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土资源调查方法-7----区域地质填图技术与方法以下以1:50000地质填图为例区域地质填图方法通常由剖面调查、路线调查、专门性调查几部分组成剖面测制实测剖面的目的任务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无论实测或修测图幅都必须按统一规定布置实测剖面,通过地质剖面实测,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质调查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如沉积岩沉积层序,沉积盆地充填样式、沉积相、古地理、古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区域地质调查都是从实测地层剖面入手的沉积岩剖面测制沉积岩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划分地层、建立填图单位。要求在剖面上进行详细分层,逐层进行岩性描述,系统采取岩矿、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逐层寻找和采集大化石和按要求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必要时采集人工重砂、粒度分析、古地磁样等,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中的各种地质特征、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视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生态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气候地层、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为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打下基础侵入岩剖面在划分侵入体的基础上,测制侵入岩剖面。对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侵入体,可进行单元和超单元归并,确定侵入时代及其演化关系,研究就位机制;对异源岩浆演化(浆混岩)序列的侵入体,要在岩浆混合、分异、演化、就位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填图单元划分,异源岩浆演化序列侵入体填图单位的确立是个新课题,要在填图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暂时可采用“浆混体”、“浆混单元”、“浆混单元组合”;对造山带区经过强烈构造移置拼贴的无根侵入岩,要实事求是地进行侵入岩的构造岩片、超岩片划分。在侵入岩剖面上应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样品。选择代表性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火山岩剖面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点研究的火山机构必须测制“十”字型岩性岩相图。变质岩剖面-1测制变质岩剖面的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填图单元,划分变质相系、变质带和区分不同的构造变形域。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原则上分别按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要求进行,但应注意研究变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中深变质岩,要查明变质岩石(包括变质构造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变质岩剖面-2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分别建立地(岩)层序列和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混杂岩剖面-1测制混杂岩剖面的目的是进行基质和外来岩片(块)的划分、对比研究,对基质的划分研究可据基质的变质程度不同分别进行;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可视规模大小分别进行构造微岩片(块)和岩片(块)划分,建立混杂岩区的非史密斯地层填图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岩片进行物态(物质组成)、时态(时代确定),相态(沉积相)、位态(原生大地构造环境,如洋脊、弧前、弧后、岛弧、前陆等构造古地理部位恢复)、变形和变质历程调查混杂岩剖面-2通过对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分析研究,探讨造山带形成、演化历程和现今三维物质组成与结构。要求在剖面上要按微岩片和岩片对内部物质组成逐层详细描述,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相、构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等样品,选择代表性岩片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特别要注意岩片(块)与基质之间、岩片与岩片之间(在混杂岩中,岩片与岩片常常直接以断裂带接触)接触关系(断裂)特征性质的调查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1实测区每幅图每一个地层单位至少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修测区对原有的实测剖面在检查的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面进行重测或补测(含建组剖面、层型剖面),重测或补测的剖面数应占原有剖面的1/3—1/2;片区修测区应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测、补测或新测;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引用。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不论是那一类区都要新测制层型剖面。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2剖面线通过的具体位置,要注意露头的连续性是否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为此应充分利用沟谷和自然切面和人工采掘的坑穴、壕渠、铁路、公路两侧的崖壁等,作为剖面线通过位置。第四系平原区如无天然或人工挖掘剖面,可布适量浅钻取芯建立剖面柱。浅钻数量以控制全调查区内第四系成因地层类型为宜。实测剖面线方向基本垂直于地质体走向(如地层走向、中深变质岩区域性面理走向、混杂岩中多数岩片定位优选走向等),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可小于60度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3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如剖面线上某些地段有浮土掩盖,且在两侧一定的范围内找不到作为拼接对比的标志层,难以用短剖面拼接时,应考虑使用探槽或剥土予以揭露。特别是当推测掩盖处岩性有变化,或产状、接触关系和地层界线等重要内容因掩盖而不清时,必须使用探槽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4详细逐层记录岩性、岩相、构造、各类样品采集、照相的等内容。实测剖面丈量表及计算表要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分层斜距、各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量位量,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室内资料整理要完成计算表中要求的各项计算实测剖面的技术规定-5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制作:一般要求沉积岩、沉积—火山岩(含浅变质的沉积—火山岩)要制作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第四系堆积物如为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可只制作柱状图:中深变质岩、侵入岩和造山带区混杂岩一般只要求制作实测剖面图,该类地质体的部分填图单位可视综合研究要求可制作柱状图复查剖面-1复查剖面是指对前人在调查区内在完成实测比例尺为1:5000或更大比例尺实测剖面,在无须进一步实测时,通过收集、消化前人成果,对该剖面的专门性复查和再认识。对原测剖面工作程度高、划分详细、样品较齐全、研究程度较高的剖面,野外复查中仅对其进行系统掌握,对有争议或尚需补充资料地段适度补做外业工作和采集必要样品,可不再另做导线图、大比例尺剖面图。仅对前人整理或缩编的剖面图进行适度修改、补充,并增加现记录地质点号及相关内容。复查剖面-2对原研究程度偏低或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剖面,或者涉及区内主要地层单位建立,地质体重新解体与厘定的剖面,可依照原导线平面图逐层补做记录与描述,修正与完善,部分地段可重做剖面图。个别剖面确因原导线无法实地核对时,可建议由复查改为局部重测。剖面复查工作中,对局部地段、重要地质分界线、不同填图单元之间接触关系,重要地质现象等,应配合信手路线剖面(1:1000-1:2500),素描图、照像及摄像资料等详细路线剖面-1详细路线剖面是在二条实测剖面(含复查剖面)之间的、控制主要地质体边界、区内地质构造格架、特殊样品(加密)采集而布置的主干路线剖面,是对区内实测剖面的补充。该类剖面要求全程或主要地段详细控制重要地质体和填图单元。详细路线剖面的起始点,重要地质界线处等必须以地质观测点控制,填图单元内的重要岩性分层、特殊地质体(如夹层)、岩性分层处等应视比例尺和手图图面点的分布密度而灵活掌握。详细路线剖面-2详细路线剖面均应有较大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500)的路线剖面图编绘。所有地质点、产状、样品等应在信手路线剖面上准确标定。详细路线剖面调查中,应多量取各类产状,较详细岩性分层,并采集必要样品,记录各界线、产状、样品等的准确位置,并在信手剖面图和手图上全面反映路线调查-1野外观测路线必须系统连续地进行。考虑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实践—认识的过程,从野外客观实际出发,按照野外工作不同阶段的划分,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基本可划分为踏勘路线、系统观测路线和检查路线。1.踏勘路线:当进入到一个新区,人们对区域地质情况尚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工作者对全区岩类和地质构造等情况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以便为编写设计和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收集素材,提供依据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路线调查-22.系统观测路线:是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区调填图的主要阶段,是在设计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全区系统布置路线进行全面调查,并完成地质图的填制。因此路线的布置必须能全面控制测区主要地质体和构造形迹的形态和分布规律为目的,路线经过位置应尽量能控制地质体间的一些重要接触关系或重要构造部位,以求能收集到尽可能丰富的资料。此类路线应以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适当辅以追索路线。对一些重要地质体边界(如混杂岩中大型蛇绿岩块边界、重要含矿层边界等),为准确填绘可布置一定量的追索路线路线调查-33.检查路线:是野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经过资料的室内综合整理,发现某些地段图面尚不合理,接图尚存问题,对某些接触关系,或某些重要地质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而在室内又无法解决,根据实际情况,必须到野外实地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须再到野外适当补做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并加以解决。为此目的而布置的野外观测路线称检查路线。此种路线的布置不必正规,应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一定观测路线或独立的观测点,但属解决面、线问题,必须要有连续野外观测路线控制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1踏勘路线:路线布置一般应尽量考虑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并能观察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各种主要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现象为最佳选择;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地质情况,也可采用穿越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踏勘。一般要求踏勘路线观测内容基本上应满足正区区域地质调查路线的要求,但在设计编写前,由于填图单位尚未正式确定,因此不宜过多布置此类野外地质观测路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2系统观测路线:此阶段路线布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区域地质调查最终成果的质量。要求路线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对地质繁简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地质路线的稀、密应有所不同。地质结构复杂地区,地质路线控制密度应较大,反之则可适当放稀。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地质体走向延伸关系不清,为了解某些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带以及重要构造现象的空间延伸情况等,凡穿越路线不能达到目的的,可布置专门的追索路线。有实测剖面控制的地段,实测剖面可以代替相应地段的地质路线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原则-3检查路线:该类路线的布置以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目的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应根据检查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布置相应的观测路线和观测点。此类路线,可以重复原有观测路线,也可以是新布置的野外地质观测路线

1 / 1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