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纪绍勤5.17上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纪绍勤2014年5月17日010-59193017jishq@agri.gov.cn提纲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现代农业呼唤新型职业农民探索构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农业部2014年工作思路与重点措施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和支撑,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三农工作是改革发展“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要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成就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11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斐然。(一)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粮食单产、总产大幅提高1949年2013年69公斤/亩2300亿斤12039亿斤单产总产359公斤/亩2012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35公斤第一次跨越:高秆变矮秆上世纪50年代:改良和成功培育了“矮脚南特”等水稻矮秆品种第二次跨越:常规变杂交上世纪70年代:率先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第三次跨越:超级稻上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了两优培九、沈农265等一批超级稻新品种我国水稻研究与推广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三次跨越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2012年,棉花、油料、糖料产量分别达到684万吨、3437万吨和1.35亿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8384万吨、2861万吨和3744万吨,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分别为5908万吨、7.1亿吨、1.5亿吨,均保持较高生产水平。(二)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分享到经济快速发展成果。习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告别了温饱不足,总体进入小康。有三个明显标志:第一个标志: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1949年到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8896元。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实现了连续九年较快增长。特别是2010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三年超过10%,且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33:1下降到3.1:1。第二个标志: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52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62元,2012年达到5908元,名义增长90多倍。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而食品等基础性消费的比重不断降低,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8%下降到2012年的39.3%。第三个标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初的2.5亿人减少到2010年的2600多万人(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扶贫标准),现在扶贫标准提高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还有近1亿贫困人口。(三)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产方式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农业设施装备条件、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1949年目前0.06%9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万余个农作物新品种5~6次品种更新换代黑白花奶牛新疆细毛羊“黄海1号”中国对虾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南方实现单季稻改双季稻•北方发展了间作套种技术•随着高产栽培技术和多熟制研究的深入,创造出江苏苏州地区三熟制等一批作物高产典型。•多熟制发展提速作物耕作制度改革及农作物高产超高产技术不断开发与应用90年代上世纪50年代目前•复种指数已从1949年的128%提高到160%以上,最高地区达250%。•深松整地、全膜覆盖、大棚育秧等新的栽培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开展以密植为中心的作物丰产技术研究,指导生产实践。•模式化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加强了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降低了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和畜禽死亡率禽流感系列疫苗研制成功及大规模应用,为我国及国际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发挥了关键作用。摸清了棉铃虫地理型组成、迁飞规律、虫源性质等,建立了预测预报技术,有效降低了棉铃虫对我国大田作物的危害。热带型亚热带型新疆型温带型温带型迁入区地理型组成越冬区划迁飞规律虫源性质改造了大批中低产田突破了水盐监测、土壤改良等技术,促进了盐碱化、涝渍化、酸化等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了水、肥等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黄淮海地区、松嫩—三江平原以及南方红黄壤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韩长赋部长在云南省宣威市视察中低产田地改造及粮食高产创建实现了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全国农机总动力达10.2亿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57.2%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93.2%)水稻机械种植和机收水平分别为31.7%和73.4%玉米机收水平达42.5%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畜牧机械方面也不断进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财产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创新,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制度、服务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二、现代农业呼唤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提出来的,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高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呼唤农民职业化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农民发达国家:农民(farmer)是指经营farm(农场、农业)的人,一般作“农场工人”(包括农场主),属于一种职业不发达国家:农民被视作peasant,是指贫苦农民中国:身份概念,基本属于户籍的范畴。新型农民2006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是相对于我国农民现状,基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出来的,仍然没有回归职业属性。(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主要是立足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培养未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且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新型职业农民分类(按农业社会化分工)——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专业技能型在农业企业、合作社中就业的,依靠专门技能获取劳动报酬的农业劳动力——社会服务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如农机手、植保员、农村经纪人等(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意义重大1、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必须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十连增”、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2012年谷物进口1400万吨,大豆进口5839万吨,食用油960万吨,饲料粮缺口较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粮食紧张每年全国人口增加700万、城市人口增加1000万预测,全国每年新增粮食消费200亿斤、肉类80万吨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高技能、适度规模经营1、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迫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国处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传统农业: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现代农业:联户经营、多元生产、机械化依靠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偏低: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8,第三产业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1/2。农业科技贡献率55%,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国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提高“三率”“一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农业国际竞争力我国资源约束不断增强中国中国中国人均耕地占世界的40%中国人均水资源占世界的28%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35%55%中国发达国家我国肥料当季利用率:氮肥:35%左右磷肥:25%左右钾肥:40%左右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2476元8896元2002年2013年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连续十年较快增长。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重要组成部分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只有吸引、留住大批高素质农民,农村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农业农村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现代化生产经营的需要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最为突出。农村劳动力走了两亿多人,还留下两亿多,虽然总量仍有富余,但农业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这是城乡社会结构变化需要破解的课题,也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呈现如下的发展变化趋势:一是农业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2013年底农民工2.69亿)二是兼业农民日益增多。(1亩地的收入只相当于打几天工的收入)三是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女性偏多。(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50岁左右的农民工把种田当作无法继续打工安身的选择)四是总体素质偏低(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年多,美国46%的农民接受过大学教育)农村劳动力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我国目前已进入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与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阶段新阶段,从长期看这一矛盾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挑战。首先,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其次,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李克强总理:要把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为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中央1号文件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修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类协同: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位一体: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级贯通:初、中、高级三、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生产经营型:核心与重点专业技能型:培养农业蓝领社会服务型: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现有农民的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