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苏格拉底的前辈一、米利都学派(一)泰勒斯1、自然科学家(1)天文学家(2)几何学家2、商人3、哲学家(1)万物始基(2)宇宙生成论(3)万物有灵——物活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二)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斯的学生,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1、万物始基万物的始基是不可察觉的“无限者”。2、宇宙生成论(三)阿那克西美尼1、万物始基2、宇宙生成论气的稀薄与凝聚→水、火、土、气→万物二、毕达哥拉斯学派1、数学团体2、宗教团体(1)宗教教义(2)灵魂轮回说①灵魂不死②灵魂可以变成别的东西③一切循环往复,周而复始。3、政治团体4、哲学团体在毕达哥拉斯派看来,米利都学派已经提出了构成万物的原初物质或质料,但是特殊的事物是如何从这个单一的原初物质中分化出来的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分化,把世界构造的如此和谐、有序?他们都谈到了一种无限定的物质或质料,但他们缺乏使之构成具体事物的形式,形式意味着限定,限定(形式)在无限定(质料)上的运用构成事物。毕达哥拉斯注意到自然事物服从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符合数的规律,进而认为数先于一切事物,是万物形成的“范型”,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源,是万物的本原。因为有了数,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必须服从“数的和谐”,即服从数的关系。三、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1、永恒的活火“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2、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柏拉图:“他把存在的事物比作一条河流,声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3、对立统一“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东西造成最美的和谐。”“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四、爱利亚学派爱利亚学派的奠基者是克塞诺芬尼;集大成者是巴门尼德;发展者是芝诺。爱利亚学派力求在多变的感性事物之外,通过理性去寻找普遍和稳定的本原。他们否定感性世界的真实性,否定运动和多样性,企图在物质世界之外建立他们的本原论,从而开辟了探求本原的新途径。(一)巴门尼德巴门尼德的代表作——《论自然》,分为两个部分:1、真理论——“存在”是万物的本原(1)关于“存在”的三种观点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必然存在;存在者既存在又不存在,即存在者与非存在者既同一又不同一;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而非存在者则不可能存在。(2)“存在”的四个特征①永恒性②唯一性③静止性④超感性2、意见论——现象界的建立(二)芝诺1、论证的前提(1)时间和空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2)凡是会陷入矛盾的,都是不真实的。2、四个论证(1)“阿基里斯追龟”(2)“二分法”(3)“飞矢不动”(4)“运动场”五、恩培多克勒1、理论来源(1)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2)巴门尼德——存在永生不灭(3)赫拉克里特——事物运动变化2、四根说——始基用物质元素说明世界构成,化生万物四大元素或四根:火、水、土、气。结合即产生,分离即消灭。四根结合时的比例不同,造成事物的不同,构成万物。3、爱恨说——动因是什么使四根产生结合与分离呢?恩培多克勒认为是“爱”与“恨”。爱——和谐的力量——毕达哥拉斯恨——冲突的力量——赫拉克里特四根在爱与恨两种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这样,便产生了我们在世界上所发现的种种变化着的复杂物质。六、阿那克萨戈拉1、种子说——始基(1)定义种子即与它所组成事物的性质相同的微小的物质颗粒。(2)特征①永恒存在,没有产生,也没有消灭;②性质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每类事物都有自己种类的种子。2、奴斯说——动因阿那克萨戈拉认为种子本身是不动的,由种子之外的一种东西——“努斯”或“心灵”使种子产生结合与分离,形成万物。七、德谟克利特1、原子与虚空——万物的本原(1)理论来源①米利都学派②爱利亚学派(2)原子的特征所谓原子,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不可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不可分;②不可毁灭;③永恒运动;④形状:各式各样;⑤大小:有大有小;⑥数量:无限多;⑦性质:相同(3)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原子2、宇宙观下落碰撞漩涡原子聚集万物德谟克利特主张物质生活方面的知足、适度,心灵上求得安适宁静,提倡一种合理的幸福主义——合理的物质享乐与心灵的宁静。3、认识论(1)影像说(2)约定论4、幸福论第二章雅典哲学的繁荣当时的文学艺术成果有: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英雄悲剧)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家庭悲剧);还有被称为“喜剧之父”的阿里斯多芬;雕塑《维纳斯》、《掷铁饼者》等。一、智者派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和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立,智者派表现出来的特点是:(1)感觉主义——强调感觉、感性认识,提出“知识就是感觉”;(2)相对主义——每个问题都有相互对立的方面;(3)怀疑主义——人无法得到可靠的知识。代表人物:1、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2、高尔吉亚高尔吉亚的主要著作是《论自然或非存在》。在这部著作中他用高超的论辩术论证了三个十分荒唐的哲学命题。(1)无物存在他使用的是反证法,假定有物存在,只有三种可能:或者是存在者,或者是不存在者,或者同时既是存在者又是不存在者。(2)存在不可知他的主要理由是,所想到的东西并不都真实存在,所以思想不等于存在,存在无法认识。(3)存在不可言说他的主要理由是,认识靠感觉,而表达靠语言,语言不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二、苏格拉底(前469~前399)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他向青年们教授哲学,述而不作,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因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而受审判,并于公元前399年被判死刑,时年约七十岁。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研究天文、败坏青年、信奉新神被判处死刑,饮鸩而亡1、目的论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它,使它成为这样,这个力量就是“善”或“目的”,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追求一种目的、一种完满性,万物也因追求一定的目的存在。自然哲学——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质料因;苏格拉底——为什么生成这种东西——目的因。这种目的归根到底是神的目的在事物中的体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好的。正是由于神的力量,才把世界上的事物设计的如此完美无缺、秩序井然。2、美德论研究自然研究人。苏格拉底实现了古希腊哲学史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也使得苏格拉底成为伦理学的鼻祖。苏格拉底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道德上的“至善”,提出“美德即知识”。他的伦理学说的根本特点是把道德和知识合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一句话,善出于知,恶则出于无知。3、方法论和概念论苏格拉底批评智者派对真理的相对主义的态度,确信人们可以达到可靠的知识,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澄清一个人是如何达到可靠知识的,这个方法就是理智的助产术。理智的助产术是通过揭露对方意见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包括讽刺、助产术、归纳、结论或定义四个环节,已经触及到人类认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有两样东西完全可以归功于苏格拉底,这就是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亚里士多德。三、柏拉图(前427~前347)柏拉图在学园Academy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1、理念论(1)理论来源:①赫拉克里特的“变”的理论——感性事物的运动变化,故不能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②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存在才是不变的真正的实在,故是真正知识的对象;③毕达哥拉斯的数论——万物模仿了数;④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目的论。对于概念论的继承:苏格拉底:概念——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共同本性,是普遍的、永恒的;个别事物不过是概念的表现。柏拉图:概念——概念不仅是思想的范畴,只存在于人的心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他称之为“理念”。所有的理念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对于目的论的继承:理念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理念世界本身也是一个目的论的体系,善是最高的理念,是其它理念所追求的目的,是宇宙的最高目的,各种理念在善的统治下,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真实的世界。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2)理念的特征①本原性②超感性③永恒性④绝对性⑤客观性⑥真实性⑦目的性⑧单一性和多数性⑨等级性(3)理念和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关系①摹仿说——理念是个别感性事物的范型,而感性的个别事物则是它的摹本,事物得以存在,是由于摹仿了理念。②分有说——个别事物分有理念而存在。③工匠说——和摹仿说相似,只是在理念和个别事物之间增加了一个制作者,即个别事物是工匠以理念为范型制作的。2、认识论柏拉图坚决反对智者派的观点,他确信存在着不变的普遍的真理,而人类理性也可以把握它们。柏拉图认为真理的对象是理念,只有依靠理性才能认识它,所以他的认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贬低感性在认识中的作用。(1)灵魂轮回说理念论和灵魂轮回转世说是柏拉图认识论的基础。(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回忆就是心灵在外部事物的刺激与影响下,唤醒其所固有的理念的过程。3、理想国理想国实质是斯巴达奴隶主贵族制在雅典的理想化。斯巴达自然景观斯巴达人自古以来酷爱打仗,他们的生活方式举世闻名,为柏拉图和希特勒所钟爱。生活在斯巴达的人有三种:希洛人、裴里欧齐、斯巴达人。傳說斯巴達妻子送別丈夫上戰場時,多半會說一句話:去打勝仗榮耀地凱旋歸來吧!要不然就讓別人用盾牌抬你回家。三百斯巴达勇士剧照四、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阿拉伯人描绘的《亚里土多德授课图》有关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马其顿王国国王,军事统帅。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他相貌英俊,擅长狩猎。13岁—16岁师从亚里士多德,但醉心于兵法,跟随其父腓力二世学习战略战术。在随其父征服希腊时,年轻的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的左翼,全歼著名的底比斯神圣军团。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后继王位。他迅速控制了国内政局,平定了骚乱的北方,镇压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公元前334年率3万步兵、5000水兵和160艘战舰,发动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历时10年。公元前333年10月马其顿和波斯正式开战,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伊苏斯之战。此战波斯军大败,损失步、骑兵近10万人,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被俘。马其顿军伤亡约5000人。亚历山大把征服的目标定为腓尼基,这个地区有两座城市——西顿和推罗,西顿不战而降,不久推罗也被占领,接着亚历山大大帝毁灭了这座城市。亚历山大又率军进入埃及,埃及人没有抵抗,接着,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建立了伟大的亚历山大城。大帝挥军北上,直指另一个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巴比伦,在路上他们遇到了战败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波斯军队,公元前331年,双方开战,即高加米拉之战,波斯人被大帝的军队大肆屠杀,损失惨重,马其顿军死伤仅数百人。皇帝大流士又逃跑了。亚历山大继续向巴比伦进军,结果和埃及一样,他们也没做任何抵抗。之后,亚历山大大帝越过巴比伦,不久占领了波斯帝国的首都波斯波利斯。波斯波利斯遗址前330年夏,亚历山大沿里海南岸东进,进入帕提亚(安息)时,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属下巴克特里亚总督拜苏斯所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至此灭亡,亚历山大成为波斯统治者。大帝继续东进,基本没有受到阻力,收服了现在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一带地区。亚历山大的大军一直到了帕米尔高原,他没有再继续东进,而是转而南下征服了印度。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大帝回到了家乡,回来后大帝远离了以前的生活,很不适应,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一年后就去世了,年仅33岁。亚历山大死后,所建帝国解体,在帝国故地,经长期混战,形成了以托勒密王国、塞琉西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为主体的一批希腊化国家。《亚历山

1 / 2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