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规划中的地方特色保护——以茶马古镇“束河”为例目录一:束河古镇简介1.地理位置——茶马道旁的古镇2.束河历史——从历史深处走来3.如今束河——丽江的新名片二.束河规划特点1.束河在丽江城镇体系中的位置2.束河规划特点——“束河模式”3.古镇保护规划中的“束河模式”经验三:结语一:束河简介雪山脚下的古城,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老的纳西民居房舍错落有致。清澈的泉水终年流淌。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四方街市依旧热闹,平滑的石板路仿佛还能照见昔日的繁华。随处可见的纳西文字,是这小城的呼吸,袅袅升起的炊烟,都会让人感到生活气息。——央视中国魅力名镇之人居环境名镇束河评语1.地理位置——茶马道旁的古镇•地理坐标:北纬26度55分,东经100度12分。•束河古镇古城“十和”,位于今丽江古城西南,是茶马古道沿线的一个著名商品集散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面对田园阡陌.北瞰玉龙,东南瞻象山、文笔,四时风光变幻。2.束河历史—从历史深处走来•束河和白沙是丽江纳西族的发祥地。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从北方河潢流域迁徙到丽江盆地,最早定居在玉龙雪山西麓的白沙和束河一带。•明朝到民国初,束河曾经辉煌过,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但到80年代前,束河变得闭塞和贫穷。•——“云南省丽江市古城是放大的束河,束河是微缩的云南省丽江市古城”。3.如今束河——丽江的新名片•是纳西族先民在丽江坝中最早的聚居地和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完好的重要集镇之一,也是云南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与马帮活动完美结合的集镇建筑典范。•1997年,束河古镇民居建筑群作为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前,束河荣获“中国魅力人居环境名镇”。2008年,荣获“云南省旅游名镇”二.束河规划特点•位于丽江古城中心区域,与大研镇共同主城丽江古城主体。是丽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到的“形成以丽江市古城区为中心,县城为中间层次,其它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重点城镇。•是丽江旅游轴线主次轴中位于主轴——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1.束河在丽江城镇体系中的位置2.束河规划特点•(一)古镇历史文化保护•1、风貌保护•2、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老村的九鼎龙潭与新区的飞花触水•3、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束河特色茶马驿站的规划2.束河规划特点•(二)文化开发•1、挖掘整理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料,利用影视、图书、报刊杂志等载体把束河文化品牌推向社会。•2、在新区修建文化展演场所,扶持束河村的“纳西古乐队”,组织“茶马文化艺术团”,集中展演茶马古道沿线各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2.束河规划特点(三)探索庭院旅游新模式景区开发必然带动铺面开发,而过量的铺面开发又将引起新的视觉污染,并使商品与游客集中在狭小的地段内,不利于古镇的整体保护与开发。根据自身实际,为了在旅游开发中不破坏原有村落风貌,组建了民间旅游合作社,开发“庭院旅游”业务,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定点户”,按一定标准配置服务设施,开辟“庭院旅馆”、“民居客栈”、“庭院商店”、餐饮茶吧、手工作坊、骑马旅游等,带动广大居民参与旅游,增加收入。3.古镇保护规划中的“束河模式”经验•(一)依托品牌,实施“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有效手段•(二)科学规划,坚持用“规划先行”的原则指导旅游小城镇建设•(三)突出文化,为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注入灵魂•(四)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让旅游小城镇居民受益•(五)提升品位,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小城镇建设之路依托品牌效应•近年来,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享誉世界,名气越来越大,品牌效应越来越增强。然而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还是丽江古城的核心部分——大研古镇,绝大部分游客对四公里外的束河古镇知之甚少,因为开发建设前的束河古镇仅仅只是一个村落。•正是凭借束河古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为重现束河茶马古镇的辉煌,发掘旅游新亮点,减轻大研古镇的接待压力,2002年,丽江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让昆明鼎业集团与丽江束河古镇结下了不解之缘。束河古镇的开发建设始终遵循“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思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通过实施束河茶马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冠名为“束河模式”,其发展模式被列入“2004年中国经验”,成为中国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坚持科学规划•束河古镇充分传承丽江古城规划布局脉络,通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延续了古镇的特色。束河古镇的道路和水系紧密相融,因水成街,沿街绕流;依路筑院,依水建房。古镇依山就势布局,没有教条式的方方正正和形式格局的千篇一律,其布局自然灵活,看不到任何人工痕迹,活脱一个自然形成的别致村落。保持特色文化•束河古镇不仅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千年历史风貌,而且还突出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茶马古道”从滇南的思茅,经大理、丽江、迪庆直达西藏,经过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海拔从百余米上升到5000多米。在这条生物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多彩的旅游线中,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才是唯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这充分说明了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束河古镇所积淀的历史文化的非凡价值。突出人文特色•广大居民是束河古镇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束河古镇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让当地居民受益。按照“四个一部分”的办法,多方安置就业岗位,共安排解决了326个失去部分土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其中安排保安153人,环卫绿化工人95人,厨师及酒店服务11人,导游及其它的67人。积极引导和鼓励失地农民投身旅游业,使古镇居民成为旅游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走可持续发展•束河古镇逐步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城镇提升为以旅游业为主的新型城镇,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束河古镇规模虽不大,但功能强、服务体系完备,妥善解决了村镇基础设施和行路、停车以及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问题。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特别注重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核心区的保护,加大城镇绿化系统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体现社会和谐,让束河农民共享城镇化的成果。三:结语•束河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以科学规划突出了生态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产业特色,以独特的魅力、鲜明的特色,走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城镇化道路。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