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基本理论1、定义吸收:利用混合气体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实现混合气体分离。解吸:也称为脱吸,是与吸收相反的过程,即溶质从液相中分离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吸收质或溶质:易溶解组分(A)。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或难溶组分(B)。吸收剂:所用的溶剂(S)。吸收液:得到的溶液,主要为A+S。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为B和少量A。2、吸收分离操作的目的与任务制取液体产品:如盐酸、硝酸,碳化氨水吸收CO2制碳酸氢氨等。分离混合气体吸收获得某些组分:如用液态烃吸收裂解气中的乙烯、丙烯等。气体净化除去混合气体中杂质:如合成氨原料气脱CO2等;尾气处理和废气净化:脱SO2、NOx等分离基础:各组分溶解度的差异3、吸收分离操作的分类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H2O吸收CO2(单纯溶解)•NaOH溶液吸收CO2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H2O吸收乙醇(单一组分)•液态烃吸收气态烃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H2O吸收丙酮(温度不变)•H2O吸收SO3低浓度吸收与高浓度吸收:溶质在气液两相摩尔分数均10%4、吸收的特征分离基础:溶解度差异引入新相的方式:从外界引入产品纯度:吸收不能直接获得较纯的组分。传质方向:吸收只进行单向传质§1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吸收过程与蒸馏一样,涉及相际传质过程。平衡问题:物质传递的方向和限度;传质速率问题:传质推动力和阻力。相平衡:相间传质已达到动态平衡,从宏观上观察传质已不再进行。吸收中的相平衡关系描述的是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处理吸收问题的关键。气体的溶解度一定操作温度和压力下,平衡状态下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相应的液相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定义:气体在指定液体(溶剂)中的饱和浓度常用单位:kg(A)/kg(S)或kg(A)/m3(S)。它决定了吸收的极限(终点);推动力: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过程速率。2.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自由度=3-2+2=3总压不高(5atm)→理想气体→溶解度∝气相分压,可以认为与总压无关。恒温:3、溶解度曲线与溶解性:(1)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溶解度越小。(2)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大,溶解度越大。。(3)吸收剂、温度T、P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易溶(NH3);中等(SO2);难溶(O2)。(4)温度、溶液的浓度一定时,难溶物质溶液上方分压大。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亨利定律体系:单组分、低浓、恒温、物理吸收。总压P5×105Pa,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平衡)与其在气相中的分压成正比。亨利系数(E):(单位与分压单位一致)①理想溶液:P不高,T恒定,亨利定律与拉乌尔定律一致,即:E=p0②非理想溶液:E≠p0,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低浓),E=f(T)。③一定体系,E=f(T),T↑,E↑;易溶体系E小,难溶体系E大。④数值取得:实验测定,外推x→0(低浓);查有关手册。亨利定律的其他形式1)p*~C:SHEM2)x~y(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组成):y*—与组成为x的液相呈平衡的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m—相平衡常数(或分配系数),无因次总压P,pA*=PyA*=ExA3)X~Y(摩尔比)吸收过程中,B、S不参与传质,摩尔流量不变,可分别作为基准来表示A的浓度。【例1】已知10℃时,1atm下氨水的浓度为10gNH3/100gH2O,其平衡气相分压pNH3=5.57kPa,氨水密度:ρ≈1000kg/m3求:E、H、m。吸收剂的选择选择的原则:①溶解度大:溶解度↑,溶剂用量↓,传质速率↑;随工艺条件变化大;若有反应应可逆。②选择性好:对溶质的溶解度大;③不易挥发,以减少溶剂损失;④粘度低,改善流动状态,阻力小,降低能耗。⑤无毒、腐蚀性小、不易燃、价廉、不发泡、冰点低、化学稳定等。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1)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2)确定传质的推动力(3)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3吸收塔计算——填料塔•板式塔:逐级接触;•填料塔:连续(微分)接触•填料中很大的空隙,提供曲径→湍动↑,表面形成液膜→表面积↑;可逆流或并流操作,但一般采用逆流:提高出塔吸收液浓度和降低尾气浓度。•计算内容:吸收剂用量、塔的工艺尺寸等。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1.物料衡算稳定、逆流下标“1”——塔底(浓端);下标“2”——塔顶(稀端);V——B的摩尔流率,kmol/s;L——S的摩尔流率,kmol/s;Y——气相中A的摩尔比;X——液相中A的摩尔比。•V和Y1由吸收任务规定,•吸收剂流量L和组成X2由工艺条件确定,•出塔气体组成Y2由任务规定的吸收率φA求出:•可算出吸收液的浓度X12.操作线方程:塔内任意截面上的物料衡算关系L/V:塔操作的液气比操作线:在Y-X图上为以L/V为斜率,过塔进、出口气、液两相组成点B(X1,Y1)和T(X2,Y2)的直线逆流:浓、稀端;操作线与平衡关系、操作条件及设备结构无关;吸收:YY*,操作线在平衡线上方。并流操作线方程:吸收塔内流向的选择1、逆流沿塔高能保持较大推动力;并流从顶到底沿塔高推动力渐小,塔顶、底推动力相差大。2、若两相进、出塔浓度相同,逆流平均推动力大于并流,对传质速率有利。与传热时一样。3、工业吸收一般多用逆流,后面讨论中若无说明,均为逆流吸收。4、逆流时上升的气体将阻碍借重力往下流动的液体,限制了吸收塔所允许的液体流率和气体流率,这是逆流操作不利的一面。2.3.2吸收剂用量的决定•吸收剂用量L或液气比L/V在吸收塔的设计计算和塔的操作调节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吸收塔的设计计算中,V、Y1、Y2由设计任务给定,X2则是由工艺条件决定或设计人员选定。可见,X1与吸收剂用量L相互制约!操作线的一个端点(X2,Y2)已定,另一端点随L不同→液气比L/V不同,而在Y=Y1水平线上移动。•L↑→L/V↑→推动力↑→X1↓;设备费↓,操作费用↑;•L↓→L/V↓→X1↑→推动力↓→设备费用↑,操作费用↓。•到C点X1=X*,X1与Y1平衡,推动力=0,X1=X1,max,传质面积无限大,设备费用无穷→Lmin,→(L/V)min。•一般:L=(1.1~2.0)Lmin(L/V)min的确定:确定操作线与平衡线的交点或切点。•例:空气与氨的混合气体,总压为101.33kPa,其中氨的分压为1333Pa,用20℃的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要求氨的回收率为99%,每小时的处理量为1000kg空气。物系的平衡关系列于本例附表中,若吸收剂用量取最小用量的2倍,试求每小时送入塔内的水量。2.3.3塔径的计算•Vs——混合气体积流量,m3/s;按塔底为准;•u——混合气空塔气速,m/s;流体力学问题。2.3.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1.基本方法与计算式(1)Z所需填料体积基本方法:塔截面积所需传质面积所需填料体积单位体积填料提供的有效面积2塔负荷(传质量kmol/s)所需传质面积传质速率(kmol/ms)②计算式—各截面浓度变→传质速率变•对组分A作物料衡算•单位时间内由气相转入液相的A的物质量为:a:有效比表面,受填料形状、尺寸、装填方式、流体物性及流动状态影响,难以确定,将之与传质系数合二为一:KYa、KXa——总体积吸收系数或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s.m3)。2、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HOG的物理意义:虽然(Y-Y*)为一变量,但积分值一定,总可找到一个(Y-Y*)m(常量)使积分值不变。此时填料层高度就是一个总传质单元高度。HOG或HOL表示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代表了吸收塔传质性能的高低,是由过程条件决定的:吸收过程的传质阻力越大,填料层的有效比面积越小,每个传质单元所相当的填料层高度越大。•传质单元数反映吸收过程的难度,任务所要求的气体浓度变化越大,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越小,则意味着过程难度越大,此时所需的传质单元数越大。3、传质单元数的求法①解析法:平衡关系为直线i)脱吸因数法:——平衡关系:Y*=mX+bii)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平衡关系:Y*=mX+b②数值积分法③梯级图解(Baker)法:平衡关系为或接近于直线2.5脱吸及其他条件下的吸收2.5.1脱吸(desorption):又称解吸使溶解于吸收剂中的气体释放出来:吸收液从脱吸塔的塔顶喷淋而下;载气从脱吸塔底通入。塔顶端:浓端塔底端:稀端1.方法:1)气提脱吸—通入惰性气体(无法得到纯溶质);适用范围:除掉溶质,使吸收剂再生。—通入水蒸汽适用条件:溶质不溶于水—通入吸收剂蒸汽•常用于水为溶剂的吸收2)减压脱吸:降低气相主体的溶质分压3)加热脱吸例如:热力脱氧法处理锅炉用水4)加热----减压脱吸2.设计及计算方法:与吸收过程相同•区别:液相浓度气相平衡浓度。推动力:(y-y*)→(y*-y)(x*-x)→(x-x*),操作线由平衡线上方移到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