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剥削资产阶级正准备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3)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内容(1)农业:(2)工业:(3)贸易:(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余粮收集制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4、评价(2)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物质的保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但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其弊端日益显露,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1)特殊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加上自然灾害,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俄共(布)需要寻求新的模式。2、内容(1)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解除工业国有化;(3)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3、实质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的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4、意义(1)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2)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4)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背景(1)苏联的建立时间:1922年12月30日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加盟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2)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2、内容含义:是指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项目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经济体制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项目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2、内容苏联工业化项目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经济体制优先发展中工业,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内容3、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1)它的功绩主要有: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表现在: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②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斯大林模式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1、(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2、(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课堂练习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2)(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摘自《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摘自《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摘自《列宁选集》请回答:(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主要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材料四“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根本目是什么?(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得出什么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