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第一节园林经济理论概要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运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进行一般分析;•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含。本节重点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明确管理的概念与职能,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与管理学派的主要思想与观点。理解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内含。掌握企业系统与企业分类的主要内容。在了解现代园林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了解并掌握现代园林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趋势。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4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经济学的含义•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则把“经济学”解释为一门研究“人类生活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满足”的学问。•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进行分配的科学学说。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5•1第一个假设是合乎理性的人。即“经济人”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消费者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第二个假设是完全信息。指市场上的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能获得与其有关的经济活动完全和准确的信息。在经济学理论研究过程中,有两个基本假设条件: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6(二)经济学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7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等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8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来研究,通过研究经济运行中各有关总量的确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等。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9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1)两者的区别A.研究的对象不同——整体经济运行,局部经济B.研究的目的不同——微观——理性个体利益极大化,宏观——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福利)B.两者研究的视角不同(个量VS总量)•(2)两者的联系两者研究的中心问题都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决策主体分别是理性的经济人个人和政府。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0(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要回答的只是客观事物“是什么”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应该是什么”。•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把时间因素导入经济分析之中•3.边际分析在经济学的定量分析中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方法被广泛地使用。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1•所谓边际(marginal)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也可负。因此边际概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2•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指最后增加的一单位有效生产量所具有的效用,即该生产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3“均衡价格”: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称为需求价格。•它取决于该种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4•生产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把从这项活动中得到的好处称为边际收益。•经济学家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放弃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5我该怎么办呢?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6(一)市场的内涵•市场是买卖双方通过相互作用来决定某一种或一类商品价格的集合。换句话说,它就是确定价格的“接触点”。根据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和非完全竞争性市场。非完全竞争性市场,它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二、市场与市场经济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7(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这一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有关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萨缪尔森)市场经济(也称为自由经济)就是以市场自由调节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或工具的一种经济形式。。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81996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保罗·萨缪尔森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2009.12以94高龄辞世。2024762萨缪尔森:cjyangwei${侨网发布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19•他是美国第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评价他时说“在提升经济学家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上,他的贡献要超过当代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言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当部分”,他就是保罗·萨缪尔森。•他的《经济分析的基础》就会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人们总是能感受到一个无所不通的萨谬尔森,并从他的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0在市场经济下,市场是根据产品的价格信号来影响其供求关系的,厂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消费者消费什么,消费多少等等完全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决定。•所谓“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它就像一个路标一样,引导着消费者和厂商作出选择。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1•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2(一)消费者行为理论也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在有限收入的约束下,消费者获得最大化效用的现象,就叫做消费者均衡。效用的度量方法: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三、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理论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31.基数效用论•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种商品中所获得的效用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此时,消费者从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也不断递减的,由此带来了总效用增加并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4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固定,那么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就是: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商品价格之比是相等的。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52.序数效用论•效用是一种人的心理主观感受,它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进行衡量,只能以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来度量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在保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称作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6在遵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数量组合来购买,使得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7(二)生产者行为理论•在生产过程中,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来定义生产函数并进行经济分析。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81短期生产函数•在资本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量与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如何找到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量,使得不变要素与可变要素到达最佳组合比例,保证投入能得到相应的最大产出,从而为厂商带来最大利润。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292长期生产函数•在假定资本和劳动都是可变生产要素的条件下,寻求最优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使成本既定产出达到最大,或者在产出既定的情况下成本达到最小,从而实现厂商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假定厂商在生产中所投入的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变动,就会产生规模报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0四、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一)市场失灵1.垄断指个人、组织或集团排他性地控制某种经济资源、产品、技术或者市场。2.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13.外在性外在性是指经济人的行为对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个人和企业所造成的影响。正外在性的商品产量过低,而具有负外在性的商品产量过高4.公共物品公共物品通常是指不具备消费或使用的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商品。如果一个商品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那么这个商品是非竞争的。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2(二)政府宏观调控•制定反垄断法来消减和限制垄断;•制定有效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信息传递;•明晰产权、征税和补贴、立法与行政干预等方法来加以解决;•分散政府部门的权利或让私人承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维护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3第二节园林管理理论概要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达到空前规模,社会经济政治结构高度分化。在此背景下,管理活动逐步趋向于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和民主化,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4•迄今为止,人们对管理的含义并没形成公认的、权威性的统一看法。•管理就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实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有学者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有学者认为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求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5•根据这些定义,可总结出管理的基本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6二管理的性质•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这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任何社会、任何生产部门,只要有许多人在一起协同劳动,就需要有管理。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7•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的总体运动所产生的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有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这一生动的比喻,说明经济管理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8•管理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组织生产力,它与社会制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符合客观实际需要,并能促进生产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就有它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同时,管理又是生产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它的性质又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它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39•综上所述,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合理组织生产力,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和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和体现。•正确认识管理的二重性,使我们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外国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既不能一概否定,一律排斥,又不能不加分析,盲目照抄。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40•管理的两重性也指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方面,管理必须按客观规律,按科学规范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管理本质上是人的活动,因此又有特定艺术性。体现在管理中“度”的把握,一切管理都应从实际出发,同时管理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此外,管理还具有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等特点。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41三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基本活动及其功能。•关于管理职能的确定和划分,说法各异,有三职能、四职能,甚至七职能、八职能之说,但一般比较趋于五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1章园林经济管理理论基础421、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