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作为精神产品物质形态的书籍•甲骨•竹简•线装书•洋装书•电子书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学富五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知识爆炸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一、何为四部?我国传统图书分类法,按四部分类。经史子集,凡四部,其中经部的地位最高。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四库与四部正相对应。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72年,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成书后,先编写了四个抄本,分藏于文源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即“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续抄三部,分贮于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即“浙江三阁”或称“南三阁”)。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四库全书》的真相(1)编修《四库全书》,表面看来是文化积累的巨大贡献。(2)其实,清朝官方在收集图书的过程中,由于维护异族统治的封建王朝需要的政治因素,先后销毁的图书达2343种之多!(3)收入其中的书籍很多也被删改、篡改过。因此许多不是最好的版本。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二、经部在传统中的地位(1)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价值的核心。(2)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国家构成、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国家政治管理的理论预设等。(3)国家主流文化价值:士人(读书人)之间共享的知识背景、话语平台等,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三、经部的构成(1)据《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四库全书》的经部书籍已达1773部,计20427卷。(2)其实,真正核心的元典并不多,总共只有13部,统称《十三经》。其它书籍都是对这13部元典的注释、疏证和整理。(3)《十三经》《尚书》、《诗经》、《周易》、《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四书五经》是哪些书?与《十三经》关系如何?(1)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后两书是从《礼记》中抽出。南宋以后才有四书的说法,是当时学生的标准教科书。(3)《四书五经》是《十三经》的一部分。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四、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1)儒学与经学。欲了解儒学,必先了解经学。(2)经学是2000年来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尊经)。(3)欲了解经学,必先了解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今文经学秦始皇焚书,全国书籍几乎全部销毁。到西汉要振兴儒术的时候,只能依靠伏生等老儒生以记忆传授学生。学生把老师口授的经书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即所谓“今文”记录下来。这个系统的经书称为今文经。今文经学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古文经学到了西汉末年,因为鲁共王造宫殿拆毁孔家旧宅,在墙壁夹层里发现了用战国以前文字——篆字,即所谓“古文”书写的经书。这个系统的文本,称为古文经。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千年之争(1)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从最初的两个系统的文本,发展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解释古经的学术派别。(2)两者的矛盾焦点在《尚书》和《春秋》。经今文学推崇《春秋公羊传》,经古文学推崇《春秋左氏传》。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3)西汉时期,今文经学占上风;东汉时期,古文经学占上风。(4)到了近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有龚自珍、康有为、梁启超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等。(5)今文经学,喜欢标榜“微言大义”,擅长利用古典学术为现实政治服务。而古文经学,长于在考据上下工夫。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6)有了经学方面起码的知识,才有资格来谈儒学。孔子也好,儒家经典也好,距离今天年深日久,我们对其的了解必须依靠历代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今天比较确切了解儒家(包括整个先秦)贡献最大的,都是经古文学派的大师。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清朝学术三变(王国维)(一)国初之学大(二)乾嘉之学精(三)道咸以降之学新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五、乾嘉学派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等,而征引取材,多极于两汉。(梁启超)分为吴派与皖派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一)吴派以惠栋为宗师,以沈彤、江声、王鸣盛、钱大昕为羽翼。(二)皖派以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为宗师,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传释词》)为羽翼。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清朝文字狱的副作用康熙至乾隆的150余年,是文字狱频发时期。文网严密,动辄得咎。为避免杀身之祸,当时水平最好的学者只得钻进故纸堆中搞古代文字训诂、考据。使得这项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显著发展。可以说是文字狱带给中国文化唯一的正面作用。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乾嘉学派的历史贡献正是在乾嘉学派对古书整理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后人对先秦的文化典籍才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但即便是今天,仍然没人敢说能够完全读懂先秦典籍。王国维说他最多能读懂十之四五。剩下的部分,还停留在猜测上。正确的学术态度是,可以存疑,而决不可强不知以为知。下面对孔孟的介绍就是立足于前人对文化典籍的考据成果基础上得出的。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中国史的“三代”(一)夏(二)商(三)周•世界文化史的“轴心时代”(一)古希腊(二)古印度(三)古中国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六、孔子的生平、成就和影响•大人物的影响来自其成就,但往往由于其它因素的介入,影响超过其成就本身。•释迦牟尼如此,耶酥如此,孔子也如此。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关于孔子生平,最可靠的文献资料只有两部。一是《论语》二是《史记·孔子世家》今人杨伯峻《论语集注》是目前最好的入门书。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一)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祖先是宋人,而宋是商朝遗民建立的国家。孔子生在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和周王室关系最紧密。西周灭亡后,文献散失,当时遗留文献保存最完整的是鲁国。孔子是前世贵族之后,生长在古代文献荟萃之地,对他一生事业很有关系。孔子的父亲比母亲大四十多岁,经籍中称两人为“野合”。虽不明白确切含义,但其父母之婚姻必有隐情。孔子三岁,老父就死了。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给贵族看过仓库(委吏)、饲养过牛羊(乘田)。但也借机学习了贵族种种礼文。《史记》记载,孔子年轻时去过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鲁国内乱,孔子去齐国避难,他回鲁国大约是40岁。开始收徒办民间教育。孔子50岁,才有机会参政,做了鲁国的公安局长(司寇)。但很不得意。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孔子54岁,开始周游列国,到68岁才回到鲁国。14年中,他主要在卫、陈、蔡、宋、郑等中原小国间徘徊。最狼狈时候,还在陈绝粮,《史记》说他惶惶如丧家之犬。孔子的政治事业完全失败了,他的教育事业却成就巨大。孔子办教育“有教无类”。号称孔门七十二弟子。可分为前后两期。周游列国前收的前辈弟子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冉有、宰我、子贡、曾点。周游列国后收的后辈弟子,著名的有:子游、子夏、曾子、子张等。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前辈弟子多偏重实际政治活动;后辈弟子主要着力于文献文化。孔子死后,被迅速神话化了。子贡:“仲尼,日月也。”子贡:“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宰我:“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有若:“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汉代以后,孔子成了素王,即无冕之王。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二)孔子性格面面观(1)自尊自信,舍我其谁(2)幽默感(3)孩子气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1)自尊自信,舍我其谁孔子状类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孔子过匡,为匡人拘五日。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与弟子习礼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2)幽默感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3)孩子气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三)孔子的历史评价(1)是第一个把贵族学术向民间传播的教育家。(2)是第一个把古代宗庙里的知识变换成人类社会共享学术的思想家。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四)孔子的核心思想(1)礼(2)名(3)仁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1)从仪式中探寻礼的抽象意味孔子一再强调克己复礼,对于八佾舞于庭,非常恼火,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两次说:“不学礼,无以立。”因为他认识到仪式不仅是动作,不仅是制度,它象征的是人间的社会秩序。失去仪式,社会秩序也就无法确认和遵守。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2)从象征中发展名的思想子曰:“必也正名乎。”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人们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在象征符号里领略和感受世界。孔子认识到象征和符号的联想所产生的心理力量能够转化成强大的实际力量,他希望通过正名来正实,借助对名义的规定来确认或迫使社会确认一种秩序的合理性。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3)确立仁的价值,为维护社会秩序寻找价值依据和心理本原仁是什么?孔子在不同场合给出过许多不同的答案。但大要有二。A仁者爱人B忠恕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A仁者爱人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伤人乎?不问马。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把仁,追溯到真挚的血缘亲情,符合道德理性,是善良和正义的源泉和依据。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B忠恕忠: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积极方面)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消极方面)忠恕是仁的现实操作方式。第二讲四部学之经学•(四)孔子的局限(1)过分重视政治伦理。(2)缺乏哲学思维,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家。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不语怪、力、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