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2010年10月目录一、指导思想............................................................1二、培养目标............................................................1三、基本培养模式........................................................2四、学生来源和规模......................................................2五、学籍管理............................................................3六、培养计划和方案的设计................................................3(一)培养思路与理念....................................................3(二)培养方案..........................................................4(三)企业培养方案......................................................8七、组织管理体系........................................................9八、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培养方案..................9(一)专业培养目标.....................................................9(二)培养要求.........................................................9(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课程体系...............11(四)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硕士阶段课程体系............18附件1、“信息与通信工程”校外实习基地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工作流程...............22附件2、“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23一应用设计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程师培养的行业专业标准....................23二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261根据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为培养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拟定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信通卓越班”),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以下简称“信电系”)具体管理与实施。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配合我国教育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浙江大学“三重”(“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思路,通过对信息通信产业(ICT)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调研,编制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本方案结合了ICT产业背景和市场需求特点,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通过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二、培养目标以推进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改革目标,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复合背景、领导潜质、国际视野、远大抱负和求是创新精神,能够在未来重大科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军人物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拔尖人才为使命,为我国培养一大批“基础宽厚、设计一流、富于创新、勇于实践、擅长管理,人格、知识、能力与素质(P-KAQ)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致力于成为培养未来ICT产业工程科技领导人的摇篮。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分为本科阶段和硕士阶段。目前的建设主要在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将在有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毕业生后,具体实施。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产品和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经验,具备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和责任性、较高工程素2养、工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层次本科人才。硕士阶段的培养目标:在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产品设计或工程设计经验,具备独立设计开发和管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品、工程项目的能力,具备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产品规划、系统设计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够把握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具有国际合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三、基本培养模式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上,坚持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后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为学生学科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分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二个阶段,本科阶段为“1+3”模式,1年通识教育、3年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为2.5年工程硕士教育。条件成熟后,增加培养研究型卓越工程师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中本科基础课程、硕士学位课程中的核心课程由学系确定;本科专业课程、硕士一般学位课程和一般课程由导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学士学位的各教学环节,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信息与通信工程)、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和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培养要求进行培养;硕士学位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行业专业标准(信息与通信工程)、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和和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四、学生来源和规模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对象是从全校工科试验班(信息)、工科试验班(工学)、竺可桢学院工科平台、国家级8个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覆盖的专业的学生中择优选拔。计划学生规模每年将择优选拔20名学生,进入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计划,从完成四年本科培养的学生中合格的学生进入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培养计划。选拔机制:1.面向对象:主要面向大二工科试验班(信息)、工科试验班(工学)学生,进入“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确认的学生。2.选拔时间:与“信息与通信工程”确认专业同步进行。3.选拔程序: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确认时,由学生在申请“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同时提出申请,并提交大一学业成绩与相关材料,由学系确定具体录取的程序。34.选拔条件:微积分I、II、III(或数学分析I、II)、线性代数(或线性代数I)、大学物理(甲)I(或普通物理学I);第一学年已修总学分≧38。5.选拔原则:学业和综合素质情况优秀、具有工程实践潜力的学生优先进入“信通卓越班”。五、学籍管理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对象学生,本科生一年级学籍由求是学院管理,二、三、四年级学籍由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管理,研究生由研究生院、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联合管理。六、培养计划和方案的设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必须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课外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体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其中起重要作用是:工程教育理念、校内课程(体系、内容、理论和实践)、师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一)培养思路与理念(1)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整个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与能力训练建设为教学改革主线。(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反映ICT产业的主流技术和昀新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特别是:改革实践教学,强化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昀关键的因素之一。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从国际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中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和开展毕业设计的联合基地。利用本系已有的“浙江大学电子设计工程实践基地”,通过合作方式进行产品开发和试制,引进企业教师进行企业化管理和模拟运作,按ISO9001要求进行项目立项、设计开发、验证、试制等工作,使在该基地进行的实践的学生切身体验到企业的设计开发和管理过程,提高职业素养和责任性。(3)使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设计水平高超、综合能力突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设4计思想和方法,同时具有较强的文理结合与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意识,以及优秀的工程项目组织与领导能力。(4)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切实增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5)建立学校、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和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学生本人和家长的高度肯定,并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等综合评价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二)培养方案1、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战略上,实施SEIM(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创新教育与管理教育)集成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深入研究和制定基于SEIM战略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培养环节、模式创新和工程实践,对创新拔尖工科人才进行学科集成创新和知识整合培养。高度重视培养质量,严格培养标准、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加强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和行业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结合“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自身优势和特点,以及ICT产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特点,不断明确培养目标和凝聚学科特色,依托自身核心能力来不断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2、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环节上,采取“多通道、多规格的动态、竞争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动态地选拔进入,也通过淘汰机制进行合理分流。3、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课程设置上,所有课程均按模块化设置,如对所有信息学大类学生实行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导论类、通识教育实践、其他通识课程等)模块、大类课程模块(大类必修课程、大类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个性课程、第二课堂)模块培养。对于创新拔尖工科人才还要坚持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与工程实践互动匹配的改革方向,实行工程基础模块、工程设计模块、工程管理模块、工程实践模块课程整合培养等,强化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志趣选择某一课程模块修读一定的学分。工程研究与实践作为一门应用实践类课程,可以用校级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与创新、参加企业实习与实践等多个环节来替代,学生在提交获奖证明或实践证明材料之后可以获得相应学分。4、在学校大工科,大类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框架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着重核心课程的梳理和建设,体现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和电子信息技术5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体现各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体系和相互交叉,以及ICT产业主流技术与昀新发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