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及方法河西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郭秀娟一、导入活动大家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课堂导入“如桥梁”联通着新课与旧课;如序幕,预示着高潮与结局;如路标,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著名学者皮连声一、导入活动大家谈“导”即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堂导入就是在新教学内容或新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一、导入活动大家谈“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集散,都与新课的导入有关.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一)教学功能1.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课始的标志;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3.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4.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三、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1.好的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初,不注意引课技巧与方法,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正如《大学》中指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三、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三、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导准方向.三、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4.导入环节的另一个功能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难度,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把握片段性•倡导激励性•活用生成性•凸显开放性•提倡多样性•遵循可行性•体现目标性•突出趣味性•体现主体性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1.体现主体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遵循认知规律,体现人文关怀.要遵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导入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2.突出趣味性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针对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导入活动的设计要把激发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放在突出位置.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3.体现目标性也可以说成体现完成目标的针对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在导入活动设计中,教师要紧盯教学目标,采用针对性强的活动形式,开展导入教学.不能出现虚假“繁荣”,而实际上偏离了教学目标的现象.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4.遵循可行性导入活动的可行性是导入活动乃至下一步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合理安排时间、活动步骤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等.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明晰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5.提倡多样性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活动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展示教师的魅力.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每一部分都有新鲜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6.凸显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系统.从教学开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无论是哪一种课型,都要给学生以思考和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从开放活动的内容,开放活动的过程、开放活动的空间、开放活动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凸显课堂导入活动的开放性.尤其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开放课堂.不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唯恐放开后耽误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要把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案例8:对比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两种导入设计设计A:(按部就班,不够开放)1234环节:设计三道填空题、复习整式乘法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    一个问题,从而引出课题。环节:设计几个有代表性的代数式,引导学生判断哪些式子可以写成整   式平方的形式,哪些式子不可以。从而归纳“完全平方式”的结    构特征。环节:例题讲解,当堂巩固。环节:课堂小结,课后训练。 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设计B:(课堂开放)环节1:前面我们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请完成下列填空:(1)(a+b)2=(2)(a-b)2=(3)(a+4)2=老师强调问题(3)运用公式的中间过程:(a+4)2=a2+2×a×4+42=a2+8a+16随后提问:你能把多项式a2+8a+16分解因式吗?学生很快得出结果(a+4)2,教师仍然强调中间过程:a2+8a+16=a2+2×a×4+42=(a+4)2由此引入新课,同时提出下列开放性的问题:①你能写出两个像这样的式子,并把它因式分解吗?想一想,写一写.②请把自己写的代数式给小组其他同学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是怎样写出代数式的,是如何进行因式分解的?最后小组交流,师生共同小结.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显然,第一种设计课堂不够开放,表面上教师按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且设计全面、训练有序,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仿佛是一台接受知识的机器.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第二种设计,老师在课堂一开始,便有意识地通过板书学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的中间过程,让学生意会到完全平方式的特点,接下来并没有象设计一那样,去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识别完全平方式,并归纳完全平方式的特征,而是先让学生意会,再让学生通过自己悟出来的特征,去仿造一些式子,与同组学生交流,并互相出题进行因式分解.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给足了学生充分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能使自己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而且也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完全平方式:如:a2-8a+16,a2+a+1/4,a2b2-6ab+9,4x2-16x+16,(x-y)2-8(x-y)+16,此时再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什么样的代数式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归纳便会水到渠成.由于课堂导入的开放性,所以整节课学生积极主动,与此同时,既突出了重点,又化解了难点.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7.活用生成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导入应有充分的预设,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但预设时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精心设计的每一句话、准确计算的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则过于程式化的设计将束缚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使整个教学显得机械、封闭,甚至呆滞.反之,如果导入目标设计的适度模糊、开放、灵活,则有助于展示学生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教师的重新组合、开发文本,促进精彩的动态生成.教学中教师应活用生成性,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机智.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8.倡导激励性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在导入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不断获取积极的信息与学习的动力,以此反思自己的学习,提升学习热情.这其中,激励是重要的评价要素.二、课堂导入活动的教学功能和设计原则9.把握片断性课堂教学导入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开始,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因此,导入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安排好活动的时间长短,不能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三、导入活动中的问题分析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在课堂教学开始10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水平逐渐下降.而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一段失败的课堂教学导入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习不主动,结果概念不清,主次不明,重点、难点不分.三、导入活动中的问题分析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洋洋万言,喧宾夺主;离题万里、弄巧成拙;缺乏准备、演示失误等近些年的公开课中——过分渲染,不分主次;偏离重点,牵强冗长;只重形式,重导轻入.简单统计教师首先演示一段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动画,播放的内容是“小猴摘水果”——三心二意的小猴先摘了桃子;看到了可爱的红苹果,便扔掉了手里的桃子,扑向苹果;闻到香蕉的清香后,又转头爬上了香蕉树......播放过程中,学生被小猴滑稽的动作与欢快的音乐所吸引,哪里还记得教师的任务——统计各摘了多少水果?无奈之下,教师只能重复播放,整个过程持续了十三分钟。这样复杂又繁琐的情境导入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并没有起到多少实际的教学效果。三、导入活动中的问题分析(一)导入活动枯燥乏味导入的一个基本功能是激发学习兴趣,而枯燥乏味的导入则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三、导入活动中的问题分析案例1:在一节绝对值的习题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x-1|+|x-2|+…+|x-n|当x取何值时存在最小值”这一问题.他试图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串的引入来分散难点.首先老师问学生|x|的几何意义?接着要求学生回答|x-1|+|x-2|的几何意义?进而追问:当x取何值时有最小值?然后再逐步引入|x-1|+|x-2|+|x-3|的最小值问题,再逐步增加,直至引出|x-1|+|x-2|+…+|x-n|的最小值的求法.三、导入活动中的问题分析点评:整个导入过程教师遵循了先复习旧知识再提出新问题的原则.教师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出发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再以题组的形式分散难点,虽然动了一番脑筋,但对于一部分中下层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从呈现形式上给学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自然不高.

1 / 1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