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范本精选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一)动机的性质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个体活动,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二)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引发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唤起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指向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坚持性(三)动机的成分1.先天:生物成分2.后天:习得成分(四)动机及相关概念1.动机与兴趣2.动机与需要、诱因3.动机与态度4.动机与期待及抱负水平动机与兴趣1.兴趣:趋向某一对象活动的内在倾向。2.兴趣种类:直接、间接3.兴趣层次:有趣、乐趣、志趣动机与兴趣的关系?动机与需要、诱因1.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2.需要与诱因的关系?思考:需要与趋向、回避1.态度与动机2.态度的构成: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动机与态度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汀格于1957年首次提出:两种认识或者认识与行为不一致时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出现内心冲突与不安,产生心理困扰。认知失调是不可避免的人的认知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或描绘。现实不断变动,人们预见信息的能力有限,加之事物本身纷繁复杂,认知与观实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这种差距在心理上的表现就是认知失调。人类行为的动力正是来源于认知上的这种矛盾。不协调状态具有动力学的意义,使人产生一种求得协调的动机。动机与期待及抱负水平期待: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期。抱负水平: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主观估计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二、学习动机(一)概念: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兴趣、需要、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结果、现实要求等因素相联。(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2.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3.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4.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外部动机:指人们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防止德西效应)1.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2.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远景性动机: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近景性动机:指动机行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普遍型学习动机: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有学习动机。特殊型/偏重型学习动机:对某种(或某几种)学科有学习动机。3.根据动机行为的对象的广泛性4.根据动机的(社会)意义合理动机:指与社会利益相一致的、有利于个体健康发展的动机,包括高尚的、正确的和在一定时期里有较多积极因素的动机。不合理动机:指不符合社会利益和个体健康发展的动机,包括低劣的、错误的和有较多消极因素的动机。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主导性动机:对行为起支配作用的动机。辅助性动机:对行为起辅助作用的动机。二者关系比较一致,活动动力会加强,相反,活动动力会减弱。一般来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一个学生身上,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而辅助性学习动机则可能会有一个以上。6.奥苏贝尔的分类认知内驱力:了解、理解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保持长者赞许的需要1.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产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以唤醒学习情绪、增强学习准备状态、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意志为中介影响认知结构。(三)学习动机的作用2.学习动机作用引发:唤醒、激起定向:选择目标维持:稳定、持久调节:行为的强度、时间、方向(三)动机与学习效果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学习效果/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具体说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Low)2.学习动机与效果一致性的角度学习动机与效果关系非直接,学习行为中介学习行为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一起考察M:学习动机L:学习行为E:学习效果+: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M+--+L+-+-E+-+-坐标图学习动机学习行为高低好不好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学习效果可能好(正向不一致)学习效果不好(负向一致)学习效果不好(负向不一致)一、本能理论二、需要理论三、学习理论四、认知理论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本能理论本能:自然或造物主植于动物体内的,为达到对自身或种族生存有用的目标,同时避免与此相反的目标的指引性的目的性行动。1.达尔文:自然选择2.孟德尔:遗传的思想3.本能与动机:行为被看作是人类的生理构造预先决定或安排的。(一)早期本能理论—进化论(二)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1.人类的生理方面为行为提供能量或冲动;行为的方向服从于学习和认知的一些原则。2.获得幸福的唯一方法:满足本能。3.工作过程:本能引起目标对象的实现;目标对象受阻——替代性计划获得(导致自我的发展)、导向降低紧张的路径。二、需要理论(一)基本观点行为的能量、方向和坚持性应该归于需要的存在;我们生来就具有一个有限系列的需要,这些需要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改变。(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基本内容:2.在教育上的意义马斯洛认为,学生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先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环境,满足其各种缺失性需要,大多数学生才会自发性地继续成长。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尊重的需要,家长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1.华生:除了恐惧、愤怒、爱,所有其他情绪都是这三者习得或衍生而来。行为的基础是学习,不是本能。2.赫尔的驱力理论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可以被学习原理所解释一种驱力的激活将导致行为行为=驱力×习惯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学习的发生不一定要降低驱力行为处于外部奖赏的控制之下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在教育上的意义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二)社会学习理论倾向于认为行为可以独立于环境条件而产生假设机体可以在没有直接经验或奖赏的情况下获得经验许多人类行为是由我们过去观察到的信息引起1.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提出这一理论并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启动和改变。基本观点人类的行为不仅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到通过认知因素而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的影响。行为的出现并不是由随后的强化决定的,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的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决定的。班杜拉将期望分为结果期望与效能期望。个人行为结果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之区别:跳高选手对自己能否跳出2.38米的成绩判断是效能预期;这一成绩是否能为他赢得奖牌、社会荣誉、自我满足,是结果预期。个体效能感的来源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增强或降低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观察他人所获得的经验。言语劝说:来自他人的说服。情绪唤醒:情绪的性质和水平。这四种影响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取决于它们是如何被认知评价的,即受到归因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坚持。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且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困难面前敢于面对困难,且斗志昂扬。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充满焦虑与恐惧。在教育上的意义影响学习成绩影响努力程度影响坚持性影响积极的情绪影响任务的选择影响目标的确定2.自我决定(成长和掌握)的动机理论基本观点: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使其努力掌握环境中的挑战,并将整合到自我概念中。自我决定: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自由的选择四、认知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由麦克里兰(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所研究和发展的动机理论。1.成就动机定义: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力求成功、选择朝向成功/失败的目标个体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受追求成功的意向、避免失败的意向综合作用基本观点成就动机模型的心理机制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烦恼。2.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1963)在麦克里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其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述:动机的强度=f(动机×期望×诱因)说明动机水平是一个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诱因为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一般来讲课题越难,解决课题后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大。说明与成就动机有关的情境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待,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避免失败的倾向公式与追求成功倾向相对应。结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是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期望—价值理论属于享乐主义理论:在所有可能性中选择唤起我们最大快乐感,否则选择引起最小痛苦选项。(二)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1.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F.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途径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体内部。归因于外部环境,个人对行为的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应当对行为结果负责。海德认为:2.罗特(J.B.Rotter)的控制点理论罗特认为:想法(信念)调节行为。强化、期望:期望是基于对行为是否被强化的主观感知;价值和成功概率、个体需要有关。控制点:偶然性程度形成的普遍性信念。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内控型和外控型3.韦纳的归因理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外部、稳定性—非稳定性、可控性——不可控性韦纳的归因模式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以预测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很重要的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三)成就目标理论1.20世纪80年代由德维克提出。2.对能力的不同观点:能力实体观、能力增长观。3.持有能力实体观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