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学习目标:•1.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性•3.了解:会计等式保持平衡的原理22.1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主体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会计工作的内容。•1.抽象含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资金运动。•2.具体含义–企业的经济运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三个环节。–经济活动,会计学上称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资金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32.2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根据会计对象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41.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形成过程企业资金现金存货长期投资……机器设备资产投资者债权人所有者权益负债资金来源资金占用二、会计要素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现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现金费用(投入)收入(产出)利润2.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形成过程图2—1企业经济活动图示2.2会计要素•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首先,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如从银行取得借款存在自己的账户上,应该列入本企业的资产。•其次,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再次,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最后,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89图2—2资产分类图示2.负债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特征表现为:•首先,负债是一种现时义务。•其次,偿还义务的履行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最后,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12图2—3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图示•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特征表现为:•首先,所有者权益是剩余权益,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次,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不能单独计量,其非独立性表现在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认、计量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13所有者权益包括初级会计学2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资本增值(留存收益)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特征表现为:•首先,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偶然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只能形成利得,不是这里所讲的收入。•其次,收入的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也就是说日常活动能够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最后,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5RenminUniversityofChina图2—5收入分类图示•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表现为:首先,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其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最后,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减少。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7•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期间所有收入与所有费用之间的差额。全部收入减去全部费用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利润的主要特征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要素,其不独立表现为依赖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即收入弥补费用后形成利润。包括经营利润--日常经营活动利润和投资收益非经营利润--利得和损失182.3.1会计等式的含义•1.会计要素的联系•上述六个会计要素可以形成两个会计等式:–静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动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收入-费用=利润(2)•会计等式(1)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其含义为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故将该会计等式称之为会计恒等式。19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占用形式)资金的来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3会计等式动态三要素的关系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等式(2)反映了收入、费用、利润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其含义为企业实现的收入弥补费用后的余额形成利润。投资者享有全部实现的利润,其中分出利润直接作为投资者出资的报酬返还给投资者,提取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作为投资者投资的增值,以留存收益的形式增加所有者权益。当实现的利润分配后,会计等式(2)归零,故只能称之为会计等式。动态会计方程式2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对综合会计方程式的理解期初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会计等式期初期初期内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动态会计等式变动变动变动发生取得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会计等式期末期末期末四种类型:类型一:资产增加、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例:(1)接受投资者以货币资金70万投资(2)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30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70万资产30万所有者权益70万负债30万2.3.2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二:资产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例:(1)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上月赊购款10万元(2)经股东大会批准,减少注册资本20万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70万资产90万所有者权益50万所有者权益70万资产100万负债20万负债30万类型三:资产要素内部有增有减的变动(资金总额不变)例:企业以银行存款15万元购入原材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70万负债30万资产100万类型四: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的变动(资金总额不变)例:(1)将企业的应付债券10万元转换为企业的股本(2)将企业的资本公积20万元转增股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100万所有者权益70万负债20万所有者权益80万负债30万Continued•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产生影响有以下四种情况:–(1)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即资产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同时等额增加,会计恒等式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右两方等额减少,即资产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同时等额减少,会计恒等式保持平衡。–(3)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左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资产类项目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会计恒等式也会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恒等式右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负债类内部项目之间、所有者权益类内部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项目与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也会保持平衡。26【例2—1】【例2—1】该企业20×7年1月份从银行取得贷款400万元,现已办妥手续,款项已划入本企业的存款户。这项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如表所示。可以看出,该企业的会计恒等式两边都增加了400万元,恒等式没有被破坏。27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库存现金2短期借款200+400=600银行存款28+400=428应付账款400应收账款140实收资本350存货480盈余公积50固定资产350合计1400合计1400【例2—2】【例2—2】该企业以银行存款150万元支付上年未还的应付货款,并已经从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中转出。这项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如表所示。可以看出,该企业的会计恒等式两边都减少了150万元,恒等式没有被破坏。28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库存现金2短期借款600银行存款428-150=278应付账款400-150=250应收账款140实收资本350存货480盈余公积50固定资产350合计1250合计1250【例2—3】【例2—3】该企业开出现金支票10000元,以备日常开支使用。这项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如表所示。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资产类项目此增彼减的金额相等,对于资产类项目总额没有影响,恒等式没有被破坏。29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库存现金2+1=3短期借款600银行存款278-1=277应付账款250应收账款140实收资本350存货480盈余公积50固定资产350合计1250合计1250【例2—4】【例2—4】该企业应付给光大公司的货款200万元,经双方协商同意转作光大公司对企业的投资款。这项经济业务对上述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如表所示。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负债类项目减少200万元,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增加200万元,对恒等式右方的总额没有发生影响,恒等式没有被破坏。30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库存现金3短期借款600银行存款277应付账款250-200=50应收账款140实收资本350+200=550存货480盈余公积50固定资产350合计1250合计1250312.4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确认是指对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某个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包含着大量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相关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然后通过存储加工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大量经济业务信息只有转换为会计系统能够识别的会计信息,输入会计核算系统才能进行加工,但是不可能将经济业务包含的全部经济信息都直接记录下来,只有先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进行会计确认,转换为会计信息,再进行统计分类,才能够使其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经受过教育培训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确认和计量,将符合会计规定的经济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这个过程称为初次确认。32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33其次,已经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要作为有用的信息输出,还必须按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将信息进行会计的专业加工。输出的信息又必须再一次经过确认才能够保证其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个过程称为再次确认。最后,经过确认、计量的经济信息必须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记录,才能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处理。通常所说的会计核算系统的运行就是指会计信息的转换、记录、加工处理和披露的过程。因此,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要进行会计确认就必须同时解决会计计量问题。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目的,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有用的、正确的财务会计信息。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借助财务会计报告。所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34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每一个会计主体都会产生大量经济信息,在众多的经济业务中,有些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有些则不是。如果不加以区别确认,将所有的经济信息一并进行会计处理,势必影响最终可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在会计核算系统正式接收、记录经济业务的有关数据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确认,以排除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经济数据。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属于会计核算范围,要受到会计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能够经过确认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进行分类、加工、记录、整理,最后汇总编制成财务报告,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为保证提供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在会计核算系统正式输出信息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确认,归并一些不重要的经济数据,突出重要的数据。综上所述,会计确认可分为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