衡,更是行为均衡,供需双方都不愿意再改变价格和产量。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为已知和固定不变,然后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2、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的方法是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所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假定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只取决于该种商品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所以这种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前提下。一般均衡是瓦尔拉斯首先使用的方法。假定一种商品的价格受包括该商品本身在内的所有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供求都达到均衡时才能决定。这是以一个系统中所有的市场都能够同时实现均衡为前提的分析方法。(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但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当价格为3,需求为5”就是静态分析结果比较静态分析:是将一种给定条件下的静态与新的条件下产生的静态进行比较,它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或路径。即,不同时点的状态进行比较。“价格上升,需求下降”、“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右移”都是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动态分析:考察随条件变化而调整的路径,它的中心在于经济状态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或机制,而不是对变动前后状态的比较。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