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中国华联供销社“城乡广场”惠农建设项目BOOS模式基础框架协议书甲方一:政府甲方二:政府甲方三:供销社乙方:华联集团二〇一四年月日1.甲方经**市人民政府授权(授权文件见附件1),是中国华联供销社”城乡广场”建设项目的管理单位。2.甲方就中国华联供销社”城乡广场”建设项目进行“BOOS”(Build-Own-Operation-Subsidy)模式运做,乙方是唯一指定企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文件精神、切实领会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所做重要批示精神;结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第2页共18页等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落实辽宁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关于依照全国供销总社《关于大力推进农资经营服务创新工作的通知》,“指导系统和本级农资企业加快推进经营服务创新工作,积极推动农资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强与农民的紧密联系,在推进农资经营服务规模化中,逐步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贯彻意见,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以此共同恪守。本框架协议与实际合同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同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订立,但受本合同篇幅与层级限制未逐一说明的约定内容,甲乙双方随时可就具体执行项目及细节在不违反本合同相关条款内容之前提下签立补充协议、单体项目合同、备忘录等其他文件,以视为对本合同的合理诠释与备注。第一条项目定义、内容及执行条件除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本合同用语以下列定义为准:1.1中国华联供销社“城乡广场”建设项目:利用乡镇人口密集区的土地资源,结合乙方的资金、人才、管理资源,以城乡广场的模式,为乡镇居民提供集农资销售;农业生产相关设备销售、维修、技术支持服务;农业生产、养(种)殖技术指导、科学化培训、新技术推广、示范等相关服务;第3页共18页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储存、配送服务;农副产品储存、交易、运输等相关服务;农村文化、经济领域服务;社区医院、教育、商业等综合服务等相关功能为一体的集中型现代化服务业中心。1.2领导批示: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纪念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根据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对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站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设农业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攻读,把供销合作社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树立重视供销合作社就是重视农业、扶持供销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把供销合作社作为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很好用起来。本项目重点在于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6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全系统农资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以服务为核心的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第4页共18页1.3B00S模式:“BOOS”是英文(Build-Own-Operation-Subsidy)的缩写,在本合同中的中文意思即:建设一拥有—运营—补贴;双方认可的B00S模式是指乙方按本合同的约定负责项目投融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负责项目的市场化运营、执行自主的企业化管理接受甲方监督并承担其间的风险。1.4项目建设内容:1.4.1强化资本能力,结合城乡一体化推进目标,建设规范化、专业化、网格化和系统化的为农服务中心,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为农服务,高标准、高水平建设软、硬件平台。项目将在占地10000到15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设不少于40000到50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包括交易市场、合作社办公区、教育培训区、交易区、展示区、示范区、生活服务区、住宅区等在内的一体化硬件环境。1.4.2坚定为农服务方向,全面提升“城乡广场”以农资经营服务为主体的为农服务创新能力。一是“城乡广场”将成为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有效载体,为各种服务型合作社提供场地、资金、资源、信息等多种支持,大力扶持发展农机、植保等以农资科技服务为先导的农民合作社,将利用集中优势,使得合作社更好的发挥庄稼医院、配肥站的作用,利用广场优势发挥集约效应,帮助农民解决好农资科技服务第5页共18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城乡广场”将汇集乡镇范围内各种消费型合作社,利用大型农资交易中心的便利条件,吸引农民团够大宗农资商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促进农资先进技术入田到户。三是利用“城乡广场”在乡镇范围内的资源集中优势,大量吸引包括农资销售、技术指导、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资源入驻,探索创办特色农产品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精品农业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市场化进度,增加农民收入。1.4.3着力扩大“城乡广场”的经营服务领域,推进农资经营服务规模化、市场化、效益化。一是利用在每个乡镇建立的“城乡广场”为基站,横联成线,拉动各乡镇农业服务资源的统一调配与农业协作;纵联成线,推进城市优质服务资源下移至乡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便于各级政府为农、便农、利农政策的有效推广与实施;纵横相连,成为一张资源共享、资源互补、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为农网络,利用先进企业经营经验,结合产经政策落实,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民和农村、农业需要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二是借助“城乡广场”所创造的硬件条件和环境基础,通过龙头企业有效的组织实施,利用政策进行指导和指引拓宽为“三农”服务的广度。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充实服务内容,积极开展优质种苗供应、测土第6页共18页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机耕、机播、机收和农产品购销、农资购销、技术支持等全程服务,争取参与“城乡广场”所在地的农业生产全过程,争取为当地农民日常工作生活所需提供一条龙服务,成为“三农”服务的社会化试点。三是拓展服务深度。“城乡广场”立于乡镇、扎根于乡镇、着眼于乡镇、入手于乡镇,根据所在乡镇具体情况,适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趋势,科学指引,科学规划,科学实施,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定制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以定制服务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合理施肥、科学用药,提高农资使用效率。四是聚合服务资源。按照功能综合、服务专业、资源集约的要求,“城乡广场”将整合原本分散在各村、乡、镇、县甚至市的“三农”服务资源,打造规模化服务平台,为“三农”提供规模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的服务,让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求的资源、交易的商品在田间地头实现信息汇总,在乡镇中心实现问题解决,将“最后一公里”变为“只须一公里”。1.4.4着力提升“城乡广场”的经营服务水平,推进为农服务高效化。一是加快农资产品的更新换代,“城乡广场”下联农民、农业、农村实际需求,上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整合服务的可能,将“三农”需求进行有效汇总与提炼,便于上游行业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开第7页共18页展农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为农民、农业、农村提供更多科技含量高、环保高效、使用简便的农资产品。二是利用乡镇规模,加大新型农资产品的生产供应,依照市场规律,集中销售力量引导消费需求,形成品牌效应与口碑传播相结合,市场规律与政策引导相辅助的局面,按照促进生态型、友好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增加对上游新型农资商品资源的把控,改善农资产品供应结构,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经营混乱,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状,控制农资产品质量,提高新型农资产品的供应比例,从先进性、便利性、高效性、安全性的角度充分满足农业需要,保障农民权益。三是利用“城乡广场”做为每个乡镇集中型商业、信息、产业中心的作用,加强对新型农资产品的宣传推广。依托“城乡广场”的环境优势,引导和鼓励农资企业在“城乡广场”领办或对接与各类专业合作社、基层连锁门店、庄稼医院、配肥站等基层零售体系,加大对高效肥、低残留农药的营销推广力度,争取在所辖各村及农业集中点、农民居住密集点建立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的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效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试点。1.4.5着力加强“城乡广场”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资经营服务科技化。一是加强庄稼医院建设。按照庄稼医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加大软硬件投入,扩展业务功能,提升农资技术储备,扎实推进庄稼医院科技服务项目,第8页共18页进一步发挥技物结合的优势,拓展服务内容,创新科技推广机制。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城乡广场”为主体、为依托,结合农村流通科技特派员的创业行动,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城乡广场”设立的农业科技服务站,农业科技、装备技术培训学校等附属设施,开展面向基层的农业技术培训、安全用药指导、植物健康知识讲座、病虫害防治知识讲解、新产品宣传推广等多种培训活动,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农资经营者、农民及农业产业从业人员的农化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推进农业科技下乡。定期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和农资经营服务人员深入农村,推广作物解决方案,普及农资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安全生产,生产安全、绿色的农产品。1.4.5着力提高“城乡广场”的交易功能,提高流通网络运营质量,推进农资、农产品经营服务社会化。一是强化“城乡广场”作为农资和农产品销售的地区主渠道,乡镇主要终端集散地的作用和功能,加强交易功能建设。改进网络终端建设,作好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零距离对接,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资直供比例;把握市场需求,积极寻找和引入农产品深加工和使用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售机会,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渠道和交易网络,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普通农民提供具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稳定收入保障及可持续交易第9页共18页需求的农产品销售机遇;加强农资配送中心等重要节点的建设,完善农资和农产品仓储、配送、物流、分销及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加强系统联合。发挥“城乡广场”龙头优势,推动系统内的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推行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形成联合合作的机制体制。三是加强现代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工作,加强农资流通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农资物流管理智能化和农资科技服务精准化;进一步加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以“标准统一”促进“管理规范、经营有序”;积极发展农资、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通过规范交易流程、电子快捷交易、产品标准化、智能配置物流资源等现代化的手段,为农资生产商、经销商、农产品采购商和加工企业及农民提供客观、公正的综合信息及服务平台、交易场所和仓储、物流平台,有效降低农资、农产品交易成本。1.4.5着力建立创新驱动机制,推进“城乡广场”作为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市场化和优势化。一是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依靠化联集团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结合政府政策引导和指挥功能,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城乡广场”配备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在为“三农”服务中发挥先进性、示范性,在下设服务点中推行党员第一线工作,以党员对党第10页共18页的忠诚忠实去宣传和推进“三农”服务建设,达到党员紧密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忠诚代表群众和无私为群众奉献的要求与标准,切实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和政治要求。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利用“城乡广场”的规模化和华联集团的良好品牌,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在用工和分配制度上给与倾斜,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资本运作,以“城乡广场”为投资目标,以“三农”服务为投资方向,以华联集团为投资运作主体,在引进社会资本、吸引战略投资者、IPO上市等投融资及资本运作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激发创新活力,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四是支持“城乡广场”按照市场规律创新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实施有效的经营服务对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