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一生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度过,又因“乌台诗案”屡遭贬谪。苏轼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苏轼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苏轼《枯木怪石图》苏轼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合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其一,因与王安石变法的分歧,请调出京,辗转任地方官。其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其三,贬放海南的凄苦晚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黄花》)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潇洒幽默的个性苏轼和刘贡父:“皛饭”、“毳饭”的典故苏轼和佛印: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苏轼和苏小妹: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宏博通达的思想“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使他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而佛老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上。苏词在题材内容上的开拓苏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叙的旧框子,对生活感受做多方面的描写,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苏轼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借鉴“诗”的题材、境界入“词”,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的词扩展为表现性情的词。1、抒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代表作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等。2、抒写自己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代表作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归临皋》等。《沁园春》下片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3、运用词的形式表达对朋友、兄弟、师生、夫妻的深厚纯真感情。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4、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代表作如《行香子·湖州作》、《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等。5、描写农村生活与民生疾苦,具有开创意义。代表作如《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蘋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行香子·湖州作》)《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浣溪沙》(其四)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词在风格上的创新1、在词的风格方面,苏轼与前人最重要的差异,也是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婉约正宗之外,开创了一种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而且,对这种风格,苏轼是有意识追求的。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得之惊喜,试勉继之。(《与蔡景繁书》)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与陈季常书》)词体大约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张綖)豪放风流,不可及也。(南宋曾糙《东坡词拾遗》)苏词豪放风格的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注重将慷慨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写人、咏物、状景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还善于创制铿锵的音调表现出豪壮的声情。2、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多种风格同秀共荣的局面。因此,苏词也不只有雄放的一面,而是随意境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婉约词代表作《蝶恋花》和《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过辽西。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1、“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定风波》)2、在创作技巧上,苏轼十分擅长运用比兴、寄托、比拟等艺术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咏物词中,代表作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3、在语言方面,苏轼也是“以诗为词”。(1)苏轼经常把诗语、文语、口语都熔铸在词中。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2)苏词常常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江城子·江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千秋岁·次韵少游》)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