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2010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12月目录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害.........................................31.1洪涝灾害.......................................................................31.2地震...............................................................................61.3旱灾...............................................................................71.4台风...............................................................................81.5雨雪冰冻灾害...............................................................81.6泥石流...........................................................................82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92.1灾前准备和保障...........................................................92.2灾害期间卫生应急.....................................................112.2.1洪涝灾害...........................................................112.2.2地震...................................................................142.2.3旱灾...................................................................182.2.4台风...................................................................212.2.5雨雪冰冻灾害...................................................232.2.6泥石流灾害.......................................................262.3灾后恢复重建阶段.....................................................282.3.1总结与评估.......................................................282.3.2恢复重建...........................................................28附件1自然灾害快速评估技术方案...................................30附件2自然灾害健康教育与风险沟通技术方案...............33附件3自然灾害营养与食品卫生技术方案.......................59附件4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及饮水卫生技术方案...............89附件5自然灾害消毒、杀虫、灭鼠技术方案.................105附件6自然灾害常见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131附件7自然灾害常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方案.....138附件8自然灾害其它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控技术方案.....168附件9自然灾害预防接种技术方案.................................181附件10自然灾害卫生应急物资调配与管理.....................199附件11自然灾害灾区临时安置点卫生指南.....................202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区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制定本工作指南。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洪涝、地震、台风、干旱、雨雪冰冻和泥石流等主要自然灾害。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危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经济损失大,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及生命安全。1.1洪涝灾害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很多,降雨过度,地势低洼,堤坝等水利设施溃决等,都可以造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形成一般需要一个降雨积累过程,可以在一天或数周内形成,为预警和应对留下空间,但是堤坝溃决造成的洪涝灾害可以突然发生,往往难以做到预警。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容易发生的地区主要在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除了黄河凌汛发生在冬春季外,主要发生在降雨集中的梅雨季节和夏季。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洪涝灾害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人口大量迁移及灾民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能增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引起相应的公共卫生问题。1.1.1安全饮用水短缺洪灾易引起饮用水水源污染,造成供水系统的损毁,从而导致灾民的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短期内得不到保障,造成灾区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增加,如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甲肝等。1.1.2环境破坏洪水泛滥,淹没了农田、房舍和洼地,灾区居民被迫离开原居住地;各种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没引起群落结构改变和栖息地变迁,从而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洪水淹没厕所、粪池、下水道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尸体腐败,蚊蝇等各种媒介孳生,生活和居住环境恶化。1.1.3食物安全难以保障当规模较大,涉及地域广阔的洪涝灾害发生时,局部的食物安全问题难以避免。水灾常伴随阴雨天气,加之基本生活条件的破坏,人们被迫在恶劣条件下储存食品,很容易造成食品的霉变和腐败,从而造成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流行。1.1.4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化洪灾发生后,大量群众会被临时安置在各安置点,居住环境拥挤,人群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加,从而造成直接接触传播与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加大,如麻疹、流感、肺结核、脑膜炎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灾民临时居住于简陋的帐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易致中暑,夜晚着凉易感冒,年老体弱、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1.1.5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洪灾可能造成动物和病媒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抢险救灾以及人群的转移安置会导致暴露于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媒介生物的机会增加。当缺乏有效控制措施时,会导致蚊蝇大量孳生,使得经蚊、蜱传播的传染病发病风险上升,如疟疾、乙脑、钩体病等。1.1.6人群抵抗力降低洪涝灾害后,由于食品供应的困难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孕妇和老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加上身体和精神的创伤,造成人群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特别是可造成条件致病菌感染或慢性感染者急性发作,这些人群患病后一般症状较重,增加了治疗难度。1.1.7人口流动加大灾区群众的流动性增大,会导致人群中免疫状态的改变,甚至于免疫屏障的受损,使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的风险增大。另外,大量救援人员进入灾区,一方面可能将灾区没有或较少见的新的病原体带入灾区,增加这些疾病流行的风险;另一方面,外来人员对灾区某些地方性流行的疾病缺乏有效免疫,也可能导致相关疾病的流行。1.1.8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灾区的常规医疗和卫生服务系统严重受损和破坏,短期内存在部分灾民难以获取及时的卫生服务,特别是老人、儿童或患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同时免疫规划、肺结核和艾滋病治疗服务等传染病控制项目的实施受到影响甚至中断。1.2地震破坏性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瞬间突发性的严重人类灾难。地震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及难预见性、灾难性,而且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源泄露、火灾、泥石流、滑坡等。地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严重、人群心理创伤,还可导致水源和食品污染、媒介生物孳生和传染病流行。1.2.1大量的人员伤亡主要是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造成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死亡。1.2.2意外伤害主要是由火灾,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放射性物质污染等偶发事件引起。1.2.3精神及心理创伤主要是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灾难性引起的早期心理应急反应,以及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引起的短期心理沟通障碍等。1.2.4传染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不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大规模人群迁移和聚集,卫生设施不完善,病媒生物迁移和人群暴露等引起。1.2.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作。1.2.6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受到冲击1.2.6.1公共基础设施破坏饮水,电力、燃料、交通、通讯和排水系统破坏,导致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工作秩序、医疗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受到影响。1.2.6.2卫生服务需求增加由于大量的伤病人员需要紧急救治,大量的心理疾患者需要疏导,因此,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如医疗器械、血液等。1.2.6.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受损一方面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受损。包括建筑物毁坏,设备仪器损坏,实验室遭到破坏,数据和技术资料丢失。另一方面是卫生服务人员受损,比如卫生服务人员本人受伤或长期劳累造成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卫生服务人员减员,或是其家庭成员失踪,家庭财产损失等造成卫生人员无法全力投入救灾防病工作等。同时,免疫规划,妇幼卫生,精神卫生,药物和疫苗供给等正常工作秩序受到破坏。1.2.7媒体、国际国内社会等的过分关注和期望,造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压力、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增加。1.3旱灾旱灾主要是降雨不足造成。旱灾是一种非突发性的渐进性灾害,持续时间长,受害面积大,影响广泛。长期、大面积的严重干旱,饮用水源枯竭,导致安全饮用水短缺,容易导致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同时由于食物清洁用水难以获得,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若干旱发生在高温季节,则易导致中暑。另外,干旱还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森林火灾、蝗灾等,从而造成其它的公共卫生问题。若持续大面积干旱,会对灾区的食物供给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1.4台风台风是我国沿海发生频率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每年我国沿海都遭受台风袭击。台风由于来势凶猛,范围广,破坏力强,不仅可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可能造成公共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中断,影响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另外,大量的人群迁移和转移安置导致卫生服务需求在短时期内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台风伴随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容易产生相应的公共卫生问题。1.5雨雪冰冻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引起冻伤、摔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旅途精神疾患等疾病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另外还可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供水、通讯设施破坏,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供给能力。1.6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往往不易被提前发觉,而且在形成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破坏性能量,摧毁建筑物,大量的人员由于躲避不及而造成伤亡。泥石流灾害后,供水设施、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系统破坏严重。泥石流夹杂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大量散布在居民生活场所,冲毁厕所,冲散垃圾,造成环境卫生急剧恶化。泥石流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后果尤为严重。一些城乡工业发达地区

1 / 2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