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六章 意识和注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一、意识(consciousness)的内涵•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从心理状态看:•从心理内容看:•从行为水平上:•从哲学层面上: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看:1、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2、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3、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和活动。4、在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意识的作用意识以三种重要的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时间;•其三,使我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判断和行为。一、意识的内涵•不同角度的理解•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心理状态。二、无意识的内涵•概念•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种类•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事件。•盲视:由于脑损伤而引起。人的许多心理活动常常是无意识的。常见的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边交谈,边骑自行车•2、对刺激的无意识•“视而不见”现象•3、盲视•脑损伤病人,可以区分处于视野黑点中的不同刺激。2020年1月19日星期日8心理动力学观点•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意识潜意识无意识压抑愿望、恐惧记忆、情绪三、意识的特征•意识的自觉性是指人对外部环境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界中的现象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件,而且能够意识到自身主体的存在,自身心理活动和外部以及自身同客观事物之间复杂关系。•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如:不舒服时,可能会产生“幻听”、“幻视”等现象;盲点现象。•提醒:不应该过分强调能动性,因为人的意识绝大多数还是受到外部世界的限制。•意识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个体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四、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是人的活动能动性的表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五、意识的局限性局限性•许多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刺激并不能被意识到,同一时间进入人的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举例:超过一定范围的波长就看不见,超过一定频率的声音就听不见。当人们集中做事时,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原因:认知过程的性质;认知技能专栏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人的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他们的精神状态、精力和心情的波动与变化。人体的生物节律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如:通常人的各种生物节律都是1天或为一个星期。另外,梦的周期大约为90分钟,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8天。专栏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影响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镇静剂的作用,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白天光线激活视交叉,抑制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那么疲劳。人的意识状态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主动的意识状态是指个体主动地操纵自己的心智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指不需要专门注意与意志努力而自动出现的意识状态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被动的意识状态是指消极地感受身体内外的刺激或头脑中自动出现的经验的意识状态•白日梦与幻想•内容:成功或失败、攻击或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等。•产生:给予个体的记忆或想象自发产生的。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状态一、睡眠与梦关于睡眠的研究测查睡眠者的脑电,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的变化,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以这些指标的变化作为睡眠研究的主要信息源。波和波当大脑处于清醒、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波。波波幅稍大,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出现波。波波幅较低,频率较高,每秒14-30个周期。睡眠的周期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睡眠周期通常为90分钟,每晚重复几次。随着睡眠进行,深度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而快速动眼睡眠时间逐渐加长。睡眠的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第一阶段:脑电波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身体状态:放松,呼吸缓慢,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这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的、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状态:放松状态,很难被唤醒。约20分钟。第三阶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脑电波。身体状态:继续放松。约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大多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状态: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数发生在这个阶段。身体的各项功能性指标变慢。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的话,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快速眼动睡眠#:前四个睡眠阶段之后进入的一个阶段。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眼球移动,伴随梦境。•第一次持续5-10分钟,相隔90分钟后,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长于第一次。周期性循环中,三、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睡眠阶段(一)睡眠阶段(二)睡眠的功能•使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正和恢复。或是睡眠的一部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失眠:入睡困难目前常用镇静催眠药都有不同程度抑制快波睡眠,以致影响记忆和学习。特别是巴比妥类,长期应用停药后REMS反跳延长,引起病态焦虑,易怒,失眠,多梦,惊恐,呼吸、循环系统反应导致停药困难(被迫重新用药);苯二氮卓类影响较小,故为首选。梦梦的心理学研究•(一)梦的精神病理学研究:对睡眠时作梦一事,在心理学上提出系统理论解释者,当推精神分析论创始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名著《梦之解析》(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是1900年出版的。•(二)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始自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在以脑电波方法研究睡眠时的偶然发现。当时负责此一研究计划者,是柯立特曼教授与研究生阿赛斯基(Aserinsky&Kleitman,1953)两人。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八种常见类型的梦•1、潜在梦•2、显在梦•3、反梦•4、情绪梦•5、恶梦•6、预知梦•7、健康状况梦•8、反复梦梦梦梦(一)梦的特征•1.梦是一种特殊的潜意识活动•2.梦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3.梦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二)梦的原因•1.生理病理刺激•2.情感趋向•3.潜意识的活动梦(三)梦的功能1.关于梦的生理功能•第一,有助于保护睡眠和深化睡眠。•第二,有助于维持睡眠松弛的一定限度。•第三,有助于促使睡眠向醒觉的交换。2.梦的心理功能•第一,梦能对意识中的烦恼和焦虑提供某种心理上的补偿。•第二,梦能对意识中的问题或偏颇提供某种警告或进行抵制。梦•精神分析:梦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霍布森: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催眠催眠•催眠:另一种意识状态•最初:麦斯麦(奥地利),动物磁•步骤:•①安静舒适、减少干扰;•②集中在特定的事情;•③暗示放松的语言。催眠•易受催眠者特征:•①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②想象力丰富;•③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④依赖性强;•⑤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⑥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催眠•对催眠的解释•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反应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一般而言,被催眠的人事先对催眠已经有所了解,知道催眠后会发生什么。在催眠中,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催眠•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两种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催眠可以使这两个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在催眠的条件下,个体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其执行功能正常,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催眠的应用: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等方面。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一、注意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意识的选择性活动。•1、注意与意识的警觉性•2、注意与意识的选择性•一、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的特点:•①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一、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和意识•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比较清晰。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4、注意紧张时心跳加快,牙关紧闭,紧握拳头等•当然有时会出现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情况。如貌合神离•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并伴随某些特殊的动作。•注意和外部表现并不一一对应。案例分析•学生在注意听课么?一、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的功能•选择的选择性,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重要条件。选择重要信息,屏蔽无关信息。•保持功能:保持对象处于意识中心,保证深加工顺利进行•调节和监督功能:调节和监督行为进行.决定于动作的自动化程度.例如: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二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是否需要发挥意志努力,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一)概念: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原因•(1)刺激物的新异性•(2)刺激物的强度•(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不断运动、变化和突然变化刺激物的突然停止•(4)刺激物的对比性背景差异•2、个人本身的状态——主观原因•(1)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2)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3)人的心境•(4)有机体状态—精神状态•(5)主观期待——如系列报告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定义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举例: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的组织活动(1)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2)自警(3)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有意注意•4、良好的个性•(1)坚强的意志•(2)保持稳定的情绪•(3)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意后注意•定义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但不需要付出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举例:三种注意的比较预定目的意志努力引起原因例子无意注意无无新异刺激有意注意有有间接兴趣有意后注意有无直接兴趣注意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是由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