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基本知识结构: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与制度教师与学生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班级管理中学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2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三方面特点:1.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有本质区别。3.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要求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二)教育的社会属性第一,教育具有永恒性。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第二,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方面在不同社会或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第三,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教育的起源目前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观点:1.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想象。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是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一)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教师(二)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地位平等,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教育媒介3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三、教育的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三种方式分类:(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个体发展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个体发展(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显性功能——实际运动中与预期相吻合的结果隐形功能——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隐形功能可以转化为显性功能四、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并没有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第二,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第三,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分为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出现了学校。1.古代中国夏朝:我国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成为显学。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唐朝由中央直接设立六学(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东宫的崇文馆、门下省的弘文馆)。宋至明清:程朱理学成为国家统治思想,教学基本教材、考试依据是四书五经,教学目的为学而优则仕,明朝八股为成为考试固定格式。1905年废除科举制。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和宗教紧密相关,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婆罗门教四等级:僧侣祭司——刹帝利(军事贵族)——吠舍(从事农工商业)——首陀罗3.古代埃及4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雅典教育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严厉,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14世纪之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关键,重视现实生活,反对禁欲主义。(四)近代社会的教育16至19世纪末,世界进入近代。新大陆的发现和工业革命,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第一,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第二,教育的世俗化。第三,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五)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1.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2.教育由共产党统一领导与创办;3.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5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有关教育的认识大概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日常教育经验,另一种是科学的形式,即“教育学”。(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一)萌芽阶段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只是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与观点。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主要内容:①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③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④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⑤教学方面,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亦称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柏拉图——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教育观主要体现在其著作《政治学》中。(二)独立形态阶段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主要观点: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法国卢梭——代表作《爱弥儿》。主要观点: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德国康德——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主要观点:“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瑞士裴斯泰洛齐——受卢梭和康德的影响。主要观点: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6童的一切天赋;教育应该是有机的,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教育要遵循自然。英国洛克——《教育漫话》。主要观点:第一,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第二,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835年,赫尔巴特出版《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德国赫尔巴特。主要观点: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后来其学生发展成“五段教学法”,即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应用。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现代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教育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内部;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极其重视智育即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四)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前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德国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1970年法国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7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制度,它反映着社会的根本性质。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时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给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一定的积极影响。(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主要体现: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其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主要体现:1.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