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本章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道路?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打破了对苏联的迷信。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列宁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实行高度计划和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时代:形成了在公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了样板。苏联的探索苏联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对外关系上:严重的官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想。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风云突变的1956年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波兰——波兹南事件波莱斯瓦夫·贝鲁特“苏联道路”哥穆尔卡“波兰道路”1948年,被免去总书记职位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标语:我们要面包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十月风暴哥穆尔卡(1905—1982年)1956年10月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后,重新提出“波兰道路”,着手改革政治经济体制。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向布达佩斯行进的苏联坦克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场历史性悲剧。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的墓碑,代表了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占陆地面积由:24%-7.5%;•人口由:16亿-12.7亿;•共产党由:180-130家;•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小结: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起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经济问题(1—5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政治、思想问题(6—10条)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分清是非分清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总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1956年9月,中共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正确方向。八大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的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判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正确的思想和方针。八大的历史贡献:•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八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会。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探索的深化和拓展(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手稿1957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1、国民经济总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2、两条腿走路: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大型工业和中小型工业并举。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三)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党的八大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毛泽东多次阐述了统筹兼顾的方针。(四)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自由市场国家市场流通领域自由生产计划生产生产计划个体经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工商业经营补充主体地位领域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等。刘少奇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陈云提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周恩来(五)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陈云: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毛泽东:主张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两参一改三结合”(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七)关于科学和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八)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1、1957年下半年的左倾错误:1957年下半年,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情况,加上认识上的偏差,引发了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反右派斗争:1957年,在整风运动中,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把本属必要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注意:反右派斗争没有错,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进行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错误在于扩大化。1958年夏,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挫折与失误:2、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5月,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直到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肯定了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会后,全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地方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挫伤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